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鸿爪集,原尘垢秕糠集》之八,文言文与我之交错(七),杂文

张涤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3年移居上海后,闲来无事,开始写杂文,之后完成格律诗体诗集 《蒲扇茶香集》,现代诗集 《随缘心语》,杂文集 《不是东西集》,《归人随笔》,另有未完成的《待贾轩夜话》及《美国随笔》等两集子,数十篇文章,行文形式皆以诙谐中,含有义理为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0年疫情蔓延,笔者自动或被动的开始隔离生活,当时为打发无聊生活,开始每日写一首诗(格律诗或现代诗),配上以往摄影的作品,曰:《诗图文集》,这样写了700多首诗,维持两年多的时间。休息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写杂文,先后完成《弹天缩地集》,《朽木斎漫谈》,《淡云轻雨集》,等300多篇文章,都是随兴而发,见到什么?想到什么?就信笔为之,除特殊例外,保持着每日一篇的习惯。但从《淡云轻雨集》起,图片开始用AI绘图配置,也算一个新的尝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杂文,除保持每篇都有自作的格律诗(或填词)之外,行文风格,与以往略有不同,是近年来阅读古文,所孕育的结果。文中会引用许多古人诗词,穿插其中,来强化论述的力量。不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笔者年迈,记忆大不如前,许多词句,恍恍惚惚的在记忆之中,但到下笔之时,却又似是而非,只能翻查资料,浪费时间不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综观笔者一生,从六十岁开始邯郸学步,效法他人文笔,试图创作,至今也已二十余载,文字累积超百万字,但仍然乏善可陈,令人汗颜。所幸者,因无柴米之忧,为文尚可抒我胸怀,不受外界影响,雪泥鸿爪,为自己留个纪念罢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五绝“雪泥鸿爪”,平水韵,上平五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孤鸿飞万里,</p><p class="ql-block">落日映余辉。</p><p class="ql-block">笔墨留痕过,</p><p class="ql-block">清谈论是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本文所附图像,是用AI根据笔者的摄影作品,修改创造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