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人生如一卷素笺,有人草草涂抹,留下潦草墨痕;有人倾注心血,绘就锦绣华章。那些真正活得精彩的人,无不是以心为笔,以情为墨,在时光的纸页上郑重落笔。正如作家冰心所言:“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唯有用心书写的人生,才能让平凡的日子绽放恒久的光彩。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用心是抵御浮躁的良方。 当代社会犹如疾驰的列车,人们被焦虑裹挟,在功利主义的漩涡中疲于奔命。而用心生活的人,却能在喧嚣中守护内心的澄明。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用四十年时间与上千件文物对话,当他用毛笔蘸取特制胶水修复发丝般的游丝时,连呼吸都要刻意放轻。这种近乎禅修的专注,让他修复的钟表误差不超过五分钟。反观那些频繁跳槽的年轻人,就像不断更换纸张的书写者,永远停留在描红阶段。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翻过多少页,而在于是否在每一页都留下深情的笔迹。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用情是跨越困境的舟楫。 当命运的暴雨打湿人生稿纸,唯有饱含情感的书写能让墨迹晕染成花。企业家褚时健74岁出狱后,带着糖尿病在哀牢山种橙。他像写情书般对待每棵果树:测量2400亩地的温差,手写种植日志超百万字。当“褚橙”最终以糖酸比18:1的完美口感征服市场时,人们看到的不是商业奇迹,而是一位老者用生命刻写的执着。就像书法中的飞白,那些看似残缺的笔画,往往是最见功力的所在。现代人常抱怨时运不济,却忘了最深的沟壑,可以用持之以恒的墨线填平。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用智是点亮平凡的烛火。 在这个智能时代,真正的智慧在于将科技转化为书写人生的利器。乡村教师张玉滚用直播课架起深山与世界的桥梁,他自制的教具里藏着北斗卫星的奥秘;社区医生顾璠用电子病历建立老年健康图谱,她的平板电脑里跳动着2000多位居民的脉搏。这些新时代的书写者证明:当技术的钢笔墨水灌注人文关怀,就能写出最动人的篇章。就像苏东坡在《寒食帖》中,将烧焦的笔锋化作艺术巅峰,人生的精彩往往诞生于限制与创造的张力之间。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用爱是永恒流传的落款:所有用心的书写,最终都会在时光里获得批注。叶嘉莹先生96岁仍站在讲台吟诵诗词,她捐赠的3568万元不是数字,而是用平仄韵脚写就的情书;“敦煌女儿”樊锦诗守护莫高窟五十余载,她的皱纹里刻着比壁画更美的年轮。这些银发书写者告诉我们:当生命进入下半场,重要的不是纸张还剩多少,而是能否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意境。就像古籍修复师使用的永续纸,用爱书写的人生,连岁月都不忍让其褪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人生的中轴线上回望,会发觉真正珍贵的,从来不是头衔与财富堆砌的篇幅,而是那些带着体温的笔画——可能是深夜为孩子批改作业的台灯,可能是陪老伴散步时调整的步伐,又或是教孙子写字时握紧的小手。正如作家杨绛在《我们仨》中写道:“人生没有简单的路,但每步都算数。”愿每位读者都能成为自己人生的作家,用从容的笔锋写就不慌不忙的精彩,让生命最终完稿时,可以像古籍的蝴蝶装,轻轻一展,便是满纸生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撰文:元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片:来自网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音乐:人生像是一首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