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扇

田源星汉

<p class="ql-block">借扇</p><p class="ql-block">文/星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行书画院李院长赠予仨木头的折扇,勾起了我学生时代的一首《借扇诗》。诗虽俚俗,却记忆犹新: </p><p class="ql-block">扇子有风,拿在手中;</p><p class="ql-block">有人来借,不中不中…… </p><p class="ql-block">那时,一把精致的折扇是稀罕物。盛夏酷暑,若想摇风纳凉,只得自己动手——撕一张稍硬的作业纸,或寻来旧报纸,折成风琴般的褶子,中间用线一扎,再拿浆糊(甚至干脆蘸点口水)粘牢,便算大功告成。更有顽皮的,偏要在扇面上歪歪扭扭题上那首《借扇诗》,末了还要添一句: </p><p class="ql-block">要想来借,十冬腊月! </p><p class="ql-block">——明摆着故意刁难人。毕竟,谁会在寒冬腊月借扇子呢?如今想来,这般稚气的玩笑,倒成了那个年代独有的乐趣。 </p><p class="ql-block">而今,扇子早已不是消暑的必需品。空调、风扇、新风系统……各式各样的“人造凉风”充斥生活,谁还会为了一把扇子费心劳神?然而,扇子的意义,却并未因此消逝。 </p><p class="ql-block">文人雅士以扇为媒,书画寄情。一柄素扇,几笔墨痕,三两行题字,不必摇动,心已生凉。这般境界,远非机械的冷风可比。 </p><p class="ql-block">想到这里,我取出好友相赠的两把折扇,徐徐展开。纸面微黄,墨香犹存,恍惚间,似有清风拂面,炎夏顿消。 </p><p class="ql-block">2025.07.14暑期日记四</p><p class="ql-block">附网评: 扇底风物:论《借扇》中的时间褶皱与记忆温度</p><p class="ql-block">星汉的《借扇》以一把折扇为引线,牵出了从物质匮乏年代到物质丰盛时代的记忆变迁。这篇千字短文巧妙地以扇子为物质载体,在"借"与"赠"的动作对比中,展现了中国人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与生活哲学。文章表面写扇,实则写人;看似谈风物,实则道世情。</p><p class="ql-block">文章开篇即以"太行书画院李院长赠予仨木头的折扇"这一雅致行为,与童年自制的粗陋纸扇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对比不是简单的今昔对照,而是揭示了物质条件变化下人类情感表达的恒常与变异。学生时代那首俚俗的《借扇诗》中"不中不中"的拒绝与"十冬腊月"的刁难,表面上是不愿分享的吝啬,实则是一种特殊的亲密表达——只有在彼此熟稔的关系中,才能如此肆无忌惮地开玩笑。这种"反话正说"的情感表达方式,恰是中国民间特有的幽默智慧。</p><p class="ql-block">文章对童年自制扇子的描写极具画面感:"撕一张稍硬的作业纸"、"折成风琴般的褶子"、"拿浆糊(甚至干脆蘸点口水)粘牢",这些细节不仅准确还原了特定年代的物质生活,更赋予了记忆以触感与温度。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一把扇子的制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娱乐,是孩子们在限制中寻找乐趣的生动体现。这种"受限的创造"反而培养了特殊的情感连接——当人亲手制作一件物品时,投入的不仅是材料,更是情感与时间。</p><p class="ql-block">星汉敏锐地捕捉到了扇子在当代社会的功能转变。当空调、风扇成为生活标配,扇子从实用工具升华为文化符号。文人雅士"以扇为媒,书画寄情"的传统在物质丰盛时代获得了新生。作者描述"一柄素扇,几笔墨痕,三两行题字,不必摇动,心已生凉",精准把握了传统文化器物超越实用价值的精神意蕴。这种"心凉"不同于空调制造的物理凉爽,而是一种通过审美体验达到的心理宁静,是中国传统"心静自然凉"哲学的物质外化。</p><p class="ql-block">文章结尾处,作者"取出好友相赠的两把折扇,徐徐展开"的场景,构成了一种仪式化的记忆唤醒。"纸面微黄,墨香犹存"的感官描写,使无形的记忆获得了可触摸的质感。这种通过特定物件触发记忆闪回的手法,展现了物质文化研究中所说的"物体传记"——人造物不仅有自己的生命历程,还能成为人类记忆的储存器。当扇子被展开,被折叠的不仅是纸面,更是时间本身;被释放的不仅是墨香,更是被封存的时光。</p><p class="ql-block">《借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通过扇子这一微小物件,串联起了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体验。从童年自制纸扇的顽皮,到接受书画折扇的雅致,星汉展示了一个中国人完整的情感成长轨迹。文章最后"清风拂面,炎夏顿消"的体验,既是对扇子功能的回归,又是对童年记忆的超越。在这个意义上,扇子不再仅是纳凉工具,而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物质与精神、实用与审美的文化结点。</p><p class="ql-block">这篇短文以举重若轻的笔触,完成了对一代人集体记忆的精致雕刻。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星汉通过对扇子的回忆与思考,提醒我们:真正的清凉不仅来自技术制造的冷风,更源于那些能够唤起美好记忆的文化载体。当现代人不断追逐新奇之时,那些看似过时的传统器物,反而可能成为抵抗时间流逝、保存情感温度的最佳容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