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盛夏的阳光洒满博爱小学的操场,融光启行义教队带着对教育的热忱,与孩子们共同开启了一场浸透"博爱理念"的英语夏令营。在这里,“融” 是文化碰撞的温度,“光” 是知识闪烁的亮度,“启行” 则是少年们踏向世界的脚步 —— 三者交织成这个夏天最动人的成长画卷。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u>开营仪式</u></h3> 开营破冰活动,老师们进行自我介绍、学校介绍后,制定班规和积分制度,组织游戏,活动的最后让小朋友们写下关于此次夏令营的愿望以及期待。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u style="">1-2年级组</u></h3> 自然拼读系列课程紧扣低龄学生 “听觉优先、好动好奇” 的认知特点,先通过清晰的音频示范,让孩子们听辨字母发音的细微差异(如 /b/ 与 /p/ 的口型区别),再播放动画视频展示字母 “在单词中跳舞”—— 当视频里 “a” 在 “cat” 中发 /æ/ 音时,配合卡通形象张大嘴巴的动作,抽象发音规则瞬间变得可视可感。<br> “发音抢答” 中,老师用手势辅助提示,通过多感官刺激加强学生对发音规律的掌握,整个过程不强调死记硬背,而是让孩子在 “听 — 仿 — 玩” 中自然内化拼读规则。 音乐课上,老师通过英文儿歌,为一二年级孩子们开启趣味音乐与英语融合课堂。教学中,老师立足音乐与英语教学视角,借助自然拼读法,解析单词发音规律,让孩子们在欢快节奏里,掌握读音与词义,实现音乐审美与语言学习的双重提升。这堂跨学科融合课,践行“多元赋能、全人发展” 理念,以音乐为载体传递语言文化,在旋律中培养学生艺术感知与英语素养。 心理健康课以 “认识自我” 为核心,巧妙融入外貌相关英语单词教学,用具体句式,引导孩子们发现自身闪光点。教学中,老师用童趣化语言,结合低龄学生认知特点,让 “eyes”“smile” 等单词自然融入自我表达。这堂心理与英语融合课,助力孩子在自我认知中,建立自信、包容的成长态度,让每一份独特都被看见、被滋养 。<br><br> 老师为孩子带来知识性与趣味性并存的地理课。课程不仅寓教于乐地将地理知识与英语知识相结合,还通过小游戏的形式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教学中,老师展示了大量图片,例如,上图这张与宇宙中星球有关的图片便展示了不同星球之间的距离以及相对方位,并标明了一些简单星球的英文名称。可以让孩子们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达到巩固英语水平的初衷,可谓一举两得。 为践行"学贯中西"的理念,象形文字课上,老师带着孩子们认识典型的象形文字,理解其造型与所代表实物的关联,掌握象形文字的基本特征,运用象形文字进行创意创作,将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形象,让学生在自我创作中获得成就感。 老师开展了较多艺术类课程,因为在玩中学比较符合低年龄段孩子的认知心理。这节折纸课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小动物的折法,在折每个小动物之前都会先教学孩子们此种动物的英文读法以及写法。在后续的折纸过程中也有反复提及,对这些英文单词进行巩固。不是硬性灌输,而是在实践活动中慢慢加深孩子们对词汇的印象,体现了新形式教学的意义所在。 在趣味英语游戏系列课上,老师以 “食物” "颜色"等为主题,用贴合低龄学生认知的设计,让英语学习跳出 “记中文意思” 的低效模式,尽显教学巧思。课堂从 PPT 里跳动的动画食物切入:草莓 “strawberry” 的卡通形象边旋转边 “喊出” 发音,汉堡 “hamburger” 的图层随点击层层展开 —— 生动的视觉冲击瞬间抓住注意力。老师则配合动画做出夸张肢体动作,将抽象单词与具象动作、图像直接关联,让孩子在 “看动画 + 仿动作” 中,跳过中文翻译环节,直接建立 “语言 — 图像” 的条件反射。这堂课深度呼应 “乐学乐创” 理念,用多感官输入(视觉、听觉、动觉)激活语言学习的功能性。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u>3-4年级组</u></b></h3> 世界文化课上,老师以法国圣米歇尔山的壮阔景观为切入点,自然串联起法国的地理位置、首都巴黎等基础认知。随后,通过凡尔赛宫的鎏金穹顶、巴黎圣母院的哥特式尖顶等视频片段,直观呈现建筑艺术中的文化密码,让孩子们在光影流转中感受法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课程紧扣博爱小学 “拓宽国际视野、涵养包容胸怀” 的育人理念,既带领学生认识不同国度的地理与文化特征,更引导他们在对比与欣赏中理解 “世界因多样而精彩”。 趣味英文音乐课上,老师以欢快节奏引导孩子学唱英文歌,充分调动积极性。在老师的耐心教学下,孩子们快速掌握旋律与歌词,集体展示时歌声整齐、热情饱满。这一课程践行 “多元艺术滋养”的博爱理念,借英文歌曲搭建语言与美育桥梁,让孩子在音乐互动中提升艺术感知,增强文化包容力,以积极参与诠释对多元艺术的热爱,助力全面成长。 性教育课以 “科学认知” 为基石用儿童化的生理图示替代抽象术语,清晰讲解男女生理差异,通过 “情景辨析” 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性别偏见,将抽象的 “包容” 转化为可理解的认知。课程中,老师精准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启发式提问培养批判性思维。这堂课程以科学的生理知识为学生身心成长筑牢认知根基,而对性别偏见的辨析则在价值观层面播撒包容种子。当孩子们说出 “我觉得女生也能当科学家”“男生哭了也没关系” 时,专业教学已悄然转化为对 “尊重差异、接纳多元” 的生动实践。 这节英语绘本阅读课围绕核心词"matter"展开,以"情感联结"为内核,通过发音拆解(/m/ /æ/ /t/ /ə/ /ʳ/)和真实语境对话,将抽象的词汇转化为可感知的温暖表达。教师以 "声音拼图" 活动引导学生分解音节,在游戏中掌握发音规则;通过 "Why You Matter" 开放式讨论,将语言学习升华为价值观教育——从单词的动词意义("重要")延伸到人际关系的共情力。当学生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说出"You matter to me."时,简单的句子已超越语法结构,成为一堂关于"自我价值"与"彼此珍视"的生命教育课,在语言符号中埋下人文关怀的种子。 这节英语绘本课巧妙利用"I Am Not Afraid"的重复句式与生动插图,将抽象的恐惧情绪转化为可触摸的词汇与句型。通过“听音辨图”游戏和“真假勇士”角色扮演,学生在趣味互动中自然习得语言如: snake, ghost, I am (not) afraid of...,同时感知情绪的多样性。教师以“观察-模仿-表达”为阶梯,引导学生从绘本角色的“假装勇敢”中捕捉真实情感,将语言学习与情感教育无缝衔接。当孩子们大声说出"I’m afraid of being alone, but it’s OK!"时,课堂已超越词汇记忆,成为一场“接纳情绪、勇敢表达”的成长体验——语言能力与心理韧性在此同步生根发芽。 趣味地理课以 “探索世界” 为主线,通过 “地图寻宝” 和 “视频互动” 的方式,带领学生认识七大洲的分布与特点。教师将英文名称(如 Asia、Africa、North America )融入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掌握词汇。孩子们可以指着地图喊出 “SOUTH AMERICA” 时,不仅是从趣味地理中学到了知识,而这节课也成为一场充满好奇的 “环球冒险” ,既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又点燃了他们对世界的探索热情。<br><br> 绘画音标课以 "视觉记忆" 为钥匙,用 "记忆宫殿法" 将抽象音标具象化——/i/化作挺拔的小人,/e/变身摆尾的鱼儿。教师通过 "绘声绘色" 的互动,让学生在涂鸦中自然锚定发音规律。当孩子们指着画喊出“小人/i/,小鱼/e/”时,枯燥的音标已蜕变为跃然纸上的“语音图鉴”,形象思维与语言学习在此完美碰撞!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u>5-6年级组</u></h3> 在中西文化对比课上,老师化身 “文化向导”,用 “对比 — 联结” 的教学逻辑,带着孩子们以 “探险家” 的身份开启跨文化探索, 从 “餐具里的智慧” 切入,老师带领学生了解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将英语词汇自然融入实践;通过情景互动,引导孩子们在具体的文化情境中掌握词汇,体会英语这门语言背后的思维逻辑。 在美术课上,老师以“Food and Drinks”为主题,融合美术创作与英语学习。学生通过欣赏带英语标注的食物插画、参与“美食英语配对”游戏、绘制美食并学习对应单词,以及用英语分享作品,让学生在提升绘画技能的同时,掌握相关英语词汇与表达。 在垃圾分类课程上,老师将垃圾分类融合英语知识,展示可回收物(recyclables)、厨余垃圾(kitchen waste)、有害垃圾(hazardous waste)和其他垃圾(residual waste),每张图片旁都标注着对应的英语词汇。老师会带领学生认读这些词汇,讲解其含义和对应的垃圾种类。通过认读分类词汇、分组玩垃圾模型分类游戏(说对应英语)、制作带英语标注的宣传画并展示介绍,让学生掌握分类知识与相关英语。 绘本阅读课上,老师以《Are You Afraid of the Dark? Actually, the Dark is Afraid of You》为载体,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场融合语言学习与心灵成长的奇妙之旅,课堂没有机械的单词讲解,通过角色扮演将肢体语言与词汇认知巧妙联结。这堂课上,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叙事逻辑、文章三要素快速把握文章大意,使英文学习不再是孤立的词汇记忆,而是与思维锻炼、“勇气”“共情” 等成长课题深度融合。 心理课上,老师在展示情绪程度时用了情绪温度计和不同情绪的图片等生动的表达,激起学生们的兴趣,同时用英语展示了情绪程度词,让学生懂得情绪程度词的英文表达,掌握情绪的相应英文知识,并通过情绪温度计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情绪的变化以及原因,学会发现自己的情绪和引起情绪的因素,有利于更好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在英语电影片段赏析课上,老师选取了经典电影《寻梦环游记》的片段,在学生欣赏完电影片段后,老师解析电影片段的英文知识,分析电影的含义和相应的西方文化知识,最后让学生进行英文角色扮演,在激起学生兴趣并提高学生英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英文电影的精彩。 在趣味英语课上,老师以“Who Stole the Candies”为主题,以通过热身运动来获取线索卡来找出偷糖果的人贯穿整个课堂,将英语知识点关于“描述一个人”融合有趣的活动打造一节英文沉浸式课堂。课堂中,学生展示出极大的兴趣,积极参与活动,敢于用英语表达,顺利实现从“输入者”到“输出者”的转变,学会“He/She is......” “He/She has......” “He/She can......”等描述一个人的英文表达。 网络安全课的主题是“身边的电信诈骗陷阱”,老师主要跟学生们分享了几个电信诈骗过程的演示视频和真实事例,带领大家进入情境、体验和分析电信诈骗的主要特点及危害,帮助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 音乐课上,老师以音乐为载体实现语言教学的深度融合,乐器认知环节为学生构建 “具象认知 — 词汇积累 — 文化对比” 的递进链条:老师先通过实物展示(如小提琴、古筝)与高清图片,让学生直观感知 “violin”“guzheng” 等乐器的形态差异;再引导分类梳理,用 “Western instruments”“Chinese traditional instruments” 建立概念框架;更巧妙关联生活场景,将词汇学习从抽象记忆转化为具象体验,同时自然渗透 “中西方乐器各有魅力” 的文化认知。英文歌教学环节则暗藏 “语言技能 + 艺术感知” 的双重设计:选曲《Everybody》时,特意考量其节奏明快、歌词重复度高的特点,契合低龄学生语言习得规律。这种设计既遵循音乐教学的艺术规律,又紧扣语言学习的认知逻辑,完美呼应博爱小学 “全人培育” 理念 。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u>"融光启行"的约定永不褪色</u></h3> 照片会褪色,但这个夏天的故事不会:那些一起拼读的单词、共唱的歌谣、碰撞出的文化火花,早已化作 “融” 的温度、“光” 的亮度,悄悄住进每个人心里。愿孩子们带着这份 “融光” 的勇气,在未来的日子里,既能读懂脚下的土地,也能望向更远的世界;愿 “融光启行” 的约定永不褪色,我们都在各自的征途上,带着这份夏日的热忱,继续向光而行。 美篇:武姗姗<br>初审:欧义<br>复审:陈燕雄<br>终审:黄健仪<br>电话:0760-888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