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丙中洛是人神共居的地方,这里地处滇藏、滇缅交界,青藏高原边缘,横断山脉由北向南纵列而下,地貌上形成了高山峡谷、森林草甸、江河并流的大地奇观。为此,心中向往已久,刚好朋友的一个同学就在那所著名的重丁教堂旁边的中学任教,大学毕业后他们便没有再见过面,于是我们相约一定要去走一遭,便成此行。
10天的行程,正值雨季,一路山体滑坡、泥石流、无网络无信号、车子出问题各种状况,非常辛苦,但是我们还是走了下来。现在回过头来看,丙中洛不愧为“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名录的称号。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碧罗雪山等崇山峻岭穿越满眼,怒江、独龙江咆哮奔流,傈僳族、怒族、藏族等多名族聚居于此,藏传佛教、天主教、原始宗教等不同信仰在此交汇,美丽壮阔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姿的民俗文化在我脑中刻下了深深的痕迹。虽然很久很久没写东西了,但总觉得应该为此次出行记录下点什么。
初入怒江。 料峭绝壁。 石月亮🌙 怒江水,真的很怒! 丙中洛就在山的那边。 高黎贡山上的原始森林。 云之归处。 进入怒江地界的那天早上,当我们的车子穿过隧道,我们便一头扎进了云里雾里。“玉关人老”在车上调侃:”师傅,这里妖气很重! “。是的,怒江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里的山很高很高,每一座山都是一片云家。它们早上从山的怀抱出发,每天晚上又回到这里。我们在怒江的这几天,住的每个地方一起床推门出去看到的对面都是大山,大山上都有一片云在那里休息。在去独龙江乡的高黎贡山上,有很多观景台,在一处观景台处我问“品味人生”你知不知道这里为什么要设观景台,他说不知道,我给他说是因为对面山上的这片云,他说不会吧,呵呵,当我们第二天返回的时候,这片云还以同样的姿态躺在那里,这里不是云之归处哪里才是! 老姆登教堂的圣歌声。 此行怒江的第一个夜晚我们便扎营在福贡县匹河怒族乡的老姆登村。老姆登村有千人,怒族占95%,这里绝大部分村民信仰基督教,这座建在悬崖边上的老姆登教堂是怒江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这里基督徒的“四声部无伴奏合唱”声明远杨,我们因此而来。我们在礼拜天的下午3点左右到达老姆登,到了后我们就在村子闲逛,找教堂的位置,找扎营的地方。站在老姆登,一览由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切割出的一条深邃悠长的大峡谷,怒江大峡谷。准确地说,老姆登村是坐落在碧罗雪山上,所以,一江之隔对面高黎贡山上著名的皇冠峰就真切、清晰地映入我们的眼帘。夜幕降临,我们刚吃完饭扎好营,教堂传来歌声。当我们再次走进教堂,下午来礼拜的群众大部分都已经回家,只有一群怒族妇女在唱圣歌,像是在排练。怎么说呢,我算是个比较喜欢音乐的人,那天晚上,这首用我听不懂的少数民族语言唱出的圣歌,深深地引起了我们的共鸣。调子简单、声音舒缓、表情安详,一晚上就唱一首歌,我们是唯一的听众。我觉得歌词里面一定有“爱”这个词,我感到她们真实地相信“爱”,上帝就住在她们的心里,因为信仰,所以她们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虔诚地唱出这些歌谣,在夜晚的山谷回荡,打动着每一个生灵。 教堂坐落于悬崖之上,十字架直指天空。 雨中老姆登教堂。 来礼拜的怒族小姑娘,一群中学生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自己开着130上来。我只想说,少数民族姑娘,没有“小公举”,只有“女汉子”!😊 小姑娘在半山公路上原地调头。牛🐮 皇冠峰。 怒江大峡谷! 夜色中的老姆登,没带脚架,有点虚😜 唱圣歌! 我们是唯一的听众。 记忆之城知子罗。 一座位于云端的废城,孤傲悬立于碧罗雪山之上。为什么叫“记忆之城”,请到网上查。我们在这里演绎了一把“致青春”。 云上之城。 小伟哥在掉桥上上演“周星驰跑”,于是我们全部笑翻。 来张严肃的。😊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我们小时候运动会的口号! 毛主席像,在这个寂静之城的墙上随处可见。 致青春! 人神共居的地方丙中洛。 到丙中洛乡的时候是下午5点左右,因为一路走来,对怒江的山水已比较习惯,又值雨季,在看到怒江第一湾时与宣传图片有些差距,没有最美的碧绿色江水,都是泥沙黄的江水,一行伙伴开玩笑道:哪里的第一湾都一样。 但是,我还是想写这个地方,我理解的人神共居,除了自然风光,还有这里的人世人心。到达丙中洛,朋友终于和10多未见的同学相见,所以,同学两口子便成了我们的当地向导。朋友的同学和她的老公(大理人)都在丙中洛中学当语文老师,走在丙中洛乡的街道上,街上的人都会跟他们打招呼,我觉得在这里当老师一定很受尊重。天色暗下来,我们发现一个个摆在街上的摊位虽然收摊却不撤摊,不管是卖水果的也好还是卖其他什么的也好,只是用一块油布盖上就算收摊了,主要是为预防晚上下雨,那个词“夜不闭户”,在这里真实体现,没有人会来拿不是他的东西的。刘老师跟我们讲,她2005年刚到这来工作时,到街上买只鸡都要让她的学生带着她来买才能买得到,因为来集市上卖鸡的少数民族群众是不会把鸡卖给陌生人的,背着鸡来卖都是用布盖着,旁人是不知道篮子里面装着什么,某种程度上,那个时候还处在物物交换的时代。因为山高水长,相对隔离于世,世风清爽,人心淳良,简单快乐!在中国还能找到这样的地方吗,神当然喜欢来这里居住! 在进入丙中洛的怒江第一湾处,请一个当地的大姐给我们照集体照,摆了半天pose,大姐说,不知道按手机哪里😄,真是个很会演、很外向的傈僳族大姐。 怒江第一湾。 在山巅合影。 同学相见,那叫一个嗨😁 徒步秋那桶。 丙中洛是很多户外徒步爱好者喜欢的地方,有很多线路可供选择,我们选择了一条相对轻松的线路,从丙中洛经那条最古老的茶马古道到雾里村再到秋那桶村,行程大概18公里。第四天早上,我们从丙中洛中学吃完早点出发,经过重丁教堂、石门关,来到那座进藏必经的古老吊桥——朝红桥,也是这次徒步茶马古道的起点。但是到眼前时,朝红桥已经坍塌,还好在它旁边另外修建了一座更大的吊桥,我们才能跨过怒江走上这条进藏的之路。徒步时的自然风光不必细说,这次的亮点是这条茶马古道。在怒江汹涌的激流之上,在大山的侧面像是用激光剑划出了这条茶马互市的商贾之路。记住,这是茶马古道,凿这条路的时候还不是我们现在这个机械化时代,完全是用双手、用人力修建而成,不得不感叹于劳动人民的伟大。有的地方古道穿过绝壁,头顶上方与脚踏之地的距离不过2米,我真怀疑,马怎么过得去,难到是匍匐前进?!下午3点左右我们来到一个村子小卖部,休息、吃喝,问卖东西小姑娘,秋那桶还有多远,她说:”3公里“。我们即意外又惊喜,怎么就要到了,太轻松了嘛,哈哈!但是,幸福真的不是那么轻易就会得来的,3公里后我们就发现来到的秋那桶只是这个村子村小组所在地,秋那桶村还在山上。路标写得很清楚,还有3公里,并且是爬山,持续上坡,哈哈!这段路可就真正体现了徒步的内涵了,因为大家已经走了近一天,现在还要爬大山,体力、心理都是考验,马上根据年龄段分成了三个批次,我们被远远地抛在了最后。每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想,干嘛要出来受这个罪,躺在家里多舒服,但因为人在途中,迈出了第一步就只能硬着头皮一直往前走!徒步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看美景还在于“坚持”二字。6点左右,我们终于到达这个群山环抱位于山间的小村子,因为那时还在盛夏,树木葱茏,满眼绿色,我想,等到秋天来临山花烂漫时,这里一定是个美丽的地方。不管怎样,我们现在都已经累得昏昏睡去了~~~ 重丁教堂。 已经坍塌的朝红桥。 茶马古道,像不像用剑划出! 回过头来看,我们走过的路。 胆肥的人在溜索! 他们一个劲地给我说,不害怕,让我去溜,没有安全绳绑在腰上,无任何安全措施,就这样做在那个布袋上,自己用手死死抓着绳子,我疯了才去! 站在绝壁上,下面是怒江水。 这片草比较美! 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应该是用什么工具从山间凿出的古道。到那里才知道,不是“凿”出来的,是用一种我们很难想到的方式,猜到有奖,哈哈! 走过怒族与藏族居住交界的村子。 中途补给,狗狗守在旁边,其他人在啃黄瓜,我在嚼乳扇。 继续走。 雾里村。 秋那桶。 碧蓝独龙江。 翻越高黎贡山我们终于来到独龙江。我相信现在的独龙江在云南是有一定名气了,因为那里有我们共产党员的榜样----独龙之子高德荣,(那天晚上我们一行还去拜访了这位老县长家,但是很遗憾的,他老人家不在家,说是去草果基地去了。)还有独龙江隧道通车后习近平总书记给独龙江人民的那封回信。(这封信在独龙江隧道口、在独龙江乡都制作成大幅宣传牌供大家学习。)一进入独龙江,就看到“独龙江人民永远跟共产党走!”的公路宣传牌,独龙江的建设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那句话:"全面建成小康,不让一个少数民族掉队"。来到独龙江还真不是我们想象的样子,基础设施各方面一点不差,我问了在乡政府工作一个当地人问题,这里国家投入是个什么情况,她回答了我一个数字,如果跟我们州整乡推进一个乡2000万的投入相比,我的嘴真的张成了大大的一个O,只能惊叹国家真的是下决心扶真贫。但当我真正走进独龙江,只有一个最深的印象:原始。据当地向导给我们介绍,这里的森林覆盖率99%。真正的原始森林,没有专业知识我们是不敢走进这些森林的。2014年12月,独龙江隧道通车前,这里每年10月到来年5月都是大雪封山期,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进不去。遥远、隔绝,让这里成为了另外一个天地,感觉这里人们只有生活没有生产,生活的日常就是钓鱼、打猎、晒太阳。独龙族也是我国少有的几个直接从原始社会一步跨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之一,所以在网上有独龙江旅游宣传词:想回到原始社会就来独龙江。也正因为原始,人口较少,对自然没有过多的掠夺,所以,这里的天之蓝,水之碧,其他真的少有地方能够与之相比。但是独龙江隧道通车后,听当地人说,今年去独龙江的人已经超过了丙中洛。不知道以后能不能保护好这份美! 进入独龙江乡。 后面是独龙族的房子样子,当然是国家盖的! 村民在独龙江上钓鱼🐠 我们呢人,装呢还挺像! 玉关人老,说是要在这冥想哈。 为照个相,各种姿势都摆了。😄 人间仙境。 来一组,各种塌方: 各种累: 各种秀! 以前,曾经问过一个爱旅行的朋友一个问题:“去过的地方,哪里好玩?哪里最美?”,他告诉我:“我以为的旅行或风景,不是在于你到达了某个特定的景域,或是你看到了什么,而是在你的心里。心中没景,你去到哪里都不会有你想要的风景;心中有景,即使你停在原地,看见一片云或一颗树,也会想出一大片的开阔…”。我深有同感,旅行,与我们平常的生活不同,让我看到不同人,不同的事物,逐渐明白还应该有更合理的方式对待生命中碰到的人和事,更加敬畏自然,敬畏生活。
感谢这次一起同行的伙伴们,虽然辛苦,但留下了美好回忆,一辈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