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必驾南太行-五天畅游攻略

孙铭

<p class="ql-block">  去年11月,我第二次走进南太行,跟着一位“自驾游领队”在南太行的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地点转了五天。因为全程有专业自驾导游带队,我作为尾车只需要跟着前车开就行,路线、食宿这些琐事完全不用操心,所以,说起来这算不上真正的“自由行”,更像是“自驾跟团游”。或许正因为少了几分自主规划的参与感,回来后我压根没想着要写这种“南太行自驾游记”。</p> <p class="ql-block">  让我提笔写下这篇<b>《此生必驾南太行》</b>的契机, 源于今年五月,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八路后代,参加了一个意义非凡的“太行山红色之旅”活动。我们循着<b>《</b><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j559w3"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b>八路后代太行行,重走父辈浴血路</b></a><b>》</b>的印记,一路参观抗日纪念馆、走进129师司令部、探访抗战遗址、祭拜革命先烈,以满怀的赤诚与敬意,丈量着西太行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红色热土。穿梭于八路军总部旧址斑驳的砖墙间,驻足在烈士纪念碑肃穆的身影下,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仿佛在眼前重现,先辈们用热血与生命铸就的浴血荣光,如同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深深的烙印在我们心间。<b>当我们怀着崇敬之心,向那些为国家和人民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庄严敬礼时,太行山脉的绝美风光也不断地给我们带来惊喜,尤其是来自南方的朋友,仅仅“西太行”的美景就经常把他们“震撼”的惊呼不断!</b>确实,巍峨太行,不仅见证了往昔的烽火硝烟,更以秀美壮阔的自然风光令人心醉神迷。</p> <p class="ql-block">  过去战争年代,<b>“得太行者得天下”。</b>而现在对自驾旅行者,也有<b>“此生必驾南太行”</b>一说。太行山的景色特点是“西秀南壮”:<b>西太行的秀美,是婉约灵秀的诗篇。</b>山间清泉潺潺,蜿蜒流淌于翠谷之间,溅起的水花如碎玉般晶莹;层层叠叠的绿意漫过峰峦,薄雾轻笼时,群山若隐若现,恰似一幅水墨丹青徐徐铺展,温柔地诉说着岁月静好。<b>南太行的壮阔,是磅礴豪迈的长歌。</b>绝壁千仞直指苍穹,峡谷深邃气势磅礴,飞瀑流泉灵动飘逸,红岩赤壁层层叠嶂,云海翻涌如梦似幻,挂壁公路彰显本色。大自然以鬼斧神工之笔,在南太行勾勒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山水画卷,尽显大自然的雄浑壮美震撼心灵,让人感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别说来自南方的朋友赞叹太行之美,就连我这去过多地的“自驾爱好者”、二进南太行的自驾者,也被南太行的壮美所震惊!总结两次南太行自驾的体验,得出的<b>终极结论:</b>若想深度解锁南太行秘境,跟随熟悉路线的专业导游同行,远比独自摸索高效且精彩!那些<b>挂壁公路的险峻、崎岖山路的狭窄、峡谷云海的壮阔</b>,只有在“老司机”的带领下才能尽览无遗。亲身验证,<b>“此生必驾南太行”</b>这句江湖传言,果然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进南太行,是自己驾车从林州进入,直奔穽底村挂壁公路。因为不了解南太行精华所在,所以并没有太多的“震撼”感觉。去年秋天,北京自驾的朋友推荐了一个“驾摄太行”的路线,我正好没什么事,于是报名参加,一人开车到新乡集合,一行六人三辆车,踏上了南太行的五天自驾探索之旅。虽只浅涉南太行一隅,却已深刻体悟“此生必驾南太行”绝非虚言。沿途奇峰壁立、道路险峻,太行的雄浑与灵秀交织成画,令人沉醉不已,这般震撼身心的极致风光,确实值得列入人生必游清单。</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太行五天畅游攻略行程:</b></p> <p class="ql-block"><b>第一天:</b>新乡-黄水沟天井-太行丙察察-滴水寨-轿顶山-郭亮挂壁公路;</p><p class="ql-block"><b>第二天:</b>郭亮天梯日出-郭亮老村-上腊江挂壁公路-太行318-太行16拐-凤凰古寨-陈家院挂壁公路-双龙谷;</p><p class="ql-block"><b>第三天:</b>双龙谷-<span style="font-size:18px;">浙水村-太行一号路-</span>壶关县鹅屋天生桥-张家凹景区;</p><p class="ql-block"><b>第四天:</b>张家凹日出-虹梯关挂壁公路-<span style="font-size:18px;">虹霓村-</span>太行天路-岳家寨-红旗渠-石板岩;</p><p class="ql-block"><b>第五天:</b>石板岩-韩家洼-大垴天路-大垴村-天脊山-桃花谷-穽底村-石板岩;</p><p class="ql-block"><b>第六天:</b>石板岩日出-太行平湖-返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第一天:新乡-黄水沟天井-太行丙察察-滴水寨-轿顶山-郭亮挂壁公路</b></p> <p class="ql-block">  从这里到轿顶山,沿兴阳线只有40公里。我们前方左转上038县道,打卡黄水沟(X038从南边河西村开始到北边韩口村的黄花园附近统称黄水沟)。</p> <p class="ql-block">  进入黄水沟,必到“天井”打卡。行驶道路的右手是黄水河,在羊窑河口的河道上,有一个直径5米,深20多米的“天井”。</p> <p class="ql-block">  所谓“天井”为人工修筑,在上下井的圆形墙壁上,辟有螺旋状的石头台阶,并辅以铁质栏杆,因此也叫螺旋井。沿螺旋石头台阶下到井底探秘。</p> <p class="ql-block">  下到井底向上看,感受什么叫“井底之蛙”。</p> <p class="ql-block">  井底的水竟然是流动的!原来它东西两侧还有一个庞大的地下截潜流工程。在上世纪70年代初,黄水河干涸,两岸百姓遭受到旱情肆虐,为解百姓缺水之苦,原黄水公社调动全公社各生产大队强壮劳力近千人,在羊窑河展开了黄水河截潜流大会战。所谓截潜流工程,就是在主河道上横挖一条深沟到达山的根部,也就是挖到隔水层,用石块、水泥砌成一条到达两岸山根的地下拦水坝,将各山沟内渗入到主河道的地下水,经拦河坝聚集起来,名曰截潜流,真可谓是辉县水利史上的又一个创举。</p> <p class="ql-block">  沿路继续前行,在石圪节村左后转上一条单车道土路。若不是有人领着,一般人还真不敢冒然驶入。</p> <p class="ql-block">  这是黄水沟唯一可以开车到崖上黄水乡土梯、龙水梯两个行政村的单行汽车道。这条仅仅两米多宽的小路,几乎全部用石头板铺设,经过不知道多少年的风吹日晒与车辆行人碾压,多处石板已经松动,破烂。</p> <p class="ql-block">  据说,最早在修建中曾考虑到修成土路,可每逢汛期,山洪来袭,就会将土路冲毁。如果修成水泥路代价大,难以操作,而且路面光滑也不安全,所以就地取材,将劈山的石块,一块挨着一块的铺在路上,就修成一条从黄水河西岸石圪节村到崖上的土梯头石店的石板路,人称“<b>太行石板路</b>”,又名太行丙察察路、搓衣板路。</p> <p class="ql-block">  开车走在这石板路上,别说速度超不过十几公里/小时,还要盯紧路面,生怕有一个尖锐的石头把车轮刮爆。就这样的石板路,还有无数个Z字形的转弯爬坡路段。不过相对于后面开的“大垴天路”,这条路除了狭窄弯多路面颠簸,好在大部分路段有隔离带,只要有足够的耐心,还算比较好走。</p> <p class="ql-block">  前两辆车是两人和三人,可以一人驾驶一人拍摄。我可是单人驾驶,一手录像一手把着方向盘,还要盯紧路面,真不容易啊!</p> <p class="ql-block">  途中一半多时,终于有一小段较宽敞的路段,把车停好后,发现车两边有很多树枝划痕。由于一路都是低速行驶而发动机却高速运转,导致汽车散热器风扇不停的运行……。</p> <p class="ql-block">  回头一看,这么窄这么陡的路,若真有对面来车,应该怎么错车?不管谁倒车,都是一件挺危险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这段没有护栏的道路反而略宽一点。我想应该比当年曹操的:“<b>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b>”的状态要好一些。</p> <p class="ql-block">  路边的峭壁倾斜角度大于90°,仰头观看治疗颈椎病。真担心上面石块若有风化现象,直落下来正好砸中下面的汽车或行人。</p> <p class="ql-block">  上到石店,往左是龙水梯、十字岭、老爷顶;往右是土梯、南盘、滴水寨。我们没去龙水梯,在太行客栈吃完午餐,右转往滴水寨、轿顶山方向。</p> <p class="ql-block">  途径河南省新乡市辉县黄水乡南盘村上面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窟窿洞,据说那里</span>是南太行经典驴线之一。</p> <p class="ql-block">  窟窿洞海拔1500米高,是双岭路上的一处自然景观,该洞东西通透,高十余米。从南盘村徒步上去还需要拔高500米,一路翻峡谷、爬陡坡,最后的攀爬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还有碎石不停下落,没有体力和毅力的最好不要去挑战。</p> <p class="ql-block">  快到滴水寨时,在这里遇到一个错车的,对面哥们说恐高,他要贴山崖一边,而我则必须紧靠悬崖,感觉我的车右轮紧贴崖边了,他才颤颤巍巍的通过。</p> <p class="ql-block">  既然车都停在这里了,也不深入滴水寨了,在此打卡也挺好。</p> <p class="ql-block">  这块突出的岩石,有点“试胆石”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对面应该就是滴水寨了吧。</p> <p class="ql-block">  现在瀑布没有,峭壁有水珠滴落,是否就此得名滴水寨。</p> <p class="ql-block">  站在悬崖边,斗胆拍了一小段视频。说实在的,尽管腿没抖,不过心里还是有点“恐惧”。瀑布的水量有点小,据说夏季时候能形成瀑布。</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十几分钟,穿过这个无名隧道,路况变的好了不少。很快就到达轿顶山景区南大门。</p> <p class="ql-block">  轿顶山景区位于南太行腹地辉县市西北部沙窑乡小井村,北接万仙山(郭亮)、西连王莽岭、南邻天界山、东望侯兆川。景区总面积3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86米。置身山巅可360度全景环看南太行的壮美风光;因形似轿顶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西汉末年,刘秀曾在山上驻扎,与王莽对垒,今遗迹仍清晰可见。这里有“刘秀桥”,里面还有刘秀寨、刘秀洞……。</p> <p class="ql-block">  从南大门到景区核心6.2公里,这里有三个观景点,风景不错,可以停留打卡。</p> <p class="ql-block">  通过南大门不远就是中原第一玻璃桥“鸿运桥”。位于轿顶山景区内的红峡谷绝壁之间的玻璃桥,是中原第一座投入使用的全透明高空玻璃桥,目前是河南省地区长度最长、悬空最大、海拔最高的玻璃桥,桥长318米,离谷高度338米。玻璃桥悬于红石峰丛之间, 桥面全部采用透明玻璃铺设,两峰地势险峻、崖壁陡直,中间裂谷横穿。风和日丽之时,踏在玻璃桥上,轿顶山峡谷裂隙尽收眼底,行走其上仿如御风而行,惊险无比;云深雾重之际,于桥上悬空赏景如漫步云端,如若“云中天桥”。</p> <p class="ql-block">  轿顶山“红色抗日实物展览馆”,一楼布局为一座地质博物馆,二楼则设立了红色抗战实物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  这里可以徒步上轿顶山。据辉县县志记载,此处为朝歌祖脉,且刘秀在打败王莽之前,率领众臣朝拜轿顶山时,从山脚到山顶,在不同的高度从九品到一品分封不同级别的官员。现在这里依山势自下而上,在不同的山体高度,从九品至一品,修建了中国古代官职文化碑廊,共有1728级登山步道,串联起9个观景平台,从“九品官职”步步登上“一品官职”。可是,咱退休老头没追求了,掉头下山。</p> <p class="ql-block">  半山回看山下风景也不错啊。</p> <p class="ql-block">  铁打寨北峰的览秀阁。上面可饱览景区秀色,把万仙山、郭亮、侯兆川的美景尽收眼底。晴空万里之时,可望上百里自然景观,是游客必登之处。我是“望阁兴叹”……。</p> <p class="ql-block">  离开轿顶山,转过山就是郭亮万仙山景区。</p> <p class="ql-block">  郭亮挂壁公路入口处,立一石碑,上刻“绝壁长廊”,遒劲有力、赫然醒目。仰视环顾,壁立千仞,山风拂面,宛若走进天然空调房。当年,为快速清渣和通风透光,人们在全长1250米的长廊外侧开出30多个“窗口”,如今,这些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窗口成为游客欣赏太行美景的绝佳处。</p> <p class="ql-block">  郭亮挂壁公路,又称郭亮洞、万仙山绝壁长廊、郭亮隧道、郭亮村绝壁长廊,始建于1972年,1977年完工,全部由郭亮村村民独立手工完成,其中主要负责开凿的十三位村民被称为郭亮洞“十三壮士”。20世纪90年代初,郭亮村开发旅游项目,现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河南省辉县万仙山的第一分景区。</p> <p class="ql-block">  郭亮村的挂壁公路整休的就像是“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天:郭亮天梯日出-郭亮老村-上腊江挂壁公路-太行318-太行16拐-凤凰古寨-陈家院挂壁公路-双龙谷</b></p> <p class="ql-block">  一般情况下我不会大早起床拍日出,不过小团队活动还是应该参加。</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90年代,著名导演谢晋将电影《清凉寺钟声》的拍摄地选定在这个集多种美于一身的村庄,并称其为“太行明珠”。</p> <p class="ql-block">  随着电影上映,郭亮村声名鹊起,此后,60多部影视剧在此选景拍摄,还吸引国内100多所美术艺术院校和30多个摄影家协会来此写生采风。我们就在老村里面随便逛逛。</p> <p class="ql-block">  郭亮挂壁公路口上的人工风景。</p> <p class="ql-block">  再次进入郭亮挂壁,没有灯光“炫耀”的挂壁公路反而更漂亮。</p> <p class="ql-block">  对面山崖上看到的郭亮挂壁公路。</p> <p class="ql-block">  路过攀岩公园打卡。</p> <p class="ql-block">  上腊江挂壁公路,1977年,全村人仅用77天,以钢钎大锤在悬崖间凿出200米的通道,5个岩洞侧窗既是采光口,也是俯瞰峡谷的天然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  上腊江挂壁公路是南太行挂壁公路群中的“后起之秀”,其险峻程度与原始风貌却更显野性魅力。</p> <p class="ql-block">  开凿于海拔1200多米的悬崖峭壁之上的上腊江挂壁,是南太行海拔最高的挂壁公路。有条小石路可以下到将军峰与文昌塔中间。</p> <p class="ql-block">  这条粗狂挂壁公路修建仅耗时70余天,是太行挂壁公路中施工速度最快的一条。</p> <p class="ql-block">  太行318,不是川藏,胜似川藏!崖顶狭窄的土路崎岖蜿蜒,路边光秃秃的没有任何标志提示,前车的兄弟有点恐高症,后来跟我说,那是一段噩梦之地。继续行驶便可抵达上腊江挂壁。</p> <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开到山顶,结果去往上腊江挂壁的路被封,只好吃过午饭后,掉头再下山……。</p> <p class="ql-block">  被封的道路路况如何不知道,即便换的路,也是一条乡村小路,路比较窄,大多路段仅能容一车通过,路况年久失修,坑坑洼洼如同一条砂石土路。</p> <p class="ql-block">  太行十六拐,又称“太行第一路”,位于河南省辉县市南寨镇香木河自然保护区,是一条著名的盘山公路。</p> <p class="ql-block">  传说上山开有难度,实际用S档很容易就冲上来了。</p> <p class="ql-block">  太行十六拐以其十六个弯道而得名,每过一个弯道,都能看到不同的山脉景色,层峦叠嶂,此起彼伏。这段公路全程约3000米,从山脚到山顶的直线距离约180米,垂直高度约200米,倾斜角度约为60度,以“S”型顺山势而建,形成了独特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进入凤凰古寨。</p> <p class="ql-block">  凤凰古寨观景台上看太行16拐。不过我怎么也没数出16拐,不知道从哪算起。</p> <p class="ql-block">  从凤凰古寨下山后到山下公路右转向东既是著名的有“水上挂壁”之称的陈家院挂壁公路。距离仅仅30公里,可是路不太好走,开车竟然花费两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  好容易到达陈家院挂壁,新路没开放,不能开车进,只能步行进来打卡。</p> <p class="ql-block">  陈家院挂壁公路,位于山西陵川与河南辉县交界处,连接晋豫两省,相比其它挂壁公路,不同的是,它是开凿在水库上边的绝壁上,依山傍水,一侧是绝壁,一侧是碧绿如玉的陈家院水库,因隧道山西出口处有一瀑布,又名“飞瀑长廊”。</p> <p class="ql-block">  来到一个遗弃的挂壁公路,只能步行钻进来……。</p> <p class="ql-block">  原定的住宿点关闭了,临时改到双龙谷景区的双龙酒店。路过一个地点打卡,没搞清楚这里怎么能叫“<span style="font-size:18px;">太行喀纳斯”。</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三天:双龙谷-浙水村-太行一号路-壶关县鹅屋天生桥-张家凹景区</b></p> <p class="ql-block">  在山西晋城市陵川县城东北25公里处,与长治壶关、河南林州三县交界之地,有一个阳马古道穿村而过的、具有明清民居特色遗风的古朴小山村。古浙水流经此地,村庄依水而建,因水得名,故名“浙水村”。</p> <p class="ql-block">  到了浙水村不得不提到太行一号公路。<b>太行一号旅游公路</b>主干道北起山西忻州繁峙平型关,南至运城垣曲西哄哄村,沿途还有贯穿忻州、太原、阳泉、晋中、长治、晋城6市的分段路线,并连通五台山、娘子关、平遥古城、太行山大峡谷等350余个景区景点。而浙水村便是“太行一号公路”晋城段的起点!所以也号称太行风景道上的“第一村”。</p> <p class="ql-block">  这里既有历史遗迹参观,也是红色传统教育基地。按我对太行山129师战斗历程了解,在这里的八路军应该是:太行军区第四/八军分区(<span style="font-size:15px;">1943年驻山西平顺,下辖2团、3团、32团。3团团长肖永银,后任第八军分区副司令</span>)司令员黄新友(<span style="font-size:15px;">1937年任第129师386旅771团参谋长,1938年7月115师344旅688团参谋长,1940年2月129师新1旅副旅长</span>)率领的“老2团”。</p> <p class="ql-block">  明末时期,阳马古道上的行旅客商熙熙攘攘,浙水村也因此达到了繁盛时期。村里的饭庄、醋坊、油坊、豆腐坊等沿街林立,日杂、丝绸、药铺等也随之兴起。清康乾年间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沿街店铺更加繁华,商贸活动更加频繁。<b>如今,阳马古道早已褪去昔日商贸要道的繁华,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正以崭新的姿态焕然登场。</b></p> <p class="ql-block">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除了弯道多一点,路况非常好,时速开到70-80公路没什么问题。</p> <p class="ql-block">  上山顶后,<b>左转去往鹅屋天生桥</b>。在一段新修的公路,路边停车,若右边土路上有停车位,还可以再开一小段。停好车往树林方向,沿唯一的树林中的小山路(其实根本不是路)徒步攀爬,单程大约20-30分钟。距离虽然不远,但是这山路可是不太好走,即陡又滑(若是雨天,建议放弃),边上手扶的树木都已经“包浆”……。</p> <p class="ql-block">  鹅屋天生桥,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出的杰作,是我国北方最高,跨度最大的天然石拱桥。整个天生桥连接着两边的山体,是一整块岩体结构,飞跨太行山脉南北50米,浑然天成,曲线完美,屹立于群山之巅。</p> <p class="ql-block">  天生桥宽度仅4米左右,上面还生长着一些树木植被,桥下就是万丈深渊,两侧没有护栏,即使没有恐高的人,也必须要沿中间通过,惊心动魄,如履薄冰。</p> <p class="ql-block">  到达天生桥,在桥面上看不出什么端倪,必须通过天生桥,走到桥的另一端,右手山坡上,可以平视天生桥。望着那天然石拱,突然懂了什么叫“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类在自然奇观前,只剩下惊叹!</p> <p class="ql-block">  离开天生桥,经由潞党参大道,直接到达张家凹景区。</p> <p class="ql-block">  张家凹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东寺头乡境内,地处太行之巅,平均海拔1860米。张家凹天造地设,风光优美,群山峰峦叠嶂,巍峨挺拔,隐没在云雾间,若隐若现;自然景观鬼斧神工,奇异多彩。</p> <p class="ql-block">  在山巅上,可以看到太行山从华北平原拔地而起,直指山西高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四天:张家凹日出-虹梯关挂壁公路-虹霓村-太行天路-岳家寨-红旗渠-石板岩</b></p> <p class="ql-block">  半夜三更起来看了一眼满天的星空,因没有银河,也没兴趣拍了,还是再早起一次拍日出吧。</p> <p class="ql-block">  看完张家凹子晨,回到酒店,吃完早餐继续前往虹梯关。</p> <p class="ql-block">  虹梯关位于山西平顺县虹梯关乡的古商道上,为山西“八大古关”之一。虹梯关挂壁公路全长约10公里,是太行山所有挂壁公路中跨度最长的一条。</p> <p class="ql-block">  虹梯关挂壁公路修建于1968年,由平顺县芣兰岩乡800多名村民,自带被褥、支灶扎帐篷,吃住在工地,用铁钎、铁锤等最原始的工具,从梯后村的北山崖中了凿五个涵洞,劈掉七座山岭,填平三条大沟,且最上面的洞和最下面的洞落差约有200米左右。历时6年时间,才终于打通了这条悬崖上的挂壁公路。</p> <p class="ql-block">  关于虹霓村的起源,据可考文献记载,最早可追溯至五代时期。据村中的明惠大师塔背面碑刻《潞州紫峰山海会院明惠大师铭记》载,该塔落成于五代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虹霓村的地理位置很奇特,它不在山脚,也不在山巅,而在悬崖中段。远处奔涌的瀑布从悬崖的折断处倾泻而下。这条瀑布便是穿村而过的虹霓河,它横亘于虹霓村之中,夏季虹霓河水暴涨之时便于悬崖处激流垂下,形成了落差80余米的瀑布景观。同时,水雾升腾,遇阳光而呈彩虹之态,“虹霓村”由此得名,自然“虹霓河”名字也有了由头。</p> <p class="ql-block">  虹霓村分北庄和南庄,以虹霓河为界。因为虹霓河沿着村子横穿而过,自然地形成了两个区域。其中,北庄主要为居民区,整齐划一、错落有致、古今并存的建筑让人眼前一亮,而南庄则是由晋豫古道衍生的商贸区。</p> <p class="ql-block">  太行天路主要有两条线路:平顺太行天路,虹梯关-岳家寨,全长约35公里,险峻山路与古村落结合,可体验“太行天路”的险峻与宁静。另一条是林州太行天路,桃花谷-仙霞谷梦幻谷浮云顶,全长约30公里,以自然风光为主,设有10座观景台,适合俯瞰太行山壮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虹霓村走西线,沿太行天路经通天峡、虹梯关古道到岳家寨。</p> <p class="ql-block">  前面走过很多险路,这“天路”感觉太好走了。</p> <p class="ql-block">  去往岳家寨路口竟然被拦住,也没人看管。好不容易等到一人骑摩托上来,询问他去往岳家寨路为什么被挡,他说:路况没问题,好像今天有领导来检查修路情况,所以“封路”。</p> <p class="ql-block">  从太行天路这里左转下山就是岳家寨,直行上山是西井山方向。都到这里了,放弃有点不甘心,我们绕过栏杆,继续前往岳家寨,若真被拦住不让,走到那里再说……。</p> <p class="ql-block">  途中确有修路设备与工人,但路况没问题,顺利到达岳家寨。</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坐落在悬崖上岳家寨,三面沟壑,是天路尽头的天外人家,像一座“空中村落”,</span>有“太行空中村”之称。村庄处于海拔1000米的太行山山体断层平台,东面和南面下临绝壁,地形奇险峻峭;四周被群山环绕,层峦叠嶂,形成了一道壮观的自然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据说,这里的村民是岳飞后人,当年为避难从河南汤阴逃到这。过去道路难走,几乎与世隔绝,村民自力更生,在巴掌大的梯地垦荒。</p> <p class="ql-block">  岳家寨根本就没有平地,仅有的梯田由村民就地取材开垦,历经数百年形成。梯田呈扇形堤坝状沿山沟分布,从山脊延伸至山根,每户人家的梯田大小不一,小如片席、大如百平米,全部用石头垒砌而成,高度可达数米。</p> <p class="ql-block">  岳家寨虽然不叫石头城,却是一个完全用石头垒砌的村寨。这里看远处是石头,近处是石头,上边是石头,下边还是石头。石墙、石巷、石房、石院,石磨、石碾、石桌、石凳、石水缸……等等,均采用当地石头修造而成。</p><p class="ql-block"> 另外根据村中记载:1937年11月,八路军129师在太行山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曾在岳家寨设立卫生院及军需财务之处,称为“八路军银库”。</p> <p class="ql-block">  千年榔树,名为红丝榔,生长慢,木质坚,为北方珍贵树种。在过去的战乱年代,村民没有任何食物时,就吃这棵树的叶子、树皮、树枝。可第二天醒来,他们发现这颗岳飞第三子岳霖亲手栽种的千年榔树又长出了新的叶子。村民们便纷纷跪拜,认为它是神树,保护了他们免于饿死。</p> <p class="ql-block">  从后寨慢慢地走到前寨,会看到一个创办于20世纪60年代的石城镇供销合作社。在斑驳的柜台后,80岁的岳晚增老人送走买东西的村民,拨拉起算盘记账。这个场景,恍然如六十年前一般,但现在不同的是,当年空白的三面墙上,如今贴满了大大小小的奖状,记录了他走过的“爱心历程”。</p><p class="ql-block"> 在1964年计划经济时期,大山深处买卖困难,那时他还是16岁风华少年,为了把山里的农副产品送到山外,把山外的日用百货运到山里,无论严寒酷暑平均间隔3天就要沿蜿蜒险峻的山路,徒步往返17公里外的乡镇。岳晚增老人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为村民工作了几十年。他也因此获得了“全国供销社模范”的称号,在村子里是个名人,在整个石城镇都是名人。</p> <p class="ql-block">  西井山方向封路,干脆去林州红旗渠景区。先到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村和崔家庄村之间<b>浊漳河</b>上的红旗渠的源头打卡。</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风景区位于河南林州市北部豫、晋、冀三省交界处的牛岭山村下方,景区内一脚跨三省。地处安阳、新乡、鹤壁、长治、邯郸五个地区的中心地带。红旗渠景区打卡后,晚上到石板岩住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五天:石板岩-韩家洼-大垴天路-大垴村-天脊山-桃花谷-穽底村-石板岩</b></p> <p class="ql-block">  距石板岩镇十几公里的韩家洼,是整个南太行红叶最多,红的最纯,景观最美的观赏点。原想到韩家洼观枫叶,可惜也封路了,只能掉头走大垴天路上大垴村。</p> <p class="ql-block">  <b>大垴天路</b>据称是<b>太行第一险盘山公路</b>,是一条通往林州海拔最高古村落大垴村的公路。大垴天路大部分都是单车道,一侧是悬崖峭壁,一侧是高耸入云的奇峰,13公里的路程,21个曲别针急弯,落差1000米。</p> <p class="ql-block">  其实,在大垴天路驾驶并不可怕,因为大部分路段,悬崖一侧常有护墙,可是它却是最难驾驶的一条路。大部分路段别说错车,能错过一辆摩托车都算比较宽了,而且大部分路况坑坑洼洼的,行驶起来是特别颠簸,应该是几天南太行自驾遇到的最破道路,超级费油。</p> <p class="ql-block">  林州市石板岩镇大垴村,起源于明朝末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位于河南、山西两省交界处,地处林州市西北端的太行山顶,海拔1750米,是林州海拔最高的行政村。这里古称九连山,四面均为悬崖峭壁。有一首词这样描写:叠嶂峰峦峥嵘势,崖如刀切,九连山,直插天际,鸟罕至,千寻深谷人迹灭。欲登攀,恰似上青天,难逾越。</p> <p class="ql-block">  在大垴村中,被一个老乡叫过去,说他的电视机没有图像了,让我们帮他搞好。村里老乡的电视机都靠各自的卫星接收装置接收电视节目,卫星装置咱不懂啊。只能顺着连接线路检查,终于发现有一根视频线脱落,接到“机顶盒”上,新闻联播出现了。</p> <p class="ql-block">  从<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垴村出来,在一个三岔路口向右直行,朝天脊山方向行驶。在网红打卡点俯瞰大垴天路的时候,有点乌云密布了。</span></p> <p class="ql-block">  因为是以“自驾”为主,就不进天脊山景区了,直接进入天桃线。<b>天桃线</b>,由山西平顺天脊山景区通往河南林州桃花谷景区的一条原始的悬崖挂壁公路。全长18公里,全程砂石路,蜿蜒盘绕在半山腰上,一侧是壁立千仞的直立断崖绝壁,另一侧是深不见底的万丈峡谷,穿走其间不禁让人心生胆颤,也被称为“太行山丙察察”。 </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一个近90°的弯道处,可以看到峡谷对面天脊山地质公园景区建在山顶悬空独石之上的玻璃观景大圆盘。那里比我们所在的悬崖挂壁公路高了不少,放飞无人机想拍一下,起飞200多米后还没有到达理想拍摄高度,不敢再追求,只好放弃。</p> <p class="ql-block">  下山出天桃线,进入桃花谷景区前,路上有两个大水泥墩子限宽。在北京经常在永定河大堤上钻限宽大石柱门,自认为钻“杆”技术还行,可第一眼看到这“石墩门”,还是有点发怵。这石墩,不但是下窄上宽,即便上面最宽的宽度肯定也不到两米。在队友指挥,我的车轮还是仅贴着石柱最下方的边缘艰难钻过。估计再大一点的越野车通过,肯定会更难一些!</p> <p class="ql-block">  桃花谷是太行大峡谷的核心景区,是大峡谷西侧的一个谷中之谷,已经开发的游览路线全长约3公里,是以山、谷、潭、洞为主要景观的自然景区,以其清澈的溪流、多样的瀑布和深潭著称,有“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之说。我们开车穿过桃花谷,很快就进入阱底村。目前阱底挂壁公路不能进入,在山下打卡后返回石板岩。下面阱底挂壁公路洞中照片是几年前去阱底村时拍的。</p> <p class="ql-block">  第六天,若有时间上午可以去天脊山景区看看。可我要在回京路上去长治探访“北方大学”旧址,没有太多的时间了,到太行平湖打卡后就离开南太行了。</p> <p class="ql-block">  “驾摄太行”还有一条线路,争取今年秋天按这条线再走一趟:<b>第一天</b>,新乡-崖上太行-武家湾-白陉古道-黑毛沟大峡谷-音乐公路-回龙;<b>第二天</b>,十字岭日出-云峰画廊-回龙挂壁-赤焰峡-太行水镇-锡崖沟挂壁-王莽岭;<b>第三天</b>,王莽岭日出-太行云顶-昆山挂壁-黑龙潭-郭亮挂壁-郭亮;<b>第四天</b>,天梯日出-郭亮老村-挂壁摄影-太行喀纳斯-黄崖底天路-花壶公路-玉峡关-井底挂壁观景台-画家村张家凹星空露营;<b>第五天</b>,张家凹日出-大垴村-大垴天路-韩家洼红叶-漏子头-石板岩;<b>第六天</b>,马鞍垴日出-太行平湖--返程。</p> <p class="ql-block">  <b>太行山之美,在于其气势磅礴与精雕细琢并存,自然造化与人文坚韧交织。无论是深入峡谷仰望一线天,还是盘踞绝壁俯瞰万重山,或是漫步红色遗/旧址触摸岁月痕,都能让你感受到这片古老山脉的无穷魅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