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行8:云台山之红石峡

黔.纸老虎

<p class="ql-block">(首幅图片来自网络,其余图片均为纸老虎拍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石峡和万仙山的挂壁公路一样,都属于太行山脉,也都在河南省,但是呢,万仙山在辉县市西北部,而红石峡在焦作市修武县云台山景区内。红石峡,因整个峡谷裸露出的岩石呈紫红色或褐红色而得名,是一处由红岩构成的丹霞地貌峡谷景观,被誉为“自然界山水精品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景区门口远看云台山,特别的巍峨大气。导游孙斌说,云台山最有名的山是茱萸山,而茱萸山的最高峰是茱萸峰,茱萸峰也是整个云台山的主峰,它山势突兀,植被茂密,有真武大帝庙、天桥、云梯等景点。登上茱萸峰,可以看云海看日出,可以鸟瞰云台山全景。不过它不在你们的行程范围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真是可惜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云台山的景点很多,除名气最大的红石峡、茱萸山外,据说还有潭瀑峡、猕猴谷、子房湖、万善寺等。我们坐在景区观光车上,看到了一条繁忙的索道,由山下直达山顶,导游孙斌说,那就是去茱萸山茱萸寺的。我知道茱萸山不在我们的游览行程范围,我们在云台山的景点只有一个,那就是红石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景区门口乘坐景区观光车到我们此次的目的地红石峡,需要将近一个小时。一路上我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上下打量俯仰结合,希望能把云台山美丽的山山水水都尽收眼底,但是,云台山漂亮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我的一双眼睛根本看不过来:那山那水,那村庄那索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终于到红石峡了,我们下车直奔红石峡景区入口。进入景区后首先要经过一座石桥,这座石桥就在红石峡的上面,从桥上看下去,谷底水色清亮,两岸悬崖峭壁,皆呈褐红色和暗红色,峭壁上面古木苍翠,荆棘密布。再细看,红石峡里面早已经熙熙攘攘,人流如织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过了石桥,顺着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往下走大约一公里,就到了红石峡底部。红石峡底部是一条在绝壁上人工开掘出来的栈道,我们就从这条栈道逆峡谷而往上,参观红石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石峡底部的栈道,时而为隧道,时而为裸露在阳光下的绝壁小道,跟挂壁公路很相似,但是没有挂壁公路那么宽,且有的地方仅容一人通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好像是上天在红石峡绝壁上裂开的一条缝。从绝壁上的栈道往缝隙外面看,是远处隐隐约约的青山,往缝隙上面看,是一线湛蓝色的天空,往缝隙下面看,是深不可测的谷底小溪,往缝隙前面或者缝隙后面看,则是挨挨挤挤的举着手机或长枪短炮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挨挨挤挤、步履维艰的游客们(包括我们) 在这个狭窄的栈道上为自己也为他人拍照,忙得喜笑颜开,忙得心花怒放,也忙得不可开交,忙得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的涧水分切山体,急流而下;这里的绝壁高耸入云,崔巍对峙;这里的山石颜色特别,红白相间。——这里,是红石峡的一线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有溪、有泉、有瀑。这里的溪水清澈见底,连水底光滑的鹅卵石皆可看见;这里的泉水叮咚有声,如天籁之音传人耳朵;这里的瀑布白花花亮闪闪,如棉如絮。这里,是14亿年前震旦纪地壳运动所造成的地质遗迹;这里,是“缩小了的山水世界,扩大了的艺术盆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这里来一张和红石峡山水的合影,多么惬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看这座桥,是不是可以形容为人满为患了?桥上的人或昂首阔步,或低头看水,或回眸招手,真的是千姿百态,千人万相。他们是来看风景的,也是来看人头的。他们站在桥上,本身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还有你们细看,这些人是不是以老年人为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人本来就多,又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些老年闲人出来旅游旅游,也算是为国家做点贡献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个场景,使我忽然想起卞之琳大师的那两句诗,我生吞活剥一下,似乎很可以应眼前这个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栈道上看你。崖壁装饰了你的照片,你装饰了游客的梦。</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啊,人这一生,有谁会一直呆在家里不去外面看风景,又有谁不会被别人当风景看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先前,一线天的感觉其实没有那么明显,过了桥,回头再看,那一线天的感觉就更加明显了。真的有郦道元所说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感觉。只是,这里的悬崖峭壁上只有光秃秃的赤,没有悬泉飞瀑,也没有苍松翠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桥下的水绿茵茵的,映着一些微弱的天光和云影。那种绿,能让我想起九寨沟,想起梅雨潭,想起万峰湖……但是又感觉跟他们不太一样。这一汪水,比九寨沟的绿要深一些,比梅雨潭的绿要浅一些,比万峰湖的水要润一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汪水的绿,是独一份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刚刚的那一汪水,在一线天下面,没有被阳光直射到,所以颜色才那么深。我们往峡谷上游看去,那里的水也很绿,但是比一线天的绿更浅了、更明亮了。再加上一条银白的小短瀑,再加上由近及远的、蜿蜒曲折的、花花绿绿的一条“人龙”,把这种绿意衬托得更加的层次丰富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家快看:那块像如来佛静坐的巨石,被人们称为“玉面大佛”。我在谷中,因为角度不佳,只拍到了脸部特写,还是无意中拍到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主要是原先也不知道有这么一尊大佛在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刚刚写了两种水,两种绿得深浅不同的水。它们以那座石桥为界,分为石桥下游和石桥上游。深绿的我管它叫桥下水,浅绿的我管它叫桥上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看来,桥上水应该是红石峡景区最经典、最精华的部分。桥下水应该是用来衬托桥上水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桥上水的绿,正如朱自清先生描绘的梅雨潭的绿那样: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微风,吹皱了一池春水。而这一池春水,满载了千万游客的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石峡正是因为这一池春水和两岸红石,吸引了来自塞北江南五湖四海的人们的眼光。如果朱自清先生到此,又会写出怎样的绝妙文章呢?会不会比“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还要绝妙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往上游走,红石峡的水就不仅仅只是绿了,大概是水的深浅不一和两岸崖壁映衬的缘故,颜色的层次变得丰富起来,深绿,浅绿还有淡蓝,鹅黄,有一点四川九寨沟和黄龙五彩池的韵味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水是清澈见底的,水底的鹅卵石历历可数,蝌蚪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栈道上密密麻麻的游人倒影在水里,模模糊糊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岸的陡崖或呈暗红,或呈赭红,或压榨或堆叠,或凸或凹,形状各异。有的像猛虎出山,呼啸而过;有的像神龙探海,鳞爪翻红;有的像如来静坐,口鼻可见;有的像小鬼露头,狰狞恐怖。真的是鬼斧神工,千姿百态,头顶上有,脚下也有,可远观亦可近抚,可仰视亦可俯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诸位看官,大家来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看看这块凸出来的巨石像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游客也会有一千个怪石取名:大象,神龟,巨兽……人不同,角度不同,天气不同,看到的都可能不同。所以,你说像什么就是什么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石峡的石头为什么会是红色的呢?因为这些岩石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在漫长的地质演进中,这些铁元素一点点的被氧化,形成了红色的氧化铁,从而使石头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红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季节不同,天气不同,光线不同,红的程度也不同,我们去的时候光线不强,所以红的程度就低一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来说一下红石峡的瀑布。红石峡的陡崖上有许多瀑布,只是这些瀑布都不算大,没法跟什么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广西的德天跨国大瀑布,马岭河峡谷万马奔腾瀑布相比,可是它胜在小巧玲珑,胜在秀美天成。飞珠溅玉,剔透晶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来看看这一条瀑布。它从陡崖上跌落,又在陡崖的石壁上与红石撞击,于是一排排、一片片、一条条的白银,便如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溅在乱石上,溅在青苔上,溅在我们的衣服上。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一些瀑布,可以分为两叠三叠四叠……亮闪闪的,在红石峡的悬崖峭壁上肆意舞蹈,尽情欢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红石峡谷底的某一个特殊地方,只要你抬起头来,还可以看到近处岸边荆棘丛生的乱石堆和远处巍峨高大,耸入云端的云台山。不知道是不是云台山主峰,但是确实能够给人一种“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草的那些乱石堆的石头是青色的,不是红色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石峡快要走到尽头,就意味着要开始爬山路出景区了。红石峡上游的尽头是什么?是一个湖的大坝。我这才发现,原来红石峡的水是来自这个湖里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红石峡景区,可以乘坐扶手电梯,也可以步行爬一段山路,这就要看你的体力了。我选择走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石峡的水来自哪里?来自子房湖。子房湖也叫平湖,是20世纪60年代筑坝蓄水形成的,湖南北长4公里,东西宽200米。湖的四周峰峦起伏,两岸青山对峙,湖水清澈如翡翠,据说晨昏时分湖面呈现“阴晴各半”的奇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什么叫子房湖?与张良有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集合了,点名了,照相了,上车了,红石峡,再见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