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主要影响大脑中负责控制运动的部分——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逐渐出现一系列运动和非运动症状,这些症状在疾病早期可能较为轻微,容易被忽视。以下是帕金森病患者的六个常见症状:</p><p class="ql-block">1、静止性震颤</p><p class="ql-block">这是帕金森病最为人熟知的症状之一,表现为患者在静止时(如坐着或站立不动时)手部、手臂、腿部或下颌等部位的不自主颤抖。这种震颤在活动时通常会减轻或消失,而在紧张或情绪激动时可能加剧。2、运动迟缓</p><p class="ql-block">患者会感到动作变得缓慢和笨拙,如行走时步伐变小、速度变慢,转身困难,甚至日常如穿衣、扣纽扣等简单动作也变得困难重重。这种运动迟缓是帕金森病的核心症状之一。3、肌强直</p><p class="ql-block">患者的肌肉会变得僵硬,导致关节活动不灵活,如同被“锁住”一般。这种肌强直在被动活动患者的肢体时会更加明显,表现为“铅管样强直”或伴有“齿轮样”阻力感。4、姿势与步态异常</p><p class="ql-block">帕金森病患者常出现身体前倾、弯腰驼背的姿势,行走时步距缩短、步速减慢,且起步困难,容易摔倒。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慌张步态”,即行走时小步急速趋行,双脚擦地,身体前倾,有难以止步之势。5、非运动症状</p><p class="ql-block">除了上述典型的运动症状外,帕金森病患者还常伴随一系列非运动症状,如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等)、嗅觉减退、便秘、抑郁、焦虑、认知障碍等。这些症状同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自主神经功能障碍</p><p class="ql-block">部分帕金森病患者还可能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出汗异常(多汗或少汗)、直立性低血压(站立时血压突然下降导致头晕甚至晕厥)、尿频尿急等。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帕金森病对于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某些症状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但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存在、逐渐加重,或者对日常生活产生了显著影响,那么就有必要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评估和诊断。一旦被确诊为帕金森病,除了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外,患者还应该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辅助治疗并减缓病情发展。目前,西药是治疗帕金森的主要方式,但长期使用会带来许多副作用和药物耐受性的问题。因此,通过中药的调理,可以达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滋养脏腑的目的,从而有效缓解或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化僵止颤汤”作为谢华中医师多年临床经验的结晶,其治疗理念深具中医特色:</p><p class="ql-block">1、平静肝脏,缓解焦虑: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这些情绪问题又会反过来加重躯体症状。因此,第一步通过平静肝脏,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由此引起的症状加重,同时帮助患者恢复信心,积极面对疾病。2、补肾、滋养精血: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通脑。肾精充足,则脑髓得养,肢体灵活。帕金森病的发生与肾精亏虚、脑髓失养有关。因此,补肾、滋养精血是消除病症根源、巩固治疗效果的关键。通过补肾,可以增强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促进病情的好转。3、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经络: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帕金森病的发生往往与多个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通过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经络,来重建健康的身体和情绪状态。这样不仅可以减轻疾病的进展,还可以减轻其他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