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采风写生行

品味

<p class="ql-block">  进入六月,西安炎热的天气已不再适合写生了。但对于热爱户外写生的我们来讲,酷暑和严寒都挡不住蠢蠢欲动的写生之心。于是,在王伯亮老师发起和组织下,6月24日,我们一行9人开启了陕南宁陕县采风写生之旅。</p> 第一站:红色基因江口镇 <p class="ql-block">  这次宁陕之行的第一站是江口镇,确切地说,应该叫江口回民镇(因当地回民居多)。该镇是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下辖的一个镇,位于宁陕县东北部,地处江河与洵河交汇处,因江河入洵河口而得名,历史上曾是子午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历史悠久,兼具自然风光与红色文化。</p><p class="ql-block"> 我们7人6月24日上午10:30从城南客运站出发,下午13:00左右到达江口镇。镇子不大,狭长的一条街道上,据自驾提前到达的习为民老师和张素梅老师考察,住宿可供选择的也就两、三家,最后我们选择住在了江镇宾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集体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  江口镇是一座有着红色革命基因的古镇。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红74师在宁陕县的东江口创建了游击根据地。这里曾发生了一系列红色故事,产生了一批令人敬仰的红色人物,其中的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和向导肖善义以及长眠在宁陕大地的英雄们就是杰出的代表。毛楚雄,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侄子(毛泽覃之子)。1946年秋,毛楚雄参加中原突围在护送张文津、吴祖贻等赴西安参加和平谈判的途中,在东江口镇被国民党截留。蒋介石授意胡宗南“就地秘密处决”,一行四人惨遭杀害(活埋),年仅19岁就这样长眠于此。</p> <p class="ql-block">江口烈士陵园中,还展现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国革命牺牲的六位亲人图谱,令人瞬间泪目!</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重温革命先辈的事迹,追忆烈士之志。告慰英灵们,曾经他们为之奋斗的苦难的国家,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实现了科技强国之梦。我们要用手中的画笔来表现巨变中的国家和幸福安康的生活!在江口镇的三天时光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桥上、新桥头,老街巷、新街口,随处都有我们的身影</span> 。</p><p class="ql-block"> 我们以群山为魄、以江水为魂,用情描绘这座革命先烈用热血洗礼过的斑驳苍老的老街之景,用心记录这座和平年代用激情建设出的国泰民安的新街之象。</p> <p class="ql-block">江口镇铁索吊桥上,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向革命先烈致敬!</p> <p class="ql-block">  位于江口镇盐店街北头的古石桥成为大家首选写生场所。这座石桥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横跨旬河,连接古子午栈道。桥梁为三孔石墩石梁结构,全长34.6米、宽3.2米,中孔跨度13米,由7.5米长的花岗岩石条铺设。现存清代原构占比约75%,包括中孔全部石梁、桥墩主体及部分雕刻构件。桥墩雕刻有楹联"偶尔溪桥留宦迹,且将江水证臣心",展现清代陕南桥梁艺术特征。 作为子午道重要枢纽,清代承担南北交通要冲,抗日战争时期曾作为战略物资运输通道。既便是现在,走在上面依然是稳稳的妥当和安定。</p> <p class="ql-block">桥头保存完好的一对石狮披红挂彩,成为当地百姓的祈愿场,桥尾留下来的小狗石雕虽已风化斑驳,却依然萌萌得很可爱。</p> <p class="ql-block">桥上风光无限</p> <p class="ql-block">桥头岁月有痕</p> <p class="ql-block">老街寻幽巷</p> <p class="ql-block">新街绘彩门</p> <p class="ql-block">雨天檐下作画</p> <p class="ql-block">晴天烈日绘篇</p> <p class="ql-block">画画娱乐两不误</p> <p class="ql-block">画闲时河道拣石头</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野径寻幽,笔底烟霞绚丽。山窗对景,画中草木葱茏”。三天时光很快过去。就在我们即将离开江口镇时,一位年轻的镇干部闻讯而来,在得知我们此行采风写生的目的后,饶有兴致地为我们介绍了许多富有当地特色的村镇景观,并向我们征集有关开发文旅资源、振兴江镇经济的建议和意见。看着小伙在小本上认真记录的样子,我们感到很欣慰。</span>在江口镇这片红色的沃土上,新一代的共产党人已然成长,村镇建设后继有人,这是对长眠于此的先烈们最好的告慰!</p> 第二站:天然氧吧旬阳坝 <p class="ql-block">  6月26日中午13:00左右,我们到达第二站旬阳坝。因其谷地大、平坦、向阳而旧称为向阳坝。清乾隆年间因地处旬河上游更名旬阳坝。这里属于秦岭腹地,植被茂盛,国家珍贵的物种繁多,如名贵树种红豆杉、负氧离子超级释放者油松等等,是康养极佳居地,被誉为“物种基因库”、“西安后花园”。在繁华的时候,这里是乡镇建制,现在只是一个行政村。 </p> <p class="ql-block">入住缘梦山庄</p> 采风观景 <p class="ql-block">  负氧离子是西安的近20倍,气温比西安能低7、8度,一早一晚还需穿长袖外套,是避暑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旬阳坝曾经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这里有一条新街和一条老街。210国道从新街穿过,道路两旁是撤乡设村后遗留下来的一些机构单位和农庄饭店;原来的子午古道从老街穿过。整个村子静谧幽深,依山傍水的茅屋村舍参差错落,清清河水从门前潺潺而过,风光怡人,也是写生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风光无限</p> <p class="ql-block">金泊般的流水,逆流而上的鱼</p> <p class="ql-block">浪卷千秋,谁非过客;</p><p class="ql-block">舟横一叶,众皆行人。</p> 写生作画 <p class="ql-block">写生瞬间留影</p> <p class="ql-block">冒雨作画</p> <p class="ql-block">李建利老师画的5米长卷气势恢宏</p> 休闲娱乐 <p class="ql-block">耳鬓插花美娇娘</p> <p class="ql-block">林荫道上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旬阳坝的铁索桥上,我们排练了《红军不怕远征难》,虽演技很烂,但情感真挚。</p> <p class="ql-block">夜色朦胧中跳起了锅庄</p> <p class="ql-block">  旬阳坝的气候太具诱惑,缘梦山庄一日70元管吃管住的美食住宿性价比也很高,几位老师想多住几天。于是兵分两路,一路驻留,一路继续前行奔宁陕。</p> 第三站:秦岭之心宁陕县 <p class="ql-block">  我和王景远老师、屈琼老师于6月28日下午3:00先期到达宁陕县,王伯亮老师、郑连仲老师、张素梅老师、刘瑞琴老师和李建利老师随后于7月2日也到达这里。</p> <p class="ql-block">建在峡谷里的宁陕县森林覆盖率达92.8%,居全国第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称为“秦岭之心,绿都宁陕”</span>。县城呈三角形坐落在山谷里,两座人字形拱形廊桥,别有风味。</p> <p class="ql-block">秦岭之心</p> <p class="ql-block">  千年来几经洪水而不倒的城隍庙、几经风霜而宁静的宁陕古城、县城中熙熙攘攘的老街……都是我们画笔记录的好素材;还有县城郊外的千年老树村袁家埫,好似江南的渔湾等,无一不是写生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宁陕城隍庙</p> <p class="ql-block">十八瀑</p> <p class="ql-block">廊桥与月</p> <p class="ql-block">廊桥上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廊桥上合个影x2</p> <p class="ql-block">老街玉米吹横笛</p> <p class="ql-block">老街玉米横吹笛x2</p> <p class="ql-block">  袁家埫村有一棵上千年的古树,我们要去看一看。</p> <p class="ql-block">袁家埫村口是网红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袁家埫村景</p> <p class="ql-block">  我们6月29日去的那天太阳很大,合适的写生场景地连个树荫也找不到,汗流浃背。巧遇村支书----一位非常年轻的帅哥,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古树的传说与故事,并告诉我们,村上正在打造文旅品牌,古树对面的观景平台上明天就可以摆上遮阳伞和木桌椅了。果然,张素梅老师和刘瑞琴老师7月3日去的时候就享受上啦!</p> <p class="ql-block">顶着烈日从袁家埫步行一站路去渔湾</p> <p class="ql-block">渔湾</p> <p class="ql-block">渔湾的景致</p> <p class="ql-block">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宁陕故城寻游时,经老乡指路,在山坳背处,有一个宁陕战役红军纪念碑。它记载了红四军和红七十四师在此地与敌人的一场激烈的战役和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事迹。英勇悲壮,使人感慨万千,我们向英雄的先辈鞠躬致敬!</p> <p class="ql-block">  宁陕县城山上有观景长廊一直通上山顶,可俯视全城。我们原本打算6月30去看,不想当日下大雨,未能成行,只能在廊桥中躲雨。刘瑞琴老师后来去了,长廊的景拍照片很美!</p> <p class="ql-block">雨中即景</p> <p class="ql-block">互衬</p> <p class="ql-block">  一周的时间不知不觉的过去了,大家于6月30日、7月4日陆续返程。此次采风写生活动可谓收获颇丰:即避了暑,又观了景,还收获了写生画作,共计174幅。每位老师作品选登如下,算是给此次写生划一个圆满的句号,谨以此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p> 写生作品展 王伯亮写生作品 郑连仲写生作品 王景远写生作品 张素梅写生作品 习为民写生作品 刘瑞琴写生作品 李建利写生作品 贺永红写生作品 屈琼写生作品 <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3日制作完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