<p class="ql-block"> 今年4月,北京动物园新引入的眼镜王蛇,在两栖爬行动物馆二层展缸展出。这是该园时隔七八年再次展出的珍稀物种。</p><p class="ql-block"> 4月以来,先后5次到两栖爬行动物馆探看眼镜王蛇。前4次,此君均蜷缩在洞穴内,仅部分躯体外露(图4)。7月14日,有幸看到其出洞游动,还兴致勃勃地吐着信子,环绕展缸优美地表演了10分钟,出乎意料。</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此蛇雄性,体长3米,约25岁,其通过野生动物救护渠道接收,是罚没后经评估适宜展示的个体,展示前由北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暂养。</p><p class="ql-block"> 为保护动物安全,北京动物园设计了模拟自然生态景观的展示环境,生态缸内配备自动喷雾系统、活体植物及隐蔽洞穴,湿度维持70~80%,温度28~30℃,还采用“动态温控玻璃”,确保游客可近距离观察且完全隔绝风险。</p> (以上2幅图片来自网络) <p class="ql-block"> 眼镜王蛇,眼镜蛇科眼镜王蛇属毒蛇,无亚种分化,其是世界上最大的前沟牙类毒蛇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极毒蛇类之一。</p><p class="ql-block"> 眼镜王蛇体长一般为1.5~3米,最大可达6米,体重可达4.3千克。头部呈椭圆形且略扁。头背有9枚大鳞片,顶鳞后方有一对比其余鳞片大的枕鳞。背部颜色从灰褐色、棕褐色到黑褐色不等,头部鳞片有黑边,颈部背面具有倒“V ”形白斑。</p><p class="ql-block"> 眼镜王蛇分布于东南亚、南亚及东亚,主要生活于平原、丘陵,亦见于海拔2100米的山区。其以捕食冷血蛇类为主,有些个体只捕食单一种类的蛇。</p><p class="ql-block"> 2011年,眼镜王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易危( VU );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二级保护野生动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