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通化老城的建设始于1878年春,首任通化县知县张锡銮主持修建通化县城。经过五年的建设,一座城垣方型的县城落成。城墙周长1333米,墙高6.6米,宽5.4米,以不等条石为基,“土筑砖包”结构,大青砖砌面,内由三合土夯实。墙上有雉堞,垜口400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全城东、西、南、北城墙中间各有拱形城门1座。各城门上筑2层楼,顶层钟楼。飞檐翘角大屋顶结构,红漆木柱,上盖黄绿琉璃瓦。东为晏和门,西为宝成门,<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为文明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1935年日本侵略者将这3座城门改为:东门为跻乐门、南门为云开门、西门为德政门。北城楼下设便门,因县公署住在门里,为不开之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通化老城东门外,有一座牌楼建筑。牌楼之下,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或是从远方而来,或是本地居民。在这条街道上,发生过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这里依旧热闹非凡,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书写着新的篇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建筑,庄重悠久。它位于拱门之下,那拱门仿佛是岁月的门户,将过去与现在连接在一起。静静地站在那里,感受着这座建筑所蕴含的历史底蕴,它曾经见证通化老城的兴衰荣辱,见证人民的勤劳与智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南门里,城门口上面写着“南”字样。想象中站在城门口,仿佛能看到当年的人们从这里进出,他们带着希望与梦想,走向远方。而如今,这里已经没有了通化老城的任何标志性建筑,人们只能在照片中感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通化老城的北门,古色古香的塔楼矗立在那里,周围环绕着城墙。我仿佛能看到当年的守卫们在这里站岗放哨,守护着这座城池的安全。而如今,时过境迁,旧貌换新颜,只有在和平年代看到宁静与祥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曾经幻想着漫步在通化老城的街道上,古老的建筑风貌仍可以尽收眼底。那些古旧的房屋,承载着岁月的痕迹,那些古老的房屋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散发着历史的气息,让人沉醉其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城的街道两旁都是砖瓦房。他们或许是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或许是从外地来游玩的年轻人。这条老街见证了通化老城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通化人民的生活百态。在这里,能感受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照片中能看到一个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大门楼,上方悬挂着牌匾。这里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仿佛看到那时的人们穿着传统的服饰进行着各种民俗活动,舞龙舞狮、踩高跷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中华民国时期,通化归属奉天省东边道,时代变迁,通化经历了诸多的变革。伪满洲国时期,1937年7月设通化省,1941年6月通化析为通化市。东北解放,通化曾属安东省、辽宁省、辽东省,直到1954年8月划归吉林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54年,设通化专区,专署驻通化市。原辽东省所属通化(驻通化市)、柳河、海龙、辉南(驻朝阳镇)、靖宇、抚松、长白、临江、辑安等9县划归通化专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56年,原由省直辖的东丰县划归通化专区。辖10县。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通化市划归通化专署领导。将东丰县划四平专区。撒销长白县设立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海龙县迁驻梅河口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62年,恢复通化县(驻通化市)。通化专区辖2市、7县、1自治县。1965年,辑安县改名为集安县(驻集安镇)。1970年,通化专区改称通化地区,地区驻通化市。辖通化、浑江(驻八道江镇)2市及通化(驻通化市)、抚松、柳河、海龙(驻梅河口镇)、辉南(驻朝阳镇)、集安、靖宇等7县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5年,撤销通化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通化市升格为地级市,并将通化地区的通化、集安2县划归通化市管辖。浑江市升格为地级市,并将通化地区的抚松、靖宇2县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划归浑江市管辖。撤销海龙县,设立梅河口市(地级),以原海龙县的行政区域为梅河口市的行政区域,并将通化地区的辉南、柳河2县划归梅河口市管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站在高处,眺望远处的河流与船只,近处则是密集分布的房子和行人。仿佛能看到当年的商船从这里驶过,带来了各地的货物。而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通化老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收集:行 者★无 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编辑:行 者★无 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