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次同学聚会是离别四十年后的第一次集体聚会,虽然时间不长,但感人至深。</p><p class="ql-block"> 再次见到面目全新的母校,再次见到白发苍苍的恩师,再次见到似曾相识的同学,心情无比激动,血压瞬间升高。看到九十六岁高龄的赵校长,如今虽然再也没有曾经的慷慨激昂,但对学生的关爱之情仍然历历在目。他不顾儿子的提醒一再感谢同学们前去看他。他心中的同学就是学生。但他没有用学生,因为学生之于老师是从属的关系,而同学则不然,是平等的。可见他老人家品德是何等高尚。看到年近九旬的徐老师在阳台上挥手的画面,我们仿佛一下子回到母亲身边,泪流满面,哽咽难言,感受到无尽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一路行来,不论是贾家洞的书卷气、红军渡的冲锋号,还是华光楼的沧桑感、嘉陵江的浪涛声,无不让人心潮澎湃。</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幸运的,赶上了由乱到治的崭新时代,得到同窗苦读的宝贵机会,登上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取得了桃李天下的辉煌业绩,建立了和谐美满的幸福港湾。</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感性的,非常珍惜同窗之情,经过若干次的思量,放下不能放下的重负,从成都从绵阳从南充从广元汇聚到苍溪,汇聚到阆中,汇聚到母校,汇聚到老师身边,回望从前,畅叙今朝,展望未来,有说不完的情话,道不完的衷肠。</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幸福的,虽然人生过半,但身体仍然硬朗,身手仍旧矫健,心态仍是少年。仍然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放声歌唱,或行吟天下,或纵情山水,或笔舞龙蛇,或操持家务,唯以苍生为念。</p><p class="ql-block"> 我们努力过,我们奋斗过,我们成功过。过去我们主要为他人活,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之上九万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今后我们主要为自己活,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少给家人少给朋友添麻烦,就是多为社会做贡献。</p><p class="ql-block"> 相见时难别亦难。看到同学们依然硬朗的身板,依然年轻的容颜,听到同学们依然动听的歌声,依然动人的倾述。我相信,大家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四十年还会再相聚。</p><p class="ql-block"> 青山依日在,相逢仍少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