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昵 称 乡里闲人</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 163355523</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建军之初便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鱼水情深。解放军视群众为至亲,群众亦将解放军视作最坚实的依靠。上世纪70年代,解放军在老百姓心中,是当之无愧的“最可爱的人”,青少年对解放军的热爱与崇拜更是热烈而真挚。1969年初,我刚入伍来到厦门,老兵就跟我讲起,走在大街上,时常会有人往战士们手里塞鸡蛋、递毛巾,就连小孩子见了解放军,也会敬上一个不太标准却满含敬意的军礼。而大学生们,作为时代最具文化气息的青年群体,他们对解放军的热爱,似乎更蕴含着一份特殊的庄重——他们将对理想的追求、对英雄的崇敬,都融入到那句诚挚的“解放军同志好”之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时,我虽在心里相信这些事,却毕竟没有亲身经历,总觉得这样的场景虽有,但不会频繁出现。然而,一次与老兵前往厦门大学执勤的经历,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拥军课,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大学生对解放军的深厚情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69年,部队还承担着三支两军任务。当时的师政委李平担任厦门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大学是我们师开展三支两军工作的重要单位,师首长极为重视这里的工作。“五四”青年节前的一天,阳光明媚,微风轻拂,李平政委受邀前往厦门大学,为莘莘学子作一场意义非凡的报告。我们排长接到任务,带领4位经验丰富的老兵以及我们4位初出茅庐的新兵,一同前往厦门大学负责站岗维持秩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踏入厦门大学的校园,那种震撼之感,犹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整个人完全被眼前的一切所吸引,眼睛应接不暇。厦大的景色与建筑,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瞬间将我深深震撼,我不禁呆立当场,喉咙像被堵住一般,说不出话来。看着如此美丽且规模宏大、独具特色的校园,我们这些新兵都大开眼界。再瞧瞧那些充满青春活力、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们,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信与希望;还有校园里几处墙壁上展出的学习体会稿,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这一切,让我对大学生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看着眼前这美丽的校园和令人羡慕的大学生,我心底暗自涌起一种明知难以实现,却又无比渴望达成的梦想——要是我也能在大学读书,成为一名大学生该多好啊!</p> <p class="ql-block">当天执勤时,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忘怀的事情。我们都手臂上戴着执勤的红袖章。老兵们被安排在礼堂入口处执勤,而我的任务是站在离礼堂入口近100米远处的路旁维持秩序。大学生们陆陆续续从我面前的路上经过,朝着礼堂入口走去。一位女大学生在经过我面前时,突然停下了脚步。她中等身材,两条粗黑的辫子垂在肩头,白里透红的脸蛋上,一对浅浅的酒窝若隐若现,一身干净整洁的草绿色女装,恰到好处地勾勒出她青春洋溢的少女身段。她双眸清澈明亮,嘴角带着如暖阳般亲切的笑意,周身散发着青春又文雅的气质。她微微转身,径直向我走来。走到我面前站定后,她微笑着说道:“小解放军同志,”她说话时,眼中带着抑制不住的笑意,“我看,你跟我小弟弟一般高,年纪应当也和他差不多。他总说,一定要当解放军,说你们是最勇敢、最可靠的人。”说着,她从包里掏出一枚红卫兵袖章,黄丝线绣的毛主席手书“红卫兵”三个字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旁边“厦门大学红卫兵独立团”的印章清晰可见。“这是我自己绣的,”她轻轻抚摸着丝线,“我们红卫兵最敬佩解放军了,觉得你们是毛主席最信任的人,是我们最可靠、最可爱、最亲的人。这个袖章送你,就当是我们青年学生对解放军的一点心意,好吗?”我下意识地摆手拒绝,可她不由分说,硬是要把袖章往进我手心塞。那袖章带着她手心的温度,还有一股淡淡的墨水香——估计是她记笔记时沾上的钢笔水。“拿着吧,”她笑得眉眼弯弯,“我们宿舍姐妹都说,解放军同志守护祖国的领土,维护百姓的安宁,我们也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敬意。你看,那边几个同学,在给岗哨的同志送凉开水呢。”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几个戴红袖章的学生,正给礼堂入口的老兵递着军用水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这枚袖章的份量。它并非普通的礼物,而是一位青年将对解放军的崇拜、对理想的向往,都一针一线缝进了黄丝线绣的红卫兵袖章里。就像那时随处可见的标语“军民鱼水情”,这枚袖章就是最鲜活的例证——大学生们把解放军当作榜样,用最真诚的方式表达着亲近与信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然而,她似乎完全没把我不能接受她袖章的话听进去,只是轻轻地将袖章往我手里一塞,便转身快步走进了礼堂。我完全没有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且当时我肩负执勤任务,根本不可能擅自脱离岗位去追她归还袖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后来,或许是出于对大学生,尤其是厦门大学的大学生,还是女大学生的深深崇拜,又或是对红卫兵这一特殊群体怀有的一丝好感,我终究没有将这个袖章丢掉。在回连队的路上,我向带领我的老兵如实报告了这件事,并把袖章拿出来递给老兵。老兵接过袖章看了看,只见袖章上用黄丝线绣着毛主席手书的“红卫兵”三个字,还盖有厦门大学红卫兵独立团的印章。老兵拿着红袖章思索片刻后,说道:“想来这大学生是表示的是她对解放军的热爱,同时也是觉得你像她弟弟,就把这袖章送给了你。你以后也见不到她,她也见不到你,你要是愿意留着,就留着吧,也算是留个念想,记得在厦门大学有位大学生姐姐送给你一枚红袖章。”接着,老兵摸着黄丝线绣的“红卫兵”三个毛主席手书字说:“你看这针脚,绣得这么认真,这么规整,这可不是随便送人的东西。”他指了指远处校园里飘扬的红旗,“这些大学生,把对国家的爱、对军队的信任,都藏在这些细节里了。他们觉得解放军是最可靠的人,是他们最可爱的人,最亲的人,所以才愿意把最珍视的东西拿出来,送给解放军。”听老兵这么一说,我才知道,那位女大学生把如此珍贵的东西送给我,不仅仅是看到我想起她的弟弟,而恰恰是因为在她心里,解放军值得这份最郑重的馈赠。就像那时校园里传唱的歌:“解放军是亲弟兄,军民团结一条心”,青年大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这份“一条心”。</p> <p class="ql-block">就这样,我将这枚红卫兵袖章小心地保存了下来。退伍的时候,我还特意将它带回了老家,一直珍藏至今。每当看到这枚袖章,那段青葱岁月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座花园式的厦门大学,又看到了那位美丽的大学生大姐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今,时光匆匆流转,那位大学生大姐姐究竟在何方,姓甚名谁,我一无所知。但是,当时大学生对解放军的那份深厚感情,我至今都能真切地体会到;那位大学生大姐姐将对弟弟的疼爱与对解放军小战士的喜爱之情相重叠的美好人格,我也完全能够理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想向这位一别再也未曾谋面的大学生大姐姐说,您人美,您的拥军精神更美;我要向您道个歉,为当年那时既没有欣然接受您的一番好意收下那满含对解放军,对弟弟深情的红卫兵袖章,又没能归还袖章而深感愧疚;同时,也向您问个好,衷心地祝愿您健康快乐,幸福地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