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华州

张清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渭水绿溶溶 华山青崇崇-诗词中的华州</b></p><p class="ql-block"><b>张清 2025年于南卡罗莱纳</b></p><p class="ql-block">和很多小地方一样,我的故乡渭南华州是本地人爱之甚深而在外面世界并不出名的一个存在。</p><p class="ql-block">但华州在诗词中已经出现了很久。</p><p class="ql-block">最早有关华州的诗词当属《郑风》中的《缁衣》。华州,古称郑县,即郑国,古郑国的国都最先设在今天的华州,后迁至洛阳,历史上著名的郑桓公即葬于今天的华州城区,一条街道就叫郑桓公路。</p><p class="ql-block">几年前回老家,父亲曾带我们去子仪路的文化广场看看,那里刻有很多唐诗,都是非华州籍的诗人像诗圣杜甫等所写。因为杜甫在华州做过一年多的司功参军,家乡人民把杜甫也当作了华州人。</p><p class="ql-block">杜甫做官没有辜负华州人,但华州的官场辜负了杜甫,他勤勤恳恳,却难防暗箭伤人。一年下来,杜甫心灰意冷,彻底冷却了他继续在体制内混下去的念头,辞官做难民流落甘肃了。</p><p class="ql-block">官场失意,并没有妨碍他的诗词辉煌,在华州的一年多时间,杜甫留下了三十余首诗歌,其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三吏》、《三别》就是他写在从洛阳探友返华州途中的所见所闻,并在回到华州官所后修订、脱稿的。</p><p class="ql-block">《三吏》、《三别》是何等的震撼人心!因为其描述真实的百姓疾苦,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栩栩如生,历经千年,读起来仍然让人动容,比那些没有气节的阿谀奉承诗不知胜出多少倍!</p><p class="ql-block">杜甫在华州还留下了一个直接与他相关的地名,即杏林镇的老官台。我小时侯跟着敬爱的祖母走亲戚,有时会经过一些名字很奇特的村庄,像老官台,君朝,庙前等,感觉很古老,如果去深究,每个名字后面都有一段故事。</p><p class="ql-block">杜甫在华州为官时,经常去城区西边约三公里处的西溪,据说是唐代水师练兵之地。杜甫感到郁闷时,就跑到西溪,在老官台那个地方远眺出神。因为他是个“官”,后来人们就把他站过的地方叫作老官台,另一说法是”老观台”,是说心事重重的杜甫经常在那里观来观去。</p><p class="ql-block">无论如何,诗圣杜甫在额们华州那个地方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并成就了他流传万世的不朽之作《三吏》、《三别》。</p><p class="ql-block">不仅是杜甫,好几位唐宋大家都写过有关华州的诗词。李白有《赠华州王司士》,白居易更是有《旅次华州,赠袁右丞》以及《华州西》,《和钱华州题少华清光绝句》,《与裴华州同过敷水戏赠》,《喜钱左丞再除华州以诗伸贺》等多首,李商隐有《华州周大夫宴席》,刘禹锡有《途次敷水驿伏睹华州舅氏昔日行县题诗处潸然有感》以及《和州送钱侍御自宣州幕拜官便于华州觐省》。</p><p class="ql-block">宋代陆游有《闻西师复华州二首》,苏轼有《送欧阳推官付华州监酒》等。</p><p class="ql-block">司马光小朋友不仅砸过缸,长大以后还在华州写过《华州衹役往冯翊留别楚正叔》。</p><p class="ql-block">上面所列的一些作品说到底就是关于吃吃喝喝的,用今天的标准来看,很有可能就是李白、李商隐等诗人在华州参与了不正之风的活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白居易的《旅次华州,赠袁右丞》,前两句是“渭水绿溶溶,华山青崇崇”,以非常洗练的笔触勾画了华州的代表性山水,这也是从华州走出来的人心中永恒的画面。</p><p class="ql-block">诗词中的华州,抽象而古远,具体而鲜活,是梦之所系,是永远的怀恋。</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张清,原名张北辰,生于陕西华县(今渭南市华州区),曾就读于咸林中学,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焊接专业,在新疆乌鲁木齐工作15年,高级工程师,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国际焊接工程师,目前在南卡罗莱纳一家公司工作,加拿大高校文学社理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