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3日仪化单车组织骑行1934文化产业园周六清晨,阳光正好,领队:萍聚一行三人刘忠、江晓霞、天语早早地在仪化电影院集合,准备开启一场特别的骑行之旅。这次的目的地是南京大厂,一个充满工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大厂区成立于1949年,因近代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在此兴建的中国最早的化工基地——永利铔厂而得名。大厂区曾是国家重要的现代工业基地,素有“中国化工摇篮”之称。我们满怀期待地踏上了这段充满历史韵味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7点整,我们准时出发,沿着熟悉的道路一路向北。一路上,我们聊着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心情格外轻松。大约两个小时后,我们抵达了大厂街道。这里的绿树成荫,尤其是西厂门附近的法国梧桐,高大而茂密,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一点也不晒。我们决定先去参观1934文化产业园,感受这片土地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刚踏入1934文化产业园,就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开往未来”的时光列车仿佛带着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变废为宝”的变形金刚展示着工业遗产的无限可能;红窗青瓦的古老洋房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名人长廊则让我们重温了那些为国家工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这里不仅是巾帼创业基地、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更是亚洲微电影基地和南京市工业旅游区,成为了许多人向往的“网红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沿着园区的小径漫步,我们来到了一面写着“1 can fix you 大厂”的网红墙。墙上的“大厂”二字古色古香,充满了历史的味道。不远处,一幅色彩鲜艳的壁画映入眼帘,壁画上描绘了露天电影院的场景,有红色的幕布、电影胶卷和电影海报等元素,展现出一种怀旧与娱乐交织的独特氛围。我不禁想起小时候看露天电影的日子,那时的快乐如此简单纯粹。</p> <p class="ql-block">工业文明长廊讲述着从1934年至今大厂的“前世今生”,承载着大厂的“工业记忆”。1934年,“中国民族化工业之父”范旭东先生和化工专家侯德榜带领永利团队开创了“远东第一大厂”——永利铔厂,在大厂这片土地上书写了一段中国化工史上的传奇篇章。</p> <p class="ql-block">转过一个拐角,几栋红砖青瓦的老洋房静静矗立在梧桐树下。这些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小楼,当年可是给厂里的技术骨干和外国专家住的。如今最火的那一栋被改造成了咖啡馆,门口永远排着长队。阳光透过梧桐叶在红砖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让人恍惚间仿佛穿越回了民国时期。老板娘告诉我们,这些窗户还是原来的,上面的雕花精致无比,现在的工艺都难以复制。</p> <p class="ql-block">园区南边有一辆东方红0429号机车头,据说这是一辆内燃机车,将燃油转为电能后驱动机车运转。北门进来有一个高大的变形金刚雕塑,用老物件搭建而成。沿途还有不少老旧机器,各种造型各异,仿佛在诉说着它们曾经的辉煌。我们在这片充满回忆的土地上驻足良久,感受着历史与现代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利用防空洞建设了大厂百年光影展,整个防空洞长200多米,面积约800平方米,包括范旭东专题展、大厂记忆、时光博物馆等部分,展示了范旭东创办远东第一大厂之艰辛、大厂文脉之悠久、年代芳华之变迁。</p> <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我们在博物馆附近的桃湖公园稍作休息。这座公园位于南京市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占地约40公顷,水面面积约11公顷。曾经的大厂刘家湖片区环境恶劣、水质不佳,经过综合整治后,如今的桃湖公园风景宜人、环境优美。这里有花阶拾趣、淘乐园、漂浮栈道、桃花溪涧、花径探幽、阳光花海、流泉叠瀑、岩石花园、运动乐园等多处景点,是江北新区打造的一处集文化休闲、环境保护、生态宜居为一体的人居环境示范工程。坐在湖边的长椅上,享受着午后的宁静,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真是一种难得的惬意。</p> <p class="ql-block">四月份初桃湖公园上百株桃花、樱花等争相开放,吸引许多南京市民来赏花游园,园区还在前不久召开了桃花节,欢迎八方来客拍照打卡。</p> <p class="ql-block">离开桃湖公园后,我们最后骑行目标值是六合区的南京钢铁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建成于2018年5月,正值南钢六十周年厂庆之际。博物馆总面积约2500平方米,分为地上两层及地下一层。通过实物模型、图文展板、视频影像、互动体验等多种手段,全面展示了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冶铁技术到现代钢铁工业的演变,再到南钢从创立至今的品牌发展历程及行业贡献,每一个角落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走进博物馆,仿佛置身于钢铁的世界。这里不仅有南钢早期的生产设备,还有第一支钢材、第一炉铁水等珍贵的历史见证。1959年7月30日,南钢炼出了第一炉铁水,结束了江苏省没有现代高炉炼铁的历史。1960年8月29日,江苏省第一支钢材在南钢小轧车间诞生。这些成就背后,是无数南钢人用辛勤汗水书写的壮丽篇章。听着讲解员的介绍,我们不禁对那些艰苦奋斗的前辈们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的行程虽然紧凑,但却充实而有意义。回望这片土地纵横捭阖的百年历史,我们深刻体会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走过的从一穷二白到繁荣昌盛的伟大历程。我们坚信,民族工业的光辉成就需要被更多人知晓,红色精神更需要后人薪火相传。老工业区转型升级文化创意产业,将为这片土地注入全新活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我们期待着1934文化产业园和南京钢铁博物馆能够带给更多人惊喜与感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