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五国行之(八)---芬兰🇫🇮

阿兰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15日,早上5:30分我们旅行团成员带着早餐去哥本哈根机场乘8点航班,10点到达芬兰首都的赫尔辛基机场。走出机场我们感到芬兰的绿化特别好。</p> <p class="ql-block">芬兰位于欧洲北部,东邻俄罗斯,北接挪威,西北接瑞典,西濒波的尼亚湾,南临芬兰湾。国土面积33.8万平方千米,地势北高南低,海岸线长1100千米。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p> <p class="ql-block">芬兰是圣诞老人的故乡。国民生活品质很高,还是全球最清廉的国家。但是近些年科技巨头诺基亚衰落,老龄化严峻,经济增长滞缓,失业上升。首都赫尔辛基,是最大的港口城市,116万人,市内建筑多用浅色花岗岩建城,有“北方洁白城市”之称。当地人认为圣诞老人的家在芬兰的“耳朵山”。芬兰GDP人均48000美金,因为国土的3分之一在北极圈,冬天看到极光的概率比冰岛还高。特点还有湖多,森林多,国民绿化意识强,伐1棵树要种3棵,重视读书,国家用8亿元建一个图书馆,足见对读书的重视程度。芬兰近代曾被瑞典统治600年,俄国统治100年,十月革命后独立。芬兰造船业发达,世界百分之八十的破冰船都是其造的。但是芬兰认为最能代表他们的是桑拿,桑拿房很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高。</p> <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来到芬兰赫尔辛基的西贝柳斯公园。公园是为了纪念芬兰的大音乐家西贝柳斯而建,里面鲜花怒放碧草如茵,是市民休憩的好地方。西贝柳斯纪念碑是以铁管组合成超现实意象表现的造型,洋溢着浓厚的现代气息。</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令人难忘的公园内,有两座雕像,除了由600根钢管组成的类似管风琴抽象塑像外,还有一座大师的头像雕塑。这两座充满浪漫色彩的雕像都是芬兰著名女雕塑家艾拉·希尔图宁(Eila Hiltunen生于1922年)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当海风吹来时公园里的铁管会发出悦耳的响声。</p> <p class="ql-block">截至2024年5月,芬兰总人口为561.4万人,主要民族为芬兰族。芬兰族约占85.5%,瑞典族人约占5.1%,其余为萨米族人等。芬兰语和瑞典语均为官方语言。66.9%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p> <p class="ql-block">芬兰的岩石教堂是赫尔辛基乃至整个芬兰最著名、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它的正式名称是坦佩利奥基奥教堂。</p> <p class="ql-block">建造时间为 1968-1969年(在岩石中爆破建造)。设计师是建筑师蒂莫·苏奥马莱宁和图奥莫·苏奥马莱宁<span style="font-size:18px;">兄弟</span>。他们设计理念的核心是尊重并融入自然。教堂直接从一块巨大的天然基岩中开凿出来,而非在岩石上建造。</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墙壁保留了爆破后凹凸不平的原始岩石表面,极具原始力量和自然美感。教堂顶部覆盖着一个由180根放射状铜梁支撑的铜网穹顶,直径24米。铜梁之间镶嵌着透明玻璃,让自然光线可以充分洒入教堂内部,营造出神圣而宁静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光线透过玻璃顶照射在粗糙的岩壁上,会产生千变万化的光影效果,这是教堂最迷人的地方之一。</p> <p class="ql-block">岩石墙壁和铜顶结构形成了卓越的天然声学效果,使其成为举办音乐会的理想场所。 内部设计非常简洁现代。祭坛、管风琴等元素设计低调,不喧宾夺主,让岩石本身成为主角。祭坛后的墙壁是开凿时留下的岩层断面,水从缝隙中渗出,形成独特的水帘。 </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有一架引人注目的管风琴,拥有3001根音管,其金属音管的设计也极具现代感。</p> <p class="ql-block">图中像飞碟形状是岩石教堂的屋顶。岩石教堂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为数不多直接在天然岩石中开凿建造的教堂,设计理念和最终效果都极其独特。是自然与建筑的完美融合, 完美体现了北欧设计尊重自然、简洁实用的精髓。尽管是热门景点,但内部空间因其设计往往能保持一种独特的宁静和神圣感。它具有光影艺术, 自然光线的变化本身就是一场视觉盛宴。如果有机会聆听一场音乐会,将是非常难忘的体验,它是赫尔辛基的标志,同时 是赫尔辛基必游景点之一,代表了芬兰现代建筑和设计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在北欧有许多国家使用 有轨电车 为交通工具,作为环保的有轨电车干净整洁又载客量大且噪声低。</p> <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火车站是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重要交通枢纽,其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新古典主义与民族浪漫主义风格,是芬兰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p> <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大教堂(Helsingin tuomiokirkko / Helsinki Cathedral),别称为:白教堂(因纯白色外墙得名)、尼古拉斯教堂(旧称,纪念沙皇尼古拉一世) ,位于赫尔辛基参议院广场(Senaatintori)北侧 ,建于1830-1852年(历时22年)。新古典主义(庄严、对称、简洁)的建筑风格。由德国建筑师卡尔·路德维希·恩格尔(Carl Ludvig Engel)设计。</p> <p class="ql-block">教堂建于芬兰作为俄罗斯帝国自治大公国时期(1809-1917),最初命名为“圣尼古拉斯教堂”,纪念沙皇尼古拉一世。 1917年芬兰独立后更名为“赫尔辛基大教堂”,成为国家精神与历史的重要象征。 芬兰国家级的宗教仪式、大学庆典(如赫尔辛基大学学位授予典礼)常在此举行。 </p> <p class="ql-block">芬兰赫尔辛基大教堂(白教堂)前方参议院广场中央的青铜雕像是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Alexander II of Russia)。亚历山大二世(Alexander II,1818–1881) 俄罗斯帝国沙皇(1855–1881年在位),芬兰作为俄罗斯自治大公国时期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1855–1881)尊重芬兰的自治权,维护《波尔沃议会》赋予的宪法权利。 支持芬兰语言文化发展(如1863年颁布《语言法令》,将芬兰语提升到与瑞典语平等地位)。 在经济与社会改革中推动芬兰货币(马克)独立发行(1860年)、铁路建设等现代化进程。 期间1861年允许赫尔辛基成立芬兰第一所大学(现赫尔辛基大学)。 在废除农奴制方面,他因在俄国本土废除农奴制(1861年)被称为“解放者沙皇”,这一形象也影响芬兰人对他的评价。 1917年芬兰独立后,曾有人提议拆除象征俄国统治的雕像,但因民众对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政策的认可,最终保留。 雕像被视为芬兰法治与自治传统的象征,而非俄国统治的标志。每年4月9日(芬兰“宪法日”),民众会在雕像前献花。 </p> <p class="ql-block">白教堂是赫尔辛基明信片级景观,城市灵魂所在。 新古典主义的典范,纯净色彩与几何线条的震撼结合。 教堂具有 历史厚度,它见证芬兰从沙俄统治到独立国家的沧桑变迁。 </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参议院广场。赫尔辛基参议院广场位于赫尔辛基市中心,占地约7000平方米,呈正方形布局。广场始建于19世纪初赫尔辛基成为芬兰大公国首都时期,由德国建筑大师卡尔·恩格尔主导设计,是赫尔辛基新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总统府</p> <p class="ql-block">这是广场上的赫尔辛基大学。赫尔辛基大学始创于1640年3月26日,原名为图尔库皇家学院(the Royal Academy of Turku)。芬兰当时隶属于瑞典王国,图尔库皇家学院当时是瑞典帝国的重要学术机构之一。为培养更多称职的国家管理人员,年仅13岁的瑞典女王赫里斯蒂娜在摄政王的提议下决定在芬兰西部图尔库市(当时芬兰首府)建立土尔库大学。最初学院的建立完全采用了欧洲大学教育系统,采用拉丁语授课。芬兰在1809年到1917年是从属于沙俄的大公国。该大学并入了沙俄的大学体系。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拨款扩建该大学。1828年该大学正式搬至赫尔辛基,芬兰首府也从图尔库搬迁到赫尔辛基,其目的是为沙俄培养各种专业人才。赫尔辛基大学有神学院、法学院、医学院、文学院、理学院、教育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农业与林业学院等11个院系及20个相对独立的研究所。赫尔辛基大学实行芬兰语和瑞典语双语教学。伴随着芬兰的国际化进程,英语也广泛地应用于硕士和博士的教学。赫尔辛基大学的法律,哲学,数学,理论物理,生命科学及医学等学科居世界领先地位。</p> <p class="ql-block">芬兰市政厅,大厦外观为新古典主义风格,白色的立柱和浅灰色的墙面显得庄重典雅。</p> <p class="ql-block">从议会广场大约走十分钟路程,我们来到了赫尔辛基南码头广场集市(Kauppatori / Market Square)是芬兰最具活力的露天市场之一,也是体验当地生活与北欧风情的绝佳窗口。它位于波罗的海畔,毗邻总统府和帆船码头,是游客必打卡的“烟火气”地标。</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南码头集市广场(Kauppatori)的老海关大楼 。该建筑具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红砖与浅色石材相间的外立面,搭配拱形门窗和精致的装饰,是赫尔辛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现在常作为展览或活动场地使用。</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时令美食三文鱼汤(Lohikeitto):必尝!奶香浓郁的热汤配黑麦面包,约10-15€ 烤鲱鱼/驯鹿肉三明治、当季浆果6-8月新鲜野生蓝莓/云莓/黄莓(价格小贵但值得)、卡累利阿馅饼(Karjalanpiirakka):米馅黑麦酥饼、热浆果汁(Lörtsy)配肉桂卷等。</p> <p class="ql-block">国外市场的摊主也都喜欢打红色的灯光或者用红色的顶棚来给食品增加诱人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南码头广场上有一个圆型喷水池,池中有一尊裸体少女青铜像。她面向大海,左手托腮,静静地凝望着芬兰湾。她端庄秀丽,温柔娴雅,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大海女神——阿曼达,她是赫尔辛基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的乌斯别斯基大教堂(Uspenskin Katedraali / Uspenski Cathedral)是北欧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以其醒目的深红砖墙与金色洋葱顶成为赫尔辛基天际线的标志性存在。</p> <p class="ql-block">建筑为俄式拜占庭风格(19世纪沙俄时期代表建筑),13个金顶象征基督与12门徒,中央穹顶为"基督之冠" 建筑材料采用70万块红砖(来自芬兰Åland群岛被毁堡垒)加镀金铜顶 ,在卡达亚诺伽半岛(Katajanokka)高地,俯瞰南码头集市与波罗的海。</p> <p class="ql-block">红教堂边的郎特曼咖啡馆,开设于1873年,距今已有一个多世纪,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常到此小坐。</p> <p class="ql-block">在浏览了赫尔辛基的地标建筑和集市,我们在摩天轮下集合乘车前往芬兰的图尔库港口乘波罗的海公主号邮轮前往瑞典。</p> <p class="ql-block">该邮轮的长度为212米,10层甲板,设有927个客舱,2500床位。船上还设有各种风味的餐厅、娱乐中心、酒吧、免税商店等设施,游客可以在船上享受各种设施和服务。出发前可在上层甲板上观看图尔库港口夜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旅行社帮我们购买的船票,价格显示为61欧元。这张船票也是我们的客舱房卡,要注意登船卡与智能手机保持一定距离,避免消磁后无法打开房门。</p> <p class="ql-block">波罗的海公主号邮轮(图尔库港至斯德哥尔摩)波罗的海公主号豪华邮轮M/S Baltic Princess,其航线之一是从芬兰图尔库港口至瑞典斯德哥尔摩港口,航程近十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晚上九点启航,我们在预订房间睡觉休息,第二天早晨抵达,早餐后下船。</p> <p class="ql-block">波罗的海晚霞是那么迷人。</p> <p class="ql-block">船上有酒吧、免税商店、卡拉OK等购物和娱乐设施。</p> <p class="ql-block">这里备有逃生小船及设备以防不测。</p> <p class="ql-block">穿越群岛之间的开阔海域时,视野变得非常开阔。欣赏了一望无际的波罗的海海面,感受海天一色的壮阔。</p> <p class="ql-block">6月16日清晨在接近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时,进入了令人惊叹的斯德哥尔摩群岛。群岛由约3万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之一。</p> <p class="ql-block">岸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茂密的</span>森林覆盖着岛屿。</p> <p class="ql-block">岸边的度假别墅点缀着大量夏季度假别墅(Stuga),很多是经典的瑞典红色木屋。</p> <p class="ql-block">下船时我们到达瑞典的斯德哥尔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