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葡行,打开世界历史文化艺术画册(3)

行云流水CZH(谢绝献花)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2日,今天,我们从西班牙转场葡萄牙。目的地是位于首都里斯本西北约25公里的辛特拉小镇。此处是昔日葡萄牙国王的夏季度假胜地,1995年因其多个宫殿形成“辛特拉文化景观”的特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经过六个小时的旅程,我们到达辛特拉,游览的主要景点包括:雷加莱拉庄园、九层妖塔、雷加莱拉宫、辛特拉王宫、罗卡角。</p> <p class="ql-block">雷加莱拉(Quinta da Regaleira )庄园始建于1892年,扩建于1898-1921年。是由富商安东尼奥·奥古斯托·卡瓦略·蒙泰罗( António Augusto Carvalho Monteiro)委托意大利建筑师路易吉·玛尼尼(Luigi Manini )建造的。这位富商是一位充满热情的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者。庄园建筑无缝融合了包括哥特式、文艺复兴式、曼努埃尔式(葡萄牙文艺复兴风格)和浪漫主义的不同风格。称为“百万富翁蒙泰罗的宫殿”,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被认为是雷加莱拉庄园的“守护者门户”。这个华丽的喷泉以龙/鳄鱼 雕像为特色,耳朵里放着贝壳。据信,龙/鳄鱼 正在守卫庄园下方的隧道和石窟网络的入口,这些隧道和石窟通向著名的启蒙井。</p> <p class="ql-block">“九层妖塔”是雷加莱拉庄园的重要景观。“九层妖塔”的正式名称叫“启蒙井”,又称“地下塔”、“初始井”。全塔深27米,共有9个石梯旋层,里面阴暗潮湿。其象征但丁《神曲》中描写的天堂、地狱、炼狱的九重循环,其阶梯数、井底图腾、出口设计都与蒙泰罗的神秘主义有关。入内须排队等待,出来无须原路返回,而是另有洞天。</p> <p class="ql-block">九层妖塔的出口。</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处石砌喷泉,喷泉上的螺旋纹、尖顶装饰及精细石雕正是曼努埃尔风格的体现。喷泉周围的纹饰可能也暗含炼金术、共济会等隐秘符号。</p> <p class="ql-block">这是雷加莱拉宫,是雷加莱拉庄园的核心建筑。只见尖塔林立,充满童话般的奇幻感,被誉为“现实版的哈利波特城堡”。</p> <p class="ql-block">被称为“百万富翁蒙泰罗的梦幻宫殿”的雷加莱拉宫,其林立的尖塔、精致的浮雕、螺旋柱等哥特元素与航海主题的曼努埃尔风格(如绳结、贝壳雕刻)完美结合。高耸的塔楼是标志性建筑,顶部尖塔群和繁复雕花展现极致工艺。</p><p class="ql-block">雷加莱拉宫不仅是建筑杰作,更是一部用石头写就的“神秘学百科全书”,吸引着无数游客与学者前来解码它的隐喻与浪漫。</p> <p class="ql-block">体现航海主题的绳结和繁复雕花展现的极致工艺。</p> <p class="ql-block">支撑阳台的浮雕中,像几个可爱的小精灵躲在阳台下寻欢作乐。</p> 高耸的塔楼。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位于拱形门上方的浮雕,展示了独特的新曼努埃尔建筑风格,是哥特式风格的变体。雕刻的特点是中心人物被天使或有翅膀的人物包围。这种意象与整个庄园的基督教图标相一致,它将宗教象征主义与其他信仰体系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如圣殿骑士团、共济会和炼金术。 中心人物可以代表上帝、基督或其他重要的宗教人物,甚至可能与圣母玛利亚和基督有关,他们的生活在教堂的图标中被描绘。人物周围的天使将进一步强化这个宗教主题。基督教意象与其他象征元素的融合反映了蒙泰罗的多样化兴趣,以及庄园对神秘主义和深奥知识的整体关注。</p> <p class="ql-block">这幅壁画位于雷加莱拉宫的主厅内,描绘的是"圣母加冕(Coronation of the Virgin)”这一经典宗教主题。壁画中,耶稣以君王形象出现,手持王冠为圣母加冕,强调其"万王之王"的身份;而圣母玛利亚在升天后被加冕,象征她作为"天国皇后"(Queen of Heaven)的地位。这一形象源自天主教传统,认为玛利亚在升天后被其子耶稣加冕,代表她作为人类与神之间的中介角色。</p><p class="ql-block">拱门上的尖顶、繁复雕花和天使雕像是典型哥特式风格,暗示天堂的秩序与神圣。金色背景则借鉴拜占庭传统,象征神性之光。</p><p class="ql-block">圣母加冕的"升天"主题与庄园内的"启蒙之井"(象征灵魂提升)形成呼应,体现"从尘世到神圣"的过渡。</p> &nbsp; <p class="ql-block">主宫殿内部装饰奢华,有壁画、镀金雕刻和象征神秘学的符号。</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间吸烟室,这在葡萄牙的宫殿建筑有着悠久的传统,但通常只为聚集在这里的男性保留。吸烟室也被用来进行桌面和纸牌游戏。房间里的这件由实心橡木雕刻而成的宝座,在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房间,它的所有装饰都要受到与房间装饰相一致的影响。在座椅的上部,靠背中央区域雕刻了一幅圣经场景,灵感来自斯波萨利齐奥的著名画作《圣母的婚姻》。</p> <p class="ql-block">这是雷加莱拉庄园内极具代表性的哥特-曼努埃尔式石亭,小亭子完美体现了庄园“神秘浪漫主义”的设计。其尖顶拱门、镂空石雕和垂直线条是哥特式建筑的典型特征,象征对天国的向往;贝壳、绳结等雕刻细节则属于曼努埃尔风格(葡萄牙大航海时代的象征),暗示庄园主人对航海与探索的迷恋;亭子可用来休憩与观景,从而可作为“冥想空间”,与庄园内的倒置井、地下隧道共同构成“启蒙之路”的节点。</p><p class="ql-block">无论如何,小亭子非常美,总是吸引着大量过往游客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庄园内不仅有石亭,还有这样的石门。同样是尖顶拱门、镂空石雕、垂直线条,同样的贝壳、绳结等雕刻细节,同样的设计理念,同样的精致精美,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辛特拉王宫(Palácio Nacional de Sintra) 是葡萄牙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皇家宫殿。从十五世纪初到十九世纪后期,或多或少有王室成员连续居住。宫殿广场繁华而开阔,拾级而上,便是雄伟的哥特式拱廊。宫殿有许多主题房间,文物展品丰富。皇家花园绿树成荫,繁花似锦,雍容美丽。1995年辛特拉王宫连同其他宫殿,以“辛特拉文化景观”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辛特拉王宫及粗大的圆锥形烟囱。</p> 这张是辛特拉王宫(中间部分)俯瞰图,可一眼看到辛特拉王宫的特征,粗大的圆锥形烟囱。 彩色玻璃窗。 <p class="ql-block">这是宫内极具代表性的摩尔-曼努埃尔风格壁炉,完美体现了这座世界文化遗产宫殿的混搭美学与工艺精髓。即使只是一座壁炉,也无不体现其艺术感的创造和艺术的精湛。顶部的小天使雕像和古典花瓶被认为是19世纪浪漫主义改造时添加的;中间的浮雕为两骑马武士激烈搏斗,战马前蹄奋起,仰天长啸。无论是人是马,比例之准确,线条之流畅,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这是指开疆拓土?背景是葡萄藤、航海元素?壁炉两侧竟还各有一位年长者,表情、神态、须发极为精细的半身浮雕,又意味着什么?其他如背景瓷砖墙,深蓝与白色的几何纹样直接受到北非摩尔文化影响,但重复的鸢尾花与绳结图案混合了葡萄牙本土的曼努埃尔风格(如基督会院的瓷砖)。这种“混搭”正是辛特拉宫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这是宫内珍藏的16世纪印度-葡萄牙风格镶嵌珍宝柜,堪称大航海时代欧亚艺术交融的巅峰之作。柜体以巴西红木为基,镶嵌印度象牙切片(最薄处仅0.3mm)、非洲乌木及缅甸琥珀。鎏金部分使用"水银贴金法",需反复打磨7层。柜顶立像为葡萄牙航海保护神圣母像的简化造型。2019年被列为欧洲20件重要装饰艺术之一。2023年故宫"大航海文明展"中,此柜作为核心展品引发学界对"全球巴洛克"风格的新讨论。其镶嵌工艺已列入葡萄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墙壁上最左边的画作是费德里科·巴洛奇(Federico Barocci 一位来自风格主义时期的意大利画家 )的《逃亡埃及的休息》。 </p><p class="ql-block">画中描绘了:圣家族逃往埃及期间的宁静时刻,这是圣母玛丽亚、圣约瑟夫和圣婴耶稣逃离希律迫害的圣经事件。这是一部非常精致的作品,将神圣的领域转移到人类的背景下。圣约瑟夫和耶稣之间的父子关系特别感人:前者把一些从树上摘下带有果实的树枝给孩子,而耶稣则开心地微笑着,好像没有什么能触及这种阳光和宁静的气氛。我们喜欢认为,上帝之子在这个地球上的折磨生活中,与他的母亲和她的丈夫一起在一棵覆盖着果实的樱花树下度过的宁静时刻,在只有家庭才能给予的共谋和温暖中,是耶稣生命中的幸福时刻。 </p> <p class="ql-block">左上1. 这幅画是一幅圣母与圣婴(Virgin and Child)主题的经典作品,具有典型的文艺复兴或曼努埃尔时期(16世纪前后)艺术风格。画面中红黑衣着的女性为圣母玛利亚,怀中的婴儿是耶稣。圣母低头凝视的姿态象征谦卑与慈爱,是基督教艺术常见主题。16世纪葡萄牙王室常委托佛兰德斯艺术家创作宗教画(如老卢卡斯·克拉纳赫风格的影响),或由本土画家模仿其技法。</p><p class="ql-block">左上2. 这幅画描绘了一个在十字架前祈祷的人物,标题是圣·弗朗西斯科在《十字架崇拜》或《圣·弗朗西斯科在《十字架崇拜》中》。这幅艺术品归因于意大利巴洛克画家Guercino,全名是Giovanni Francesco Barbieri。</p><p class="ql-block">左上3.这幅画描绘了基督教艺术中常见的宗教主题“圣家族”,这里是圣母玛利亚、圣婴耶稣和圣约瑟夫,另一个圣婴应是施洗者圣约翰。 </p><p class="ql-block">右下1. 这幅画为Francesco Raibolini的《施洗约翰》。 </p><p class="ql-block">画中,圣·施洗约翰,被描绘成抱着一只羔羊并指着。 这幅画创作于16世纪初,以圣·施洗约翰穿着“骆驼毛的衣服”,这在意大利时期并不罕见。羔羊象征着圣·施洗约翰在为基督铺平道路方面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描绘了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周围有圣母玛利亚、传道者圣约翰和抹大拉的玛丽等人物。这是佛兰芒学派的特征。</p><p class="ql-block">画的中心: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头顶上刻有“INRI”的铭文。 圣母玛利亚,通常被描绘成悲伤的沉思。 传道者圣约翰,经常出现在玛丽旁边。 抹大拉的玛丽,经常被描绘成跪在十字架脚下或跪下。 其他细节:这幅画还展示了两个小偷与基督一起被钉在十字架上,十字架底部散露着头骨和骨头。 </p><p class="ql-block">这部作品展示了佛兰芒学派的艺术风格,佛兰芒学派以其细致而坚固的人物,以及对色彩和光线的巧妙使用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这是宫内最著名的“航海大厅”(Sala das Galeotas),又称“小船厅”,它是这座中世纪宫殿中最具葡萄牙航海时代特色的空间之一。大厅天花板上绘有帆船、海浪、海岸城堡等图案,象征葡萄牙的海洋霸权与探险精神;拱顶的弧形结构模仿船体龙骨,置身其中仿佛登上了一艘航行的古船。左侧墙壁上方,深蓝背景墙上装饰的彩色圆盘是典型的18世纪葡萄牙陶瓷,图案多取材于花卉、神话或贵族纹章;下方蓝白瓷砖画则描绘航海或宫廷生活场景,延续了葡萄牙自摩尔人时期传承的瓷砖工艺传统。</p><p class="ql-block">这座大厅如同一本立体的“航海史诗”,从天花板到瓷砖都在诉说葡萄牙如何用小小的帆船(Galeotas)撬动了整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五世的肖像 (1700-1746年在位)。艺术家是Jean Ranc。画中菲利普五世穿着平板盔甲,这是17世纪服装的特色,尽管是18世纪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葡萄牙“路易斯国王肖像”。 </p><p class="ql-block">艺术家Manuel Tomás da Fonseca于1863年创作。</p> <p class="ql-block">这是宫内的“阿祖莱霍厅”(Sala dos Azulejos),又称“瓷厅”或“瓷砖厅”。这里是整座宫殿最华丽的空间之一,完美展现了葡萄牙国宝级艺术——阿祖莱霍(Azulejo)蓝白瓷砖与曼努埃尔时期建筑风格的融合。天花板则是曼努埃尔风格,金色雕花与彩绘的繁复,融合了航海元素(绳结、贝壳)与文艺复兴花卉图案,象征王权与自然的共生。这座厅堂如同一本“蓝白史诗”,每一片瓷砖都是葡萄牙海洋帝国辉煌的注脚。</p><p class="ql-block">瓷厅因其瓷砖保存完整度和艺术价值,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辛特拉文化景观”的核心亮点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墙壁上大面积的蓝白瓷砖(Azulejos) 画描绘了16-18世纪的风景、狩猎场景或宫廷生活,部分图案可能受到中国青花瓷的影响(通过葡萄牙航海贸易传入)。这里有18世纪葡萄牙著名瓷砖画师的签名:“Manuel Tomas da Fonseca J 1000-Est.” 据说,瓷砖采用锡釉彩绘技术,蓝色钴料在白色釉面上形成永恒的色彩对比。</p> <p class="ql-block">这仍然是瓷厅的延续,因满墙的几何图案瓷砖而著称。尽头的十字架壁龛表明它曾兼具皇家小教堂的功能,可能用于私人宗教仪式。此外,菱形瓷砖、飞鸟纹样及镂空木雕天花板,留下摩尔文化痕迹,延续了伊斯兰艺术的对称与繁复风格。</p> <p class="ql-block">这座青铜雕塑据称是辛特拉宫,这座19世纪浪漫主义宫殿中极具代表性的装饰艺术之一。尽管辛特拉宫以色彩斑斓的外墙和混搭建筑风格闻名,但其内部同样藏有许多精致的艺术品,包括这件拟人化群像雕塑。雕塑的动感造型(簇拥的天使或丘比特)和华丽装饰(莲花苞/松果顶饰)明显受到巴洛克戏剧性和洛可可优雅性的双重影响。这种风格符合辛特拉宫作为浪漫主义建筑“集大成者”的定位——国王费迪南二世在19世纪改建时,刻意融合了多种历史艺术元素。</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套保存在玻璃钟形罩内的古老书写工具,包括羽毛笔和采用失蜡法铸造的黄铜墨水瓶 ,是辛特拉宫展出的19世纪贵族书房文物。作为辛特拉宫"历史生活展厅"的重要藏品,它们生动再现了浪漫主义时期欧洲上流社会的书写文化。背景中还有一把带有新曼努埃尔风格浮雕的王座椅(约1850年制作),椅背的航海绳结浮雕象征大航海时代,与书写工具共同构成"权力与知识"的隐喻。</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瓷厅内举办的现代艺术临时展览。这里主要是葡萄牙与亚洲的器物交流。至少那些折扇都来自于中国吧!</p> <p class="ql-block">位于辛特拉小镇的罗卡角,是葡萄牙境内毗邻大西洋的一处海拔约140米的狭窄悬崖,为辛特拉山地西端。距离首都里斯本大约40公里,处于葡萄牙的最西端,也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最西点。罗卡角的山崖上建了一座灯塔,和一个面向大西洋的巨大十字架。罗卡角天主教碑刻印着千古流芳的诗句:“陆止于此,海始于斯(Onde a terra a caba e o mar comeca)”是葡萄牙著名诗人,被誉为葡萄牙诗魂的卡蒙斯极为著名的诗句,出自他的著名史诗《洛济塔尼亚人之歌》。</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观览行程全部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