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不是“人盯人”,而是人人“盯风险”

候鸟

<p class="ql-block">  安全管理的核心就是管风险。所谓风险就是<b style="color:rgb(237, 35, 8);">影响目标实现的所有不确定因素!</b>既然是具有“不确定性”,这就决定了安全管理要时时关注,处处防护。形成这些不确定因素往往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失形成的。</p><p class="ql-block"> 根据相关统计和研究,常见风险中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风险占比较高,通常在70% - 90%左右。</p><p class="ql-block"> 美国杜邦企业的记录成果表明,96%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记录成果显示,94%的事故与不安全行为有关。我国通过对近年来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酿成的事故也占事故总量的90%左右。</p> <p class="ql-block">  因此,现代安全管理过程中往往都是重点关注“人不安全行为”这个主要诱因,但是问题来了,究竟谁来关注呢?</p><p class="ql-block">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做法。有的企业发动全员来关注,落实责任,讲究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往往可以收到效果;有的企业领导高度重视,采取高压态势,采取“人盯人”的办法,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收效甚微,怨声载道!</p> <p class="ql-block">  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安全管理的对象选择上出现了问题。安全管理的核心在于管风险,人是风险的制造者,同时也是风险的消除管理者。</p><p class="ql-block"> 如果安全管理靠“人盯人”,忽视了“被盯”者的主观能动性,实质上形成了<b>“要我安全”</b>的被动格局;如果我们通过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与技能,制定相应的安全责任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就会逐步形成<b>“我要安全”</b>和<b>“我会安全”</b>的局面。</p> <p class="ql-block">  “三年治本攻坚”就是要通过三年的时间,依法治安的手段,促进企业履行好主体责任(治本),帮助企业主要负责人提高对安全管理情怀与认知(攻坚)。</p><p class="ql-block"> 刚刚过去的安全月活动,三年主题都是<b>“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b>,强调的就是安全管理的全员性和安全管理的艰巨性、复杂性。</p><p class="ql-block"> 这三年的要求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第一年是树立正确的认知与理念;第二年是面对事故,人人都应该具备应急能力,将损失减少到最小范围,体现出安全管理的现实性与复杂性;第三年开始强调查找身边的隐患,体现出从源头控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p><p class="ql-block"> 因此,<b>安全管理不是“人盯人”,而是“人人盯风险”。</b>最近,我们在企业咨询服务中,发现有的企业主要负责人顶着压力,改变过去派安全员跟班管安全的做法,在专职安全人员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推行区域管理和专业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p><p class="ql-block"> 《安全生产法》规定了安全部门和专职安全人员七条职责,就是要充分发挥好专职安全人员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如果把这些人员派下去长期倒班就是<b>“捡了芝麻,丢了西瓜”</b>,难以履行好《安全生产法》赋予的职责,只能说明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学习不够,对“三管三必须”要求不理解,定位还是停留在“安全就是安全专职人员的事”的认知层面。</p> <p class="ql-block">  作为安全人(政府监管人员、企业安全责任人、第三方老师)的认知维度,决定了安全管理的格局和最终效果。</p><p class="ql-block"> 单纯“合规性”只能是“底线思维”,起不到彻底预防事故的效果;注重实效,推进纵深预防,运用“穷尽思维”,才能真正达到预防事故的效果;具有“极限思维”的安全人,才能真正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企业才能够取得效益与贡献的双丰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