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宁波之天一阁

清风徐来

<p class="ql-block">  去宁波旅游,天一阁是不可不去的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天一阁,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天一街,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更是宁波市的文化地标。</p> <p class="ql-block">  它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年),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  范钦(1506年-1585年),字尧卿,一作安钦,号东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明朝中期官员、藏书家。</p> <p class="ql-block">  范钦终生嗜书,喜好收藏。为官多年,每至一地,广搜图书,在收集和保存文献方面的贡献很大。归里后,历时五年,在月湖西岸建造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取名天一阁。</p> <p class="ql-block">  天一阁,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坐北朝南,为两层砖木结构的硬山顶重楼式建筑,通高8.5米,斜坡屋顶,青瓦覆上。一层面阔、进深各六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前后设窗,以利通风;</span>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中以书橱间隔;室内放置芸草,防治虫害。在阁前凿池蓄水以防火。为古代藏书楼建筑典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范钦对书阁管理严格,秉持代不分书的理念,同时规定图书一律不许出阁。范氏子孙,每房均持锁钥,各房到齐,方可启门入阁。可见其为保藏图书用心良苦。也正因如此,天一阁及其许多藏书才得以完好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  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植树筑园。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海礁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p> <p class="ql-block">  纵观华夏,天一阁堪称中华藏书文化无比珍贵的活化石。它最初藏书7万余卷,以明代地方志、科举录、政书等珍本为特色,其中大量为海内孤本。乾隆修《四库全书》时,天一阁献书638种,居全国之首。后历经战乱与盗损,损失颇多,然其后代持之以恒,社会各界施以援手,使其传承有序,绵延不绝,且规模不断扩大,所藏古籍善本,仍为中国古籍研究的宝库。</p> <p class="ql-block">  放眼全球,天一阁也是世界图书馆发展史上当之无愧的里程碑。它与意大利马拉特斯塔图书馆、美第奇家族图书馆并称"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而就其建筑理念与建筑艺术来说,也深刻影响了清代藏书楼的设计。乾隆帝为存放《四库全书》,命人测绘天一阁,仿其"天一地六"格局建造了文渊阁等"内廷四阁"。</p> <p class="ql-block">  历代文人大家,对天一阁无比尊崇,给予天一阁至高无上的评价,成为中华文化发展史上不朽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  在民国时期,尤其是建国后,天一阁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先后迁入数座有代表性的藏书楼,如尊经阁、抱经楼和水北阁等,从而由单体保护发展为群体保护,成为展示中国古代民间藏书文化最丰富的书城。还将石碑、石亭、石马、石虎和铁牛等许多文物点缀于园内,尤其是将秦氏支祠划归天一阁,扩大了天一阁的面积,延伸丰富了藏书文化的范围,为研究书法、地方史、石刻、石构建筑和浙东民居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目前,天一阁景区按照功能划分为: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个游览区域。</p> <p class="ql-block">  比较便捷的游览路线是:西大门→东明草堂→宝书楼→东园→明州碑林→秦氏支祠→书画馆,全程大约2-3小时。</p> <p class="ql-block">  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东明草堂,为天一阁建成前范钦的藏书楼,正门前有獬豸浮雕。范钦号东明,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  中国历代尊崇经学,各省、郡、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用以珍藏经籍。</p> <p class="ql-block">  此处尊经阁,原先位于宁波府学内,建于光绪年间,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天一阁重建时迁入天一阁内,建筑格局为重檐歇山顶,内藏御赐书籍和儒家经典。尊经阁原为清光绪年重建,仍保持原来重檐歇山顶建筑结构。</p> <p class="ql-block">  明州碑林,共有碑173方。年代最早的为宋碑,大多为明清时期的碑,成为明州碑林的主体。最晚的为1988年立的《天一阁东园记》,系陈从周所撰、沈元魁所书、顾廷龙篆额,张根方刻字。碑文记述了天一阁东园的建设情况。</p> <p class="ql-block">  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包含南园,有明池、假山、长廊、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是典型的江南庭院风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众多石雕文物点缀园林之中,让游客在憩息之余,便可欣赏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  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有宅六栋: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p> <p class="ql-block">  平和堂,麻将展览馆,展示了麻将的起源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  秦氏支祠:国家级文保单位,以朱金木雕戏台闻名,被誉为"浙东第一雕"。</p> <p class="ql-block">  天一阁不仅是一座藏书楼,更是中华文脉守护的象征。<span style="font-size:18px;">漫步其中,既能感受书香墨韵,亦可体味古人护书之艰,堪称一部立体的中国藏书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其"以水御火"的建筑智慧、江南园林的雅致格局,以及历经劫难仍绵延不断的文化传承,使其成为宁波必访之地。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2日游览记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