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距成都约二十公里,有一小镇叫彭镇,镇边有条小河,名称柳河。</p><p class="ql-block"> 顺着河畔,两条小街尽头夹着一溜绿荫蔽日的古旧的矮房,没有车马喧嚣,没有酒旗招展,慢慢寻来,一群人安静地围坐在门口的阳伞下,悠闲地喝着茶,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彭镇观音阁茶馆,距今己有100多年的历史了。</p><p class="ql-block"> 很有意思的是,老茶馆里还保存着文革时期的红色记忆,毛主席像、毛主席语录、海报口号,让经过那个历史阶段的人有了更多的回忆和沉思——曾经的火热、红色的篇章、躁动的青春和流逝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进得茶馆,青砖加木质结构的四壁斑驳破旧,木 柱木梁灰青小瓦,脱落的石灰墙中可见原先打底的竹篱。几只高悬的白炽灯有些昏暗,正中屋檐处一扇天窗和两头的进门处能透进些许自然的光线。茶馆的地面保持 着原先的硬土,久而久之已经坑坑点点形成错落不平的纹理。老茶桌、老竹椅、老茶碗、老茶客,给人恍若隔世之感。</p> <p class="ql-block"> 这是真正的老茶馆,简单却不失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摆设是“三件头”:盖碗、铜壶和土灶。一些竹靠椅、小方桌安静地站在泥土地上,等候每一位茶客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而红色记忆也是这家茶馆的另一特色。老茶馆的正中间,一幅大的毛主席画像,整面墙的大红字写的毛主席语录,屋檐下那颗闪闪红星,都仿佛在诉说着那个年代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每一处犄角旮旯,都留有历史的沉淀,等待着有心人去细细品味。每把老壶都装有,能讲三晚上的传说故事。</p> <p class="ql-block"> 古韵悠悠的老茶馆,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民国粉,她们喜欢穿着古典的旗袍,坐在柜台里装一回昔日的老板娘。</p> <p class="ql-block"> 三百年风风雨雨,一百二十多年的茶馆,天天开张迎客,从未闭门谢客。5.12大地震,茶馆水池扬起半尺浪花,老茶馆却是片瓦不落......</p> <p class="ql-block"> 老板的绝活,抖壶洒水“湿”台。</p> <p class="ql-block"> 闲坐是一种生活方式,沉静是一种内在力量,——面对这么丰富、这么生动的生活画面,你能感悟人生,也许你会参透人生。</p> <p class="ql-block"> 每天来的大都是熟人,即使叫不出人名,却都眼熟。话匣子早已打开,刚才还在谈国家大事、历史演义,话题一转,谁家媳妇的厨艺又成了茶桌上“老爷们儿”津津乐道的谈资。耳朵里听着别人的故事,心里想着自己的美事儿,多自在!“茶来啦……”老板娘吆喝一声,滚烫的茶水就给您续上。</p> <p class="ql-block"> 如今像这样依旧保留 “原汁原味”的茶馆,可谓寥寥无几了,还多少为历史留下一点“茶文化”踪迹!也许,它的存在,可以给现代化的生活添点“调味品”,增添一些朴质的情趣和人与人之间那种互相依存的、弥足珍贵的情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