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2日上午游览乔家大院后,下午抵达平遥古城。</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岁月长,旧地重游思绪扬。又见平遥,古城的韵味依旧,时光仿佛倒流,让人心生向往。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汉族城市的范例。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始建于西周,重建于明洪武三年,占地2·25万平方公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古城完整地保存了古城墙、街道、店铺、寺庙、民居等古建筑群。呈龟城格局,被誉为“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由城墙、店铺、街道、寺庙、 民居等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整座城池对称布局,以市楼为轴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形成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庙的封建礼制格局,总占地面积2.25平方千米;城内街道格局为“土”字形,整体布局遵从八卦方位,由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八卦图案,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衙门街和城隍庙街形成干字型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主要建筑有:文物遗存、平遥城墙、平遥县衙、平遥文庙、平遥市楼、雷履泰旧居、日升昌旧址、百川通旧址、蔚泰厚旧址、清虚观、城隍庙、惠济桥、镇国寺、双林寺等;主要景点有:天吉祥博物馆、古民居博览苑、中国商会博物馆、珍奇报纸陈列馆、百川通晋商博物馆、平遥汇武林陈列馆、协同庆钱庄博物馆、同兴公镖局博物馆等。</p><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一座活着的明清标本。</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它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经济、社会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平遥古城内的街道商铺都体现历史原貌,设计布局体现了明清时期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展示了五个世纪以来中国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的演变,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在建筑、宗教、商业、民俗、民间艺术上具有丰富而独特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深达五米的银窖,这儿曾经存着半个山西的银子。</p> <p class="ql-block">晚上观赏古城灯光秀。</p><p class="ql-block"> 古城3D灯光秀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的沉浸式光影体验项目,通过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将古城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展现千年古城的活力与变迁。</p><p class="ql-block"> 灯光秀以迎薰门城楼为载体,分为“混沌”“势起”“成就”“万象”“归一”五个篇章。通过3D投影、全息影像等技术,从地域历史、社会文化、民风民俗、今日辉煌、美好未来等维度全方位展示古城风貌。</p> <p class="ql-block">时隔15年重游平遥古城,仿佛又踏入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这座历经2800年风雨的“活化石”,在2025年的夏日依然以它斑驳的城墙、沧桑的票号和袅袅升腾的炊烟,诉说着晋商文明的辉煌与沉淀。</p> <p class="ql-block">13日上午赶往壶口瀑布。</p><p class="ql-block"> 壶口瀑布是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第二大瀑布和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位于山西临汾市吉县与陕西延安市宜川县交界处。它以磅礴气势、独特地质景观和深厚文化底蕴著称,1988年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22年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今天看见的壶口瀑布却不是黄色的,也许是上游生态环境恢复得很好,水土流失少,河水自然就变清了。</p> <p class="ql-block">黄河咆哮送激流, </p><p class="ql-block">汹涌澎湃入壶口。 </p><p class="ql-block">奇观引来天下客, </p><p class="ql-block">母亲河水暖千秋。</p> <p class="ql-block">观赏了壶口瀑布,下午来到王家大院。</p><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位于中国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是灵石望族静升王氏于清代康熙至嘉庆年间修建的住宅建筑群。现存建筑多为清康熙至嘉庆年间修建,占地4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王家大院的面积是乔家大院的10多倍。</p><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国家4A级景区,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p><p class="ql-block"> 踏入王家大院的那一刻,就仿佛穿越了时空。这座始建于明代的晋商宅院,以其恢弘的气势和精美的建筑艺术,给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p><p class="ql-block"> 穿过高大的门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层层叠叠的院落。这些院落错落有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每一处屋檐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或龙凤呈祥,或花鸟鱼虫,无不彰显着当年主人的富贵与品味。</p><p class="ql-block"> 最令人惊叹的是大院的砖雕艺术。在"凝瑞居"的照壁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砖雕作品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工匠们用简单的砖块,竟能雕刻出如此细腻的人物表情和衣纹褶皱,这种精湛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走在幽深的巷道里,脚下是历经数百年磨砺的青石板,耳边仿佛还能听到当年商队进出的马蹄声。这座大院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凝固的历史,记录着晋商文化的辉煌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14日上午参观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是世界现存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构塔式建筑。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通高67.31米,采用54种斗拱和卯榫工艺建造,未用铁钉,历经千年地震战火仍屹立不倒,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世界三大奇塔之一,与法国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齐名。</p> <p class="ql-block">也许是人品好吧,雨中游览了应县木塔,待我们赶到悬空寺时,天空放晴了,幸运啊。</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原叫“玄空阁”,世界十大危险建筑,中国三大悬空寺,世界十大神奇建筑。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东南4千米恒山磁窑峡(亦称金龙峡) 翠屏峰西侧,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庙建筑群。悬空寺距地面高约60米,文物建筑物面积472平方米,寺前平台面积726平方米,占地面积约921平方米,文物保护区总占地面积约8.83公顷。</p><p class="ql-block"> 15年前因参观人数实在太多无法登临悬空寺。15年后的今天又见悬空寺,因登临票限制及旅行团时间的约束还是无法登临,遗憾了……</p> <p class="ql-block">观赏了悬空寺,马不停蹄又来到北岳恒山。恒山,中国五岳之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1米,以险峻的山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道教圣地著称,国家A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晚上到达大同市。</p><p class="ql-block"> 大同市,别称煤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地处华北地区、晋北大同盆地中心,黄土高原东北边缘,素有“北方锁钥”之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天下大同”为名,集千年古都、能源重镇、旅游胜地和现代转型典范于一体。作为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同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明清重镇,拥有23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上被称为平城、云中、云州等,辽代改称大同并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大同九龙壁,位于大同市内东街南侧,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单面五彩琉璃照壁。九龙壁坐南朝北,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全部使用黄、绿、蓝、紫、黑、白等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p> <p class="ql-block">外观位于九龙壁对面的——代王府。</p> <p class="ql-block">位于大同市中心的四个主要街道方向对应的牌楼,分别为:</p><p class="ql-block">东(和阳门):和阳街</p><p class="ql-block">南(永泰门):永泰街</p><p class="ql-block">西(清远门):清远街</p><p class="ql-block">北(武定门):武定街 </p><p class="ql-block">这些牌楼位于古城中心环岛处,是明代遗存,现存的四牌楼为2012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大同古城夜景。</p> <p class="ql-block">15日上午参观山西云冈石窟。</p><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一眼千年的震撼。</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中国名胜古迹最有名的,一陕西,二山西。而山西云冈石窟,便是古迹中的一大亮点。时隔15年,再次踏入云冈石窟,同样被它的壮丽震撼!我观赏过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觉得云冈石窟规模气派最大,最为令人震撼。尤其是几乎所有石窟和佛像都让游客观赏和拍摄,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穿越千年的音符 :云冈·音乐窟 🎶 </p><p class="ql-block"> 在第十二窟的穹顶下,北魏的乐伎飞天依然“演奏”着时光。石壁上的箜篌、琵琶、筚篥…仿佛仍有回声,原来古人早已把音乐会刻进了永恒。</p> <p class="ql-block">待续:人说山西好风光(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