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对春天的诉说——黄振国先生的文学创作述评

赏花玩石

作者/沈凡制作/赏花玩石 ▼以下图片来自网络 沈凡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欣闻黄振国先生拟将多年来出版的著作进行整理,新出《名人与信阳——叫我怎能不歌唱》精选本全套三册,看了精选本长长的目录后,使我心潮澎湃,感慨颇多。一位从政四十年的处级官员,对文学创作如此痴迷,应是少有的、独特的。他以赤子之心,为家乡写史,为时代讴歌,为革命先辈立传,为朋友寄情,我为之肃然起敬。这套书的出版,必将会对信阳的文化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它像一曲优美嘹亮的颂歌,回荡在浉水之畔、大别山峰峦,回荡在青翠的茶山、葱绿的田野!这应是一部反映信阳历史文化、地域风情、人文风貌的“百科全书”,必将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颂!这也是信阳文化界的一件大好事、大喜事。因此,我发自内心地想写几句感言。</span></p> <p class="ql-block">黄振国部分书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振国先生的人生足迹是闪光的。虽是贫苦的农家出身,十四岁高小毕业,辍学务农,但他从不气馁,勤奋好学且德智拔萃,二十岁选拔为国家干部,三十三岁就是副处级,任过几个县的县委副书记、政协主席,后为信阳市直机关工委书记、市委副秘书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白云依托蓝天,才有如画的天宇;山泉融入江河,方可奔向大海;大树最感恩土地的情意,绿叶对春天有不尽的诉说。黄振国的微信名是“黄城子”,其意是“黄国故城”的儿子。他胸怀对家乡父老的赤子之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辛苦写作,卓有成绩。他对书籍情有独钟,嗜书如命。我称他为“五书”之人,即读书、写书、编书、赠书、藏书。多年来,他写了400多万字的作品,先后出版专著、合著、编著的图书30多种、13万多册,绝大部分都是免费发放或赠送给各级图书馆、学校和个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振国的写作题材很广,纪实文学、人物传记、诗歌、电影剧本均有,似乎是一部多声部的交响乐章,也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我认为他是具有以下五个特点的作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草根作家。黄先生出生在贫穷的农家,可谓草根。他未能进大学深造,是自学成才。他在大量的作品中写的是普通的草根类型人物。他看人、写人不是居高临下的俯视,而是平视,毫无官员派头。他与朋友交往也是毫无功利之心,心中涌动着的是一种淳朴的友情、真情。他的朋友很多,既有高干、将军、名人,但更多的是平民百姓。他常以“藏名诗”的形式为几十位各有成就的好友写了“礼赞”,他出身草根、大都写草根人物,自谦地说自己就是“草根作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红色作家。信阳位于大别山北麓,当年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也是全国的第二大红色根据地。从这里走出去和来大别山闹革命的老一辈革命家为创建人民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振国先生心怀对先辈们的敬仰之情,写出了大量的歌颂作品。这些作品的史实珍贵,甚至是他独家占有的素材,其价值不可估量。如《毛泽东主席是何时来信阳的》,他还专题写了邓颖超、杨靖宇、危拱之、张瑞华……等很多革命先烈在这片红色大地上为民族独立,为建立新中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事迹,这类作品在他的著作中数量最多、占比最重,他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具有红色情怀的“红色作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地域作家。鹰爱蓝天高,鱼爱大海深。黄振国心怀赤子之情深深地热爱养育他的豫南大地,他用饱蘸深情的笔墨书写信阳的山水,对信阳大地他是深深眷恋,其字里行间,涌动着的是对家乡情思,为潢川写了《故园颂歌》,为淮滨写了《淮滨颂歌》,为光山写了《光山颂歌》,还写了《信阳组歌》、《红色颂歌》、《潢高组歌》、《乡愁之歌》等等。他写了南湾湖渔歌唱晚,写报晓峰昂立云天,写青山逶迤,写绿茶苍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自费作家。黄振国先生不会用电脑打字,他在退休之后出版的所有作品都是去打字店打印、印刷,正规出版书还得出书号费,他出了这么多书,付出的费用有数万元之多。他给朋友赠书、给图书馆、学校捐书,从不收费,这种无私奉献精神值得点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银龄作家。2023年黄振国先生牵头,由多名市区直退休干部组建了“红色文化传承志愿队”,积极建言修复杨靖宇革命工作旧址,并自己执笔撰写《徐家老屋——杨靖宇将军旧址保护》报告,得到市委书记的批示,使该旧址被认定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他曾从围板下躬身钻洞进去,到杨靖宇的旧址向志愿者宣讲相关情况。他身高1.83米,大块头,还因病做过前列腺的全切大手术,又是70多岁的老人,这种精神我很感动(我当时也在场),可黄振国先生只是淡然一笑,说:“我弯腰是向革命先烈们鞠躬致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鉴于他的愈老愈红银龄人出彩的感人事迹,受到市委老干部局的表彰,所写征文荣获全省离退休干部征文一等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我拜读过黄振国先生的许多作品,感到他的作品独具几个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文学性。所谓文学性应包括审美文化、语言符号、情感形象及想象虚构四个维度。审美是文学最本质的特征,应无功利性。通过作者的文章激发读者情感共鸣,以美为最高目的展现人性光辉。文学的本质是抒情,是“人学”,也需借助形象传递情感,使读者心有所思,情有所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振国把自己充沛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之中,他写了对多位将军的歌颂,他也写了好人好官张树藩、李瑞英夫妇,他更多地是对普通人物的赞美。他的文字语言流畅、优美,文风朴实,可读性强,很受读者欢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史料性。黄振国的大量作品都是写人物传记,其中很多资料都是他从藏书中、史志中查到后而写的。他有极为珍贵的《毛泽东年谱》、《邓小平年谱》,在《名人与信阳——叫我怎能不歌唱》这套系列丛书中共写了与信阳有关联的中外古今伟人、名人、要人达600多位。他的书中,对许多国家级的领导人、将军(尤其是出身在信阳的将军》多有介绍,如胡耀邦在信阳潢川医院治病,俞平伯在息县东岳的“五七干校”生活,忙里偷闲写作诗词近百首等均有记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知识性。知识就是人们在社会中通过学习和实践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既包含对客观世界规律的揭示,也涵盖人自身经验与技能的积累,能使人的心灵充裕,也是人干事业的核心动力。黄振国的生活经历极为丰富,他游历过多个国家,又长期在几个县和市直机关任过领导职务,他的藏书近万册,加上他在阅读中与工作中十分注意收集资料,可谓是“胸存万汇任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写起来引经据典,驾轻就熟,行云流水。读了他的作品,可使人开阔眼界,似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大有收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后,衷心祝贺黄振国先生的《名人与信阳》(精选本全套3册)出版发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6月9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沈凡简介:1942年出生于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小庙村,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省剧协理事、河南作协会员、信阳剧协顾问。发表作品一千二百余万字(含出书数十本),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主笔撰稿的六集电视专题片《丰碑》,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播出过文艺作品,多部作品在河南省及全国获奖。]</span></p> 附作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