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教育”大讨论】N0:01构建“四学”教育模式点亮学生学习之路

常青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文字编辑:常青</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号:39498797</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构建“四学”教育模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点亮学生学习之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和潜能,致力于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学习态度和持续学习动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孟国泰的“三和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了三个层次的“逆转式”改变:从“要我学”→“我要学”→“我会学”→“我爱学”。学生由被动学习逆转为“我要学”的转变,这一转变调动及引导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个体自主能动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而“我想学”“我乐学”“我会学”“我能学”这四个维度,正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学习过程中的生动体现,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生态体系,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我想学”点燃学习的内驱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想学”是学习的起点,是学生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主动追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则强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也是激发“我想学”的重要途径。有的学生对文学充满热爱,教师可以为他们推荐经典文学作品,组织读书分享会;当学生感受到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而非外界的强制要求时,他们就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开启一段充满热情的学习之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我乐学”:保持学习的热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乐学”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情感体验的重要体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学习并非总是轻松愉快的,但通过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以人为本的教育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与融洽,教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支持。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会更愿意表达自己,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围绕一个有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如“如果我是故事中的主人公,我会怎么做?”当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时,这种积极的情感会促使他们持续保持学习的热情,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而非负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我会学”:提升学习的能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会学”是学习的关键环节,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提升学习能力的体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如时间管理策略、信息加工策略、问题解决策略等。例如,在学习英语时,教师可以教学生如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单词记忆、听力练习和口语表达;在阅读英语文章时,引导学生运用略读、精读等不同的阅读策略,快速获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当学生掌握了“我会学”的方法和能力后,他们就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中的各种挑战,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四、“我能学”:坚定学习的信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能学”是学习的保障,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和对学习目标的坚定信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而“我能学”的信念能够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保持学习的持续性。以人为本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即学生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自信。例如,在学习物理时,教师可以将复杂的物理知识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让学生先从简单的概念和公式入手,逐步攻克难题。当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不断提升时,他们就会更加坚定“我能学”的信念,勇敢地面对学习中的各种挑战,持续不断地追求自己的学习目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五、以“四学”为支撑,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想学”“我乐学”“我会学”“我能学”这四个维度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的核心框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这四个维度有机融合,为学生创造一个全面、和谐的学习环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首先,教师要以“我想学”为出发点,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其次,通过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保持“我乐学”的热情;接着,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元认知能力,帮助他们实现“我会学”的目标;最后,通过合理的目标设置和积极的反馈机制,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坚定他们的“我能学”信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学习态度和持续学习动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