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面里的光阴

天行健

<p class="ql-block">  晨光落在案板上时,母亲的手已经揉开了整个世界。围裙兜里雪白的面粉漏出细碎的星子,沾在她耳畔微卷的发丝上。水入面瓮的刹那,整个厨房都响起了沙沙声,像是无数蚕蛾在仲夏夜里咬开茧壳。</p> <p class="ql-block">  老屋的木头窗棂总在霜降前渗出凉意。那时的案板会摆到土灶旁边,滚水在铁锅里咕嘟着白烟,母亲把面团擀成一面素帛,叠作层层绢帕。刀刃与砧板相触时是轻快的雀鸣,切好的银丝整整齐齐码在簸箩里,像是梳开的月光。寒天里我们捧着青瓷碗,看葱花在汤面上浮出星图。</p> <p class="ql-block">  后来尝过了天南海北的面条,机械辊筒压出的总是方方正正的棱角。母亲的擀面杖却带着年轮的温度,木纹里浸着三十年如一日的晨昏。某年元宵回家,正撞见她踮脚够高处的竹匾,未绾的发髻落着面粉,右手按着腰却仍笑着说:"机器面哪里能养人"。案上那团醒好的面温软如初,恍惚还是她年轻时在瓦檐下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眼下超市里各类饺子皮层层叠叠,可母亲依然固执地保留着节气般的仪式。立夏的翡翠面要用菠菜汁染青,秋分要添上晒干的山楂片。我总疑心那根枣木擀面杖是她的日晷,在揉搓翻转间丈量着四时流转。当蒸汽又一次模糊窗玻璃,缕缕细面沉浮在黄铜锅里,分明是流淌的银河。</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次见她擀面是在冬至前夜。月光漂白灶台上的老时钟,她的虎口已磨出褐色的茧,擀面杖起落时带起细雪的呼吸。那些纵横交错的面纹蜿蜒成掌纹,落在碗里成了永不冰封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少微处理</b></p> <p class="ql-block">  一个喜欢行行摄摄记录生活、读读写写体味人间的自由灵魂。用最轻最淡的文字,抒写最浓最重的情怀。在简单的生活里追求一份精神之旅!已在《学习强国》平台、《人民融媒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解放军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人民法院报》、《人民公安报》、《健康报》;《社会科学》杂志、《农村 • 农业 • 农民》杂志、《中国保安》杂志、《审判》杂志等国家级刊物上多次发表各类文章、图片、影像作品。曾被多家大专院校刊物上转载。</p><p class="ql-block"> 2015年,在第七届中国(安阳)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摄影大赛中《安阳航展》作品荣获一等奖……;2021年《中华安阑》、《国庆盛景》、《贞元阁》三幅作品,特邀入展第21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诗歌《盼春》作品、曾在第四届世界诗歌大赛中荣获三等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