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村口的碾子【乐怀居旭峰乡土记忆系列】

乐怀居乡土文化工作室

<p class="ql-block"> 碾 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过去乡下,哪个村都有一两盘碾子,乡人们利用碾子为谷子脱壳,碾包谷糁,轧辣椒面,用处多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早在八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祖先利用石块碾压谷物以去其壳。这就是后来碾子最原始的雏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旧社会,只有财东家才能置办起碾子,穷人家只能望碾兴叹。解放后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大一点的生产队都会有一盘碾子。也有没碾子的生产队,可怜的社员们只能端着谷物陪着笑脸到处寻找碾子,这叫“借碾子“,从古到今尘世上凡是带“借”字的事情都不气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碾子是由碾盘、碾滚(碌碡)、碾轴、拨架、气牛子、牛窝子、碾棍等部件组成,缺一不可。碾滚还分大小头,大头靠碾轴安装,小头朝碾盘外边,这样才能合乎碾压研磨之原理,碾出的谷物粗细均匀,珠圆玉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早些年,碾子在乡下人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且不可取代的作用。无论穷富,谁家也离不了碾子。记得我们村子共有两个生产队,以东西两头划分,我家住在东头。当时的队长人心好,为了使社员刮风下雨推碾子时不受影响,还专门给碾子盖了两间房,人们称作“碾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碾子的作用:轧包谷糁、碾谷子(小米)、碾麦仁(大麦)、轧包谷芽子(做醋用)、轧辣面,有时磨麦子包谷因量小,也放在碾子上碾轧,再用箩子箩成面。凡是因量大用铁(石)臼舂(chang)不成的谷物,都可用碾子加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奈时候一到后半黑咧(黄昏),碾子就忙火开了,家家户户都要用碾子轧包谷糁。人多了,自然会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还有的大人忙着,奏叫娃端个小簸箕,里边盛一点包谷去排队,这叫 “占碾子”,待快轮到自己时,回去叫大人来端上适量包谷给自己轧包谷糁。嗨!也有不讲理的婆娘,来的迟还往前头插队,乡党们也是“颚楼上戴镯子抹不下脸”,只是个个都拿眼窝无声对视,俾倪的看着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奈时儿碾子轧的包谷糁真好喝,包谷糁光滑圆润、整齐如一、脱皮彻底、色亮诱人,经麦秸火熬制,鲜味喷鼻,余香绕梁。就连锅浮头的油花和锅底的饹(ge)馇(zha)(锅巴),都是娃娃们争抢的稀罕货。姊妹多的,还为吃这一口打捶弄仗,甚至争个天翻地覆也是常有的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般碾少量的包谷糁都是用人力推碾子。有的人缘好,就会有乡党搭伙(帮忙)推,必定推碾子也是个劳力活,有个人搭手推得也快;有的人缘不好,别人就是闲着也不多瞅一眼。乡下人大都厚道,但也有皮薄(吝啬)之人,所以时时处处都能看到人情世故的精彩演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若还碾的谷物比较多,那就要用牲口曳碾子。对牲口而言,曳碾子也不是十分重的活路。有句农谚:“骡子曳车马碾场,驴驴套在碾磨上,种地再跟牛商量。” 我队上就有一个小叫驴,曳碾子丁当(受用)得很,一晌一个劲,不紧不慢,但有一个特别大的瞎毛病,见了年轻漂亮女人奏偎不动了,一不小心它就踢掉挽具扑倒女人,在女人身上耍骚。人们都说这小叫驴成精了,应该给它定个流氓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叫驴曳碾子,由于转的是圆圈,时间长了驴就会发晕。有办法,给它眼窝上带个 “安眼”就行;没有安眼,就用一件旧衣裳蒙住驴的眼窝,晕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用牲口套碾子碾米时,这可是个技术活。要把研出来的谷物揽进簸箕里,用簸箕搧出谷糠,再把半成品搭在碾子中心的周围,以此类推,既要把谷糠碾净,还不能把米粒碾碎,关键是看你搧簸箕的技术咋样。轧包谷糁时,看你踅筛子的把式怎么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碾房除了安置碾子,还有一个用处,可以供要(讨)饭的人借宿。那时候一到二三月青黄不接时节,总会有吃喝度用接济不上的穷人来村上要(讨)饭,天黑了无奈,总得寻个歇脚的地方,碾房奏是最佳的选择。窝在碾房,虽显寒碜,毕竟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能够免受风霜之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来村子规划,把碾房给拆了,碾子被移到东门外农具保管室的山墙根下了。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碾子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它好像一个退休的老人一样,非常慈祥地卧居于此,不惧寒来暑往地向过往行人打着无声的招呼。我每一次回老家路过碾子时,它好像都对我说话:“回来了,又看你爸你妈来了。” 那一瞬间,我觉得它很通人性,也倍亲切,给人有一种石头都会说话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谁料因村子拆迁,不知道哪个没良心的贼娃子把碾子给偷走了。村子没有了,碾子也没有了。若是碾子还在的话,把它也一同安置到新社区的院子里,岂不是一道非常有农耕文化内涵的风景线吗?可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撰文/卫旭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校对/伯伯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编辑/卫旭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图片/AI生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07月13日于创汇里寓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