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客家博物馆

缪佩雄

<p class="ql-block">呢称:缪佩雄</p><p class="ql-block">美篇号:6179054</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客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筚路南行万里迁,披荆斩棘建家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严霜冰冻肌肤健,烈日煎熬意志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汗水凝成千斗粟,笔枝撑起九重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艰难苦恨熔炉里,炼出儿孙百代贤!</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幸勇</p><p class="ql-block"> 这座国内唯一的客家专题博物馆,用 1800 余件文物勾勒迁徙史诗。《客家人》主题展中,“地标围屋”展区的模型,让人惊叹“东方古罗马”的建筑智慧。</p> <p class="ql-block">  客从何来客家。这个不朽的民系肇自中原。从两晋之交(公元317年)起,所经五次大迁王徙,在历史长河汇成了一首雄壮的歌:<b>“涯系客家人!”</b>。没有迁徙,就没有客家人。客家民系在百年的迁從路上,不断淬煉自己、不断吸收各种文化精华非但没有沉沦、反而创造了辉煌的客家文化。如今,客家人的足迹已遍及世界各地。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特证、共同的心理素质、始维系着这个优秀民系,共同走向美好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  前几年,我们前往广东梅州《中国客家博物馆》旅游,位于梅州的客家博物馆,是中国首家全面展示客家民系文化渊源与发展,系统收藏、整理、研究、展示客家历史文物与民俗文物的综合性博物馆。这一座低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有着<b>“世界客都”</b>的美誉。走进这座粤东名城,寻访千年的客家文化。</p> <p class="ql-block">  来到了梅州市东山大桥北端,一座两层牌坊结构的圆形大门映入眼帘,大门形似客家土楼,门上题有金色大字<b>“中国客家博物馆”</b>。穿过大门,可以看到一口水井,井栏刻着<b>“饮水思源”</b>,寓意客家人从中原辗转南迁,对“根源”相当重视,时刻不忘“根本”。正如宋诗词:<b>“甘甜犹记当年味,冷暖常怀故里晖。”</b></p> <p class="ql-block">  走进了主馆客家博物馆一楼,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大的“亻厓”字,“亻厓”是客家话中的第一人称,有学者认为其发音是古汉语中第一称“我”(说“吾”)的发音。作为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客家话保留了古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音、词汇及语法特色,被誉为<b>“古汉语的活化石”</b>。</p> <p class="ql-block">  拾级而上,来到主馆二楼《客家人》陈列馆。通过客家渊源、客家风俗、客家民居、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等主题全面展示客家民系的历史与发展。</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二层展厅,观看了这里复刻了许多客家生活的场景,包括客家的祭祖文化、客家菜、客家传统建筑等。你可以感受客家民系<b>“崇文尚武”</b>和<b>“爱家报国”</b>的思想。这里的一切都让人沉醉在浓郁的客家文化风情之中,是读懂客家的必经之处。</p> <p class="ql-block">  走进了“英才翘楚”展区,展示了一代又一代客家先贤的生平与事迹,人文才俊星光璀璨。客家人从中原而来,保持着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儒家传统,因此在诗歌、文学、书法和艺术等诸多领域培育了不少杰出英才,如“岭南第一才子”宋湘、一诗轰动诗坛的温训、爱国诗人丘逢甲、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林风眠等。</p> <p class="ql-block">  走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感受非遗风采。全面展示了梅州市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据介绍,梅州目前已申报300多项非遗,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有梅州客家山歌、广东汉剧、木偶戏(五华提线木偶)、狮舞(席狮舞)、广东汉乐等。</p> <p class="ql-block">  梅州市五华县提线木偶戏源远流长,明代初年由福建传入。明清时期,五华提线木偶戏的演出已经十分兴盛。五华提线木偶制作精细,其唱腔音乐以汉调为主,间唱客家山歌、民歌、采茶小调等,对白使用客家话或普通话。五华提线木偶戏生动多彩,是客家人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木偶戏班还远涉重洋,到客家籍华裔居住的地区演出,受到海外华侨华人欢迎。</p> <p class="ql-block">  汉剧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广东汉剧原称“外江戏”,清乾隆年间进入粤东,以潮州为中心,向邻近地区传播。广东汉剧传统剧目繁多,约有800多种,唱腔质朴淳厚、悠扬典雅,并有大板、昆腔、佛曲和民间小调等做配乐。这一别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被周恩来赞誉为<b>“南国牡丹”</b>。</p> <p class="ql-block">  万里迁徙一首山歌回响中原文明,<b>“筚路桃弧展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b>客家传统婚俗便基本传承了古代婚俗的“六礼”,即纳采(提亲)、问名(问生辰八字)、纳吉(双方占卜合婚)、纳征(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请期(男方将选定的结婚日期通知女方)、迎亲(迎娶新娘)。</p> <p class="ql-block">  擂茶是客家饮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美食,既是客家人的日常主食之一,也是待客之佳肴。据史料记载,擂茶源自北宋,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据介绍,制作擂茶时,先把茶叶、芝麻放入擂钵,用擂茶棍沿钵内壁有规律地旋磨,再加花生仁继续旋磨,擂茶过程中不断注入少许冷开水,直至磨成糊状。吃时冲入沸水并搅拌,佐以爆米花、糯米花、花生仁、米果及豆类、青菜,一碗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的擂茶就做成了。</p> <p class="ql-block">  梅县水车窑是粤东地区著名的青瓷窑,创于初唐,盛于中晚唐,其产品曾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东南亚和西非地区。唐代青釉双系壶是馆藏水车窑瓷器中的代表作品。外形稳重壮实,是水车窑最具山地特色的造型品种之一。除足底外通身施釉,青釉纯正,釉质类冰似玉。</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主馆出来后,漫步在主馆的四周,荷花池畔、远归桥边,是各个分馆的景点:梅州大学校长馆(先勤楼)、梅州将军馆(纯厚楼)、梅州名人廉吏馆、黄遵宪纪念馆等。黄遵宪是清末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被誉为<b>“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b>,也是客家代表人物之一。“荣禄第”是黄遵宪故居,“人境庐”是他的书斋,别具<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b>的小情趣。</p> <p class="ql-block"><b>  “客家风情何处觅,博物馆内韵悠长。”</b>游览了梅州客家博物馆,是一次沉浸式体验客家千年迁徙文化与精神传承的旅程,通过建筑艺术、历史展陈与互动科技,深刻展现了客家人<b>“硬颈毅行、崇文重教”</b>的文化内核。展厅内仿制的围龙屋模型与实物农具,印证了客家人<b>“逢山开路、遇水架桥”</b>的生存智慧。‌‌‌‌</p> <p class="ql-block">  《客家人》诗云:<b>“ 迁徙千里寻新地,客家儿女志如钢。 勤劳智慧传家训,团结奋进谱华章。”</b>游览广东梅州中国客家博物馆,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了客家人的生活和文化。无论是历史遗迹的探寻,还是对客家文化的深入了解,都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