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歌颂党恩】, 咏唱长城谣,礼赞百年情

紫阳赵

<p class="ql-block">昵称美篇号/紫阳赵31122441</p> <p class="ql-block">《长城谣》是由潘孑农作词,刘雪庵作曲的歌曲,于1937年10月24日在刊物《战歌周刊》上发表,周小燕于1938年通过百代唱片公司灌制了唱片。</p><p class="ql-block">《长城谣》介于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之间,歌曲本身很简单,属于分节歌,一段四句,四段歌词,在旋律的反复中娓娓道来。带有叙事的方式,又与抒情相结合,歌词凝练雅致,而又通俗晓畅,易于传唱。从第一段赞美土地肥沃,遍地黄金,少有灾祸,到新的长城万里长,那是团结一致抗战的长城,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长城,全曲的意境和精神力量浑然而出。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长城谣》号召人们团结一致,筑起新的万里长城。在新时代,更需要这样的长城精神来凝聚力量,共筑中国梦。</p><p class="ql-block">2004年9月30日,《长城谣》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百首爱国主义教育歌曲”。</p> <p class="ql-block">歌曲创作(创作背景):</p><p class="ql-block">《长城谣》是潘孑农、刘雪庵在上海创作的歌曲。1937年春,潘孑农创作了电影剧本《关山万里》。因为想把《关山万里》拍成抗战电影,潘孑农邀请了刘雪庵为影片配乐并为《长城谣》歌词谱曲。接收了潘孑农的邀请后,刘雪庵在位于上海的寓所内开始为词谱曲。刘雪庵在读了剧本和歌词读后异常激动,决心精心度曲。不料,《关山万里》刚开机试拍就因淞沪抗战爆发夭折。潘孑农踏上了西去重庆的征途。刘雪庵则留在上海,坚持音乐救亡活动。他把《长城谣》发表了在1937年10月24日的自办刊物《战歌周刊》第二期上。</p><p class="ql-block">为了推广《长城谣》,刘雪庵奔赴汉口找到了学妹周小燕来演唱。周小燕拿到谱子的时候是既兴奋又不安,因为当时她的演唱学习遇到了瓶颈。唱到一些高音时声音总是要“破”。但在刘雪庵的鼓励下,周小燕满怀对日寇的仇恨,热血澎湃地练唱,没想到一下子就突破了原来高音区的发声难关。1937年12月在武汉“中国戏剧界援助各地抗敌军联合大公演”时,周小燕正式公开首唱了《长城谣》。次年,周小燕去法国留学,途经新加坡应百代唱片公司邀请,演唱灌制了《长城谣》唱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歌曲歌词:</p><p class="ql-block">万里长城万里长</p><p class="ql-block">长城外面是故乡</p><p class="ql-block">高粱肥 大豆香</p><p class="ql-block">遍地黄金少灾殃</p><p class="ql-block">自从大难平地起</p><p class="ql-block">奸淫掳掠苦难当</p><p class="ql-block">苦难当 奔他方</p><p class="ql-block">骨肉流散父母丧</p><p class="ql-block">没齿难忘仇和恨</p><p class="ql-block">日夜只想回故乡</p><p class="ql-block">大家拼命打回去</p><p class="ql-block">哪怕敌人逞豪强</p><p class="ql-block">万里长城万里长</p><p class="ql-block">长城外面是故乡</p><p class="ql-block">四万万同胞心一样</p><p class="ql-block">新的长城万里长</p> <p class="ql-block">歌曲鉴赏:</p><p class="ql-block">《长城谣》的音乐苍凉悲壮,纯朴自然,感情深切而不缠绵。歌曲控诉日寇的暴行,倾述了人民被迫离家流浪的苦难;表现中国人民威武不屈,团结斗争必胜的信心;从而激发人民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歌词中“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赞美中国物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奸淫掳掠苦难当,奔他方骨肉离散父母丧”,控诉日寇的暴行和大众的苦难;“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倭奴逞豪强”,表现中国人民威武不屈,团结斗争必胜的信心;“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十四年抗战,中华民族牺牲了无数的中国军队换来强大的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东方。歌曲短小好上口,易传唱,旋律优美,是抗日救亡优秀歌曲之一。</p><p class="ql-block">《长城谣》介于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之间,歌曲本身很简单,属于分节歌,一段四句,四段歌词,在旋律的反复中娓娓道来。带有叙事的方式,又与抒情相结合,歌词凝练雅致,而又通俗晓畅,易于传唱。从第一段赞美土地肥沃,遍地黄金,少有灾祸,到新的长城万里长,那是团结一致抗战的长城,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长城,全曲的意境和精神力量浑然而出。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长城谣》号召人们团结一致,筑起新的万里长城。在新时代,更需要这样的长城精神来凝聚力量,共筑中国梦。</p> <p class="ql-block">获奖记录:</p><p class="ql-block">2004年9月30日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百首爱国主义教育歌曲” 《长城谣》 入选。</p> <p class="ql-block">社会影响:</p><p class="ql-block">1937年,《长城谣》在《战歌》刊载后,很快被一些青年抗日宣传队的演唱。经周小燕在武汉合唱团独唱领后,该曲开始广为传播。周小燕在武汉演唱《长城谣》进行抗日募捐时,打动了很多人。捐款箱前排起了长龙,连衣不蔽体的难民也捐出了自己仅有的铜元。不久,万氏三兄弟编制的卡通电影《抗战歌辑》收录了周小燕演唱的《长城谣》。之后,电影《热血忠魂》选用了周小燕演唱的《长城谣》作为插曲。随着银幕、电台、报纸、刊物呈几何数量的播放、转载,《长城谣》在全国各地迅速传唱开来。周小燕录制了《长城谣》的唱片后,这首歌曲开始在东南亚和欧美侨胞中传播,他们开始踊跃捐款、捐物,有的愤然回国参加抗战,支援打击侵略者。</p> <p class="ql-block">刘雪庵:</p><p class="ql-block">1950年代,刘雪庵因创作了歌曲《何日君再来》而被打成右派,《长城谣》因此在大陆被禁止演唱长达20多年。但是台湾香港的艺人没有忘记这首歌,一代又一代传唱下来。1979年刘雪庵被平反,《长城谣》的歌声又重新传回。</p><p class="ql-block">1992年,《长城谣》被收入“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p><p class="ql-block">2015年,《长城谣》被中央电视台制作成公益广告。</p><p class="ql-block">2024年,马英九一行登上长城,落泪合唱《长城谣》。</p> <p class="ql-block">重要演出</p><p class="ql-block">1937年12月 中国戏剧界援助各地抗敌军联合大公演 武汉 周小燕演唱。</p><p class="ql-block">1984年 北京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北京) 张明敏演唱。</p> <p class="ql-block">翻唱版本</p><p class="ql-block">1993年3月1日 </p><p class="ql-block">《长城谣》 沈小岑 </p><p class="ql-block">2014年3月7日 《我的祖国妈妈》 霍勇 </p><p class="ql-block">2015年8月15日 </p><p class="ql-block">《中国新声代第三季 第6期》 李成宇 </p><p class="ql-block">2017年4月21日 《耳畔中国 第10期》 </p><p class="ql-block">2017年10月1日 《穿过硝烟的歌声 男女声合唱》 中央乐团合唱团。</p> <p class="ql-block">《长城谣》红歌特色:</p><p class="ql-block">《长城谣》作为一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红歌,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①深厚的家国情怀:歌曲以长城为象征,将个人情感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通过对长城的咏叹,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苦难的痛惜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浓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p><p class="ql-block">② 简洁质朴的旋律:旋律线条简洁流畅,采用了民族音乐的元素,朗朗上口,易于传唱。节奏沉稳有力,既体现出长城的厚重与庄严,又蕴含着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适合群众集体演唱,增强了歌曲的传播力。</p><p class="ql-block">③鲜明的时代烙印: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歌曲紧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的觉醒与抗争,成为凝聚民族力量、鼓舞抗日斗志的精神号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④强烈的象征意义: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歌曲中不仅是地理符号,更代表着民族的精神脊梁。歌词中“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等句子,通过对长城内外的对比,强化了民族认同感和保卫家园的决心,使歌曲的主题更加深刻。</p> <p class="ql-block">作者用竹笛演绎《长城谣》(完整版 习作)</p> <p class="ql-block">图片资料/致谢网络</p><p class="ql-block">视频/自制</p><p class="ql-block">音乐/本地《长城谣》(演唱:喜从天降)</p><p class="ql-block">2025.7.14于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