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研学(昆明)二:求贤、求真,求成长

生如夏花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的第-站是美术馆。刚好是第七届全国美术双年展在昆明举办的最后两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光影色彩世界的变化,漫步移走在画作之间,之前在慕课大学里学习过的画作欣赏的课程所获似乎在此刻还是能起一点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学们看得仔细。小陆很兴奋,学美术的她犹如浸在花海中的小蜜蜂。我与秋云同行,时不时问问,说说一些直观感受及对画的解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些画作在刹那间就能让我们有最直观的心理感受,当然也有画作是初看不经意,再细观似有所悟,再看看或许并没有明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日的画展让我们师生不由得想到校内两位对艺术痴迷的美术老师,有时会探讨他们的画作带给我们的感受与思考,每一位对生活与美有最真挚付出的人总给人留下难以忽略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站是云南大学,之前曾经多次这里漫步,也曾悄悄与云大学生混坐在一起上自习,复习考试的内容,但今天第一次进入云大校史馆,感受为国求贤的份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会泽百家的东陆大学到云南大学,赓续的始终是一代代教育人为国求贤的务实求真的精神,看着熊庆来先生的话语:“学校成绩之良窳,过半由教授负责”,心底颇有些汗颜,若未能育人成贤,身为人师自然也是要担责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纵观当年诸位先贤为云南大学教育走过的坎坷之路,轻轻坐在当年教室里的旧椅子上,把手接触椅子木质材面的时候,我不由得想百多年前不知是那位先生立于此处,目光灼灼,又有多少学子曾坐在这木椅之上,或高昂着头倾听,或是低头疾书呢?如果时空可以重叠,我们是否会有许多的话语可以交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真有时空的交叠,我们能说应该就是对于为国育贤求贤的渴盼,人的生命终有尽时,但若能为国育得贤才,那自然是文化跨越时空的交接与突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做为一线老师,我们首先是育人,再是育才与育贤,但为国求贤一直是教育人最真挚的期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教育最真切的现实里,我们今天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多年来,我常常是假期里下乡家访或支教,此次研学的车上接到戴老师的电话,说原本打算来丽江后找我一起家访。下乡,走进每一个少年成长的最真实的环境里,尽所能助力是教育的必须;进城,到发达的地方看看文化与科技最具象的场景,也是必须的,让这些少年明白所学的文字、数字、图形······所承载的内容价值,拓展人文视野是比单纯鼓励学习重要,这是学习目的与学习成长价值意义的一种形象理会过程,这是我们求教育成长的真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国求贤,求真,求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