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itial;">昵称:大浪淘沙(江苏)</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篇号:1301323</div> 一提起书圣王羲之故居,有许多朋友可能就有点懵,因其出生地及幼年生活地在山东临沂,而晚年归隐地在浙江绍兴嵊州。两地均承载着书圣不同人生阶段的印记,所以两地均为书圣之故居,今天我要讲述的是山东临沂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故居,坐落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的洗砚池街21号,是一处古朴典雅的古典园林。这里曾是王羲之,这位被誉为“书圣”的伟大书法家的诞生地和生活场所。故居内精心布置了砚池怀古、曲水流觞、夕阳普照、千秋五贤四大主题景区,以及王羲之展厅、王献之展厅、五贤祠展厅和鹅池等等众多景观。 记忆中,对于书圣王羲之的了解,应该是从那首家喻户晓的《兰亭集序》开始,因为我喜欢书法,所以这首《兰亭集序》不知练了多少遍,至今也没有一篇令我感觉满意的。原因王羲之是趁着酒意写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据说酒醒后,曾数度重写都无法达到原有的境界,因此看来,没有酒气的熏染,就没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写不好书法,只能怪罪于酒量欠佳了😃😂。 一走进王羲之故居,第一个景观就是<b>洗砚池</b>,洗砚池的水原本是黑色的,据说,王羲之在练习书法时,习惯在此池中清洗笔砚,年复一年导致池水被墨汁染黑。这种坚持练习的精神被后世传颂为“ 池水尽墨 ”的典故,成为书法精神的象征。<div> 2006年,洗砚池曾进行过一次大规模清淤,发现淤泥最深处达2米,清理后回填了半米厚的清水沙以改善水质。但因长期污染,池水仍呈现深色。<br></div> <b>墨华轩碑廊,</b>这里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信息。这里保存着众多珍贵的碑刻,展示了王羲之及其后代的书法作品,以及相关的历史文物和文献资料,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绝佳场所,同时这里也是书法爱好者的天堂。 <b>琅琊书院</b>,书院原为书室30间,院内保留乾隆御书龟驼碑 、历代石刻碑及琅琊法贴 ,与洗砚池、晒书台等遗迹共同构成园林景观。其匾额“琅琊书院”四个字是王羲之的字。这里原为临沂古时的最高学府,1989年修复后成为故居核心景点之一,现为书法文化展示与教育场所。 <br> <b>五贤祠</b>,原名景贤祠,清乾隆年间迁建至洗砚池旁并更名。现存建筑为2003年修复后的清代风格。该建筑群以供奉<b>诸葛亮</b>、<b>王祥</b>、<b>王览</b>、<b>颜真卿</b>、<b>颜杲卿</b>五位临沂籍贤人而闻名,乾隆皇帝南巡时曾题诗赞誉 ,"孝能竭力王祥览,忠以捐躯颜皋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祠内现存乾隆<b>御碑亭</b>、<b>千秋五贤牌坊</b>等典型清代建筑遗存,现属王羲之故居组成部分。 <b>王右军祠</b>,内祀 <b>王羲之</b> 、 <b>王献之</b> 、 <b>智永</b> 三位书法家。王右军是王羲之的别称,因为他在书法领域的卓越成就被后世尊称为“书圣”。王献之是王羲之第七子,智永为南朝陈书法家,是王羲之的第七代孙,三人同属琅琊王氏家族,在书法传承中具有重要地位。 <b>鹅池</b>,来到此地似乎又增加了不少知识,原来只知道王羲之喜鹅爱鹅,但不知历史上尚有“四爱”之说,其余皆为陶渊明爱菊、周茂叔爱莲、林和靖爱鹤,看来古人对宠物也爱之有佳。 <b>普照寺</b>,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朋友肯定不明白,故居怎么和寺庙建在一起,看过兰亭序碑后边的介绍方知,今普照寺原为王氏家族故宅,原因公元315年,北方战乱,琅琊王氏家族举家南迁,为保故宅,舍故宅为佛寺。 后魏时,名律寺。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赐名开元寺。北宋改称天宁万寿禅寺。伪齐刘豫时,易名<b>普照寺</b>。 漫步故居,让我感觉到,书法的魅力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精神遗产的延续,书圣王羲之用他的笔墨,将对生命的感悟,艺术的追求,永远地镌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他的精神,正如他的书法,早已超越了时空的界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这里,不仅看到了书法的艺术之美,更感受到一种坚持和热爱的力量,一种对艺术追求不懈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艺术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永不止步! <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END》=————</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