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文:培(广东)6830585</p><p class="ql-block">6月27日清早,我们在台儿庄吃完早餐后,驱车前往沂蒙山龟蒙景区,100多公里的路程,上午八点多我们便抵达龟蒙景区停车场。下车后,一座宏伟壮丽的万寿坊映入眼帘,只见整个石坊由四根石柱支撑,石柱上都有龙凤虎狮等石刻,栩栩如生,这里被称为”蒙山第一山门”。</p> <p class="ql-block">穿过万寿坊,前边是万寿宫,它是古蒙祠旧址,始建于宋,称玉虚观,后改为万寿宫。清康熙年间鼎盛时期,此处道众达300余人,虽年深日久,其主殿尚存。曾在几个历史时期,这里是兵家反复争夺的要塞,抗日战争时期,曾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坐落在蒙山南边的山脚下万寿宫,这里不仅仅是登龟蒙顶的一个起点,也是山东江淮地区最大规模的一个道观,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被誉为“江北第一”。</p> <p class="ql-block">踏入万寿宫,回望万寿坊,石坊的牌匾上写有“道法自然”四个大字,这是老子《道德经》上的经典语句,体现了道教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的哲学思想。</p> <p class="ql-block">往里走是山神殿,殿内供奉有山神和各种灵官,它的历史要追溯到夏商时期,当时颛臾王在蒙山建立了颛臾国,而颛臾国又是西周的附庸国,当时的古蒙祠是代表周天子主祭蒙山的场所,所以这里一直有这样一个祭典文化存在。在北宋末年时,顓臾王被封为英烈昭烈惠民王,在原来的颛臾国上修了一座王庙,专门用来祭拜颛臾。</p> <p class="ql-block">走出万寿宫,朝景区大门走去。万寿宫的石狮子昂首挺胸,展现出镇守门庭的凛然之姿。远处的文化广场上矗立着一尊石鼎,是用纯天然黑墨玉青石制作的,极为醒目。这座石鼎直径6.19米,高9.99米,顶部两耳高耸,三足下各有一只赑屃托住,走近石鼎,气势磅礴,让人感受到一种震撼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蒙山又称为东蒙,是山东省第二高峰,距泰山120公里,与之遥相呼应,堪称伯仲,素有“岱宗之亚”的美誉。2014年,蒙山旅游区入选“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名录”,蒙山被评为首座中国的“生态名山”。</p> <p class="ql-block">沂蒙山区是老革命根据地。1939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年会上作出派兵去山东的指示,此后,我党我军在沂蒙山区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并建立了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都在那里战斗和生活过。</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售票处购买了观光车票,坐上观光车。汽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前行,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山下天气虽不是晴空万里,也不至于很差,但车子越往上走,四周灰蒙蒙一片,到了山上的终点站,天空还下起雨。</p> <p class="ql-block">下车后,山风挟持着潮湿的空气吹来,让人感到阵阵寒意,我们赶紧到小卖部买了雨衣穿上,顿感暖和,漫步向龟蒙顶前行,经“蒙顶奇观〞,据说这四个大字是明朝第六代鲁王朱寿镛所题。</p> <p class="ql-block">蒙山主峰,海拔1156米,为沂蒙山区最高峰,因状似神龟而得名。神龟头朝西北,尾列东南,俯卧于云天之际。</p> <p class="ql-block">站在蒙山极顶,大雾弥漫,淹没了群山,龟蒙顶东边的玉皇殿几乎无法看到,只露出隐隐约约的轮廊。</p> <p class="ql-block">山崖边立有佛掌崖的牌子,介绍天气好的时候在此眺望,可见到远处林海中一处白色山峰,形如人的手掌,故称“佛掌崖〞,大雾茫茫,不能看到,只可意会。</p> <p class="ql-block">移步走到龟蒙顶的西侧,可看到“小鲁亭”,相传孔子曾在此眺望,留下“登东山而小鲁”的典故。其中东山就是蒙山。</p> <p class="ql-block">“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该典故出自《孟子》。孔子登东山时觉得鲁国渺小,至泰山则感天下微渺。孟子通过描述孔子登东山和泰山的经历,隐喻眼界与视点的突破性意义。</p> <p class="ql-block">小鲁亭侧有卧龙松,旁有牌介绍此松:“卧龙松盘屈嶙峋,作卧伏状,大有苍龙腾云驾雾之势,有诗赞日:老干横披欹一壑,苍髯直上耸千峰,破天风云惊难起,此信山中有卧龙”。</p> <p class="ql-block">站在龟蒙顶,仿佛置身于云端,大雾弥漫在天地之间,好像从天上降下一个极厚而又极宽大的窗帘,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我们在雾中等待,期望着奇迹的出现。</p> <p class="ql-block">时间已快到饭点,我们心有不甘,走下龟蒙顶,在周边走走,远处山川、树木模糊不清,仿佛在梦幻中。最后走进的这间金顶的建筑里边的餐厅,先吃饭,看看天气会不会有转机。吃饭时,老板告诉我们,看情况今天的大雾无法打开了。</p> <p class="ql-block">吃完午饭,雾在微风的吹拂下缓缓翻腾,雾白茫茫一片,整个世界依然被迷迷蒙蒙的雾笼罩着,天公不作美,我们只好作罢,步行到观光车站,乘车返回景区大门。</p> <p class="ql-block">经过牌坊,抬望牌匾,书圣王羲之“蒙山“两字飘逸灵动,熠熠生辉。蒙山高,沂水长。沂蒙山水相依,人杰地灵,在这块土地上培育造就了很多数不胜数的历史文化名人。“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一代名相“智圣”诸葛亮。创作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书圣王羲之,被誉为“楷四大家”之一,与柳公传合称“颜筋柳骨’的书法大家颜真卿,还有“孝圣”王祥,“算圣〞刘洪,“宗圣”曾子等。在蒙顶山麓,则是含蕴鬼谷子“智圣”文化的蒙山大洼,王禅修炼讲学的地方,犹如人间仙境,曾吸引了历代封建帝王对其讴歌祈拜。在灿若星辰的文明长河里,他们都是沂蒙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明星。</p> <p class="ql-block">走出景区,再次来到万寿宫,细看正门旁边,悬挂着金色的“中共山东省委旧址”的牌子。沂蒙山是一块英雄的土地,一块红色的土地,在国家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沂蒙人民不畏难险,谱写出一曲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p><p class="ql-block">今次游蒙山遇上大雾,虽然看不清壮丽的自然景色,但依然感受到这里的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耐人寻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