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京文物保护志愿者团队</span>,定于本月13号下午,组织江宁吉山左墅'贵达诒厥孙谋”石柱等集体调研活动,具体事项如下:</p><p class="ql-block">一、集体活动时间,7月13日下午一点。</p><p class="ql-block">二、集合地点,地铁一号线天隆寺地铁玷公交车站台。</p><p class="ql-block">三、1、调研新发现一对石柱,2、巡查左墅石马村一对造型别致威武石武将,单匹高头象腿状观石马。</p><p class="ql-block">四、报名采取接龙方式,参加活动人员安全责任自负,身体欠佳者谨慎参加。</p><p class="ql-block">五、参加活动人员着文保马甲,如需借用报名接龙说明。</p><p class="ql-block">六、自备饮用水,防暑用品风油精等。</p><p class="ql-block">七、集体活动总支持吕晓其,领队李炳发13815412153。</p><p class="ql-block"> 南京文保志愿者团队雨花台区分队 </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七月十一日</p><p class="ql-block"> 报名接龙如下:1李炳发13815412153领队</p> <p class="ql-block">李炳发:11号上午得知江宁发现文字石柱,说走就走去一趟确认。</p><p class="ql-block"> 地铁一号线天隆寺站到达汽车站台,天空已经下起了雨,整个地铁地面站厅外已是人员如过江之鲫,有的没有伞,到处躲雨,出租车乘虚而入,每人上车十元直接送到牛首山风景区,原来11号牛首山风景区免费开放日。</p><p class="ql-block"> 公交车来了,人们蜂涌而上,几位没上来只能等下班汽车,汽车行驶至软件大道站堵车,好不容易接近牛首山道路,遍地大车小车,此时大雨已停,路上围档路面大量积水,人山车海,南京牛首山在全国知名度相当高,我外地朋友一直嚷嚷着要来。</p><p class="ql-block"> 汽车还没走出牛首山景区,天空又下大雨,到了林科院下车,正准备打伞,倾盆大雨曳然而止,正如陈来友老师所祈祷老天爷开眼,不然暴雨斜风半个落汤鸡是免不了的,</p><p class="ql-block"> 下车前行右转弯,干净整洁的路面,改革开放新农村,实实在在,走了约一里路,路旁有卖西瓜,尝了一口,味道好极了,瓜农介绍他的西瓜施农家肥,别人信不信我不知道,反正我信,买好西瓜,陈老师开着电动自行车来接我了,两旁绿植飞驰而去,一会到了陈老师家。</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大四合院,典型的改革开放成果展,进大门左侧依次厨房,贴瓷砖的老虎灶,接着是挨着的二套楼房,最显眼的是小青砖平房后,一间低矮土墙房,这是生活最困难时期最好的回忆。如今我们已很难见到又破又烂又矮的土墙房了,四年前我第一次来,当时提醒,千万不要拆掉,忘记了过去等于背叛,如今土房已摇揺欲坠,仍坚强的屹立着。</p><p class="ql-block"> 另有一特别之处,院内有一口井,院外有一口井,基本呈一条直线,一家两口井,唯有陈家有,院内一株五叉桂花树,你不信?明天下午去瞧一瞧。</p> <p class="ql-block">左墅村</p><p class="ql-block">吉山社区</p><p class="ql-block">左墅 明朝时期该村住有陶姓、刘姓、孙姓等姓氏,当时叫外潭村,清时有一左姓来到这里,家中非常有钱,就在外潭村建有左右别墅,人们就把外潭村更名为左墅,一九五七年该村划为四个队当时叫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一九六一年把中间的小队更名为左墅。</p> <p class="ql-block">远处是吉山</p> <p class="ql-block">这是1930年的吉山远景。</p> <p class="ql-block">八愣缸</p> <p class="ql-block">有胡子的武将</p><p class="ql-block">石武将两尊:均高2.8米,甲胄雕刻精细,手持金瓜锤2武将面部特征呈现典型的明代早期雕刻风格,眼睑低垂,鼻梁挺拔。文物价值作为南京地区现存较完整的明代神道石刻群,其艺术价值体现在石刻的雕刻精美程度被认为超过明孝陵石刻,被部分文物爱好者视为南京保存最完好。</p> <p class="ql-block">没胡子的武将</p> <p class="ql-block">石马一尊:高1.7米,长2.3米,鬃毛纹理清晰,鞍具雕刻有缠枝莲纹。石马四蹄与基座采用整石雕凿。文物价值作为南京地区现存较完整的明代神道石刻群,其艺术价值体现在石刻的雕刻精美程度被认为超过明孝陵石刻,被部分文物爱好者视为南京保存最完好</p> <p class="ql-block">古代石马上的流苏通常指用五彩丝线或羽毛制成的下垂穗状装饰物,主要起美化作用。流苏在古代常用于装饰车马、帷幔等物品,其下垂的穗状造型能随物体移动产生飘逸感,增强视觉美感。 12</p><p class="ql-block">具体用途</p><p class="ql-block">流苏最早作为车马装饰出现在汉代,如《后汉书·舆服制》记载天子仪仗中的车驾会悬挂“垂五采流苏”,这种装饰在汉代已成为皇室仪仗的重要部分。 2</p><p class="ql-block">材质与演变</p><p class="ql-block">古代流苏的穗状物多由五彩丝线编织而成,随着时代发展,材质逐渐丰富,唐代开始出现玉石、珊瑚等贵重材料制作的流苏,但丝线流苏仍是车马装饰的主流。 2</p><p class="ql-block">文化象征</p><p class="ql-block">流苏的飘逸形态常与“飞鸟节”“云气画帷裳”等意象结合,象征动态美感与祥瑞,成为中国古代艺术中重要的装饰元素。</p> <p class="ql-block">新崩掉的一块</p> <p class="ql-block">吉山失考墓石刻</p><p class="ql-block">江苏省南京市明代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刻</p><p class="ql-block">吉山失考墓石刻是江苏省南京市的明代石雕遗存,2006年6月被列入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宁区东善桥街道吉山。该石刻位于江宁区吉山地域,现存一尊石马与两尊石武将雕像,雕刻工艺精湛,其艺术水准被认为超过明孝陵同类石刻。根据文物专家研究推测,该墓葬可能与明代永乐年间丰城侯李彬家族存在关联,但墓主身份尚未定论。</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该石刻于2006年6月经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的文物保护名录中,明确将其归类于"石窟寺及石刻"类别,标注地址为江宁区东善桥街道吉山,与早期记载的谷里街道吉山社区石马村地址差异,系因行政区划调整所致。</p><p class="ql-block">形制特征现存石刻包括:是的明代神道石刻群,其艺术价值体现在石刻的雕刻精美程度被认为超过明孝陵石刻,被部分文物爱好者视为南京保存最完好的明代神道石刻。</p><p class="ql-block">墓主推测根据南京博物院邵磊研究员考证,结合石刻规制与历史文献比对,推测墓主可能是明代永乐年间的丰城侯李彬。相关推测包括:推测为明代永乐年间丰城侯李彬或其家族成员2与明代开国功臣李文忠家族可能存在关联2墓主品级可能属侯爵以上2现存《李氏族谱》记载李彬之父李信曾任昭勇将军,与石刻武将甲胄等级相符。但尚未发现直接墓志铭等确证材料。</p><p class="ql-block">保护现状截至2021年9月,文物保护单位已完成以下工作:设立保护范围标志碑2006年6月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开展石刻表面微生物防治工程石刻现存于露天环境中,局部存在苔藓滋生与风化裂纹,文物保护部门定期进行物理清洗与结构稳定性监测。[1] 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358处、368点) · 南京市人民政府 · 2018-02-02[2] 江宁山村藏明代石刻精美程度令人惊叹 · 中国青年网 · 2017-05-10</p> <p class="ql-block">水井1</p> <p class="ql-block">南京文物保护志愿者团队成员陈来友(吉祥人)家</p> <p class="ql-block">水井2</p> <p class="ql-block">土坯房建于七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陈来友:各位老师晚上好!日前我家还是正宗的三农人,,,乡村有大变样了,但是,我自家还保存着上世纪七十年代所建造的土墙房子,实属少见了。我深有对年代的记忆及对我父母的怀念,将这幢约50平米的土墙老房屋保存起来。</p> <p class="ql-block">陈来友介绍:父母用过的农村土灶台</p> <p class="ql-block">陈来友用的农村土灶台</p> <p class="ql-block">贵达诒厥孙谋</p> <p class="ql-block">李炳发旗手身先士卒,跳入水中搬起石柱,终于搞清楚了另外六个字是“映霭绳其祖武”。</p> <p class="ql-block">映霭绳</p> <p class="ql-block">其祖武</p> <p class="ql-block">从对联平仄和内容逻辑来看,“映霭绳其祖武”是上联,“贵达诒厥孙谋”是下联。</p><p class="ql-block">• 从平仄角度:“武”(仄声)通常作为上联尾字,“谋”(平声)作为下联尾字,符合传统对联“仄起平收”的规则。</p><p class="ql-block">• 从内容逻辑:上联讲“继承祖先事业”,下联讲“为后代谋划”,体现“承前启后”的递进关系,先承前再启后,顺序更合理。</p><p class="ql-block">“映霭绳其祖武”中的“绳其祖武”出自《诗经·大雅·下武》。原文为“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於万斯年,受天之祜”。</p><p class="ql-block">“绳”意为继承,“武”指足迹,“绳其祖武”比喻继承祖辈事业。朱熹集传中解释为“言武王之道昭明如此,来世能继其迹,则久荷天禄而不替矣”。</p><p class="ql-block">“诒厥孙谋”的典故主要出自《尚书·五子之歌》和《诗经·大雅·文王有声》。</p><p class="ql-block">《尚书·五子之歌》中有“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则记载“诒厥孙谋,以燕翼子”。二者均表达了为子孙后代做好安排、谋划的意思,这便是“诒厥孙谋”的出处,后来该词作为成语被沿用。</p> <p class="ql-block">奚洁虹律师:“我找了2位书法家老师看了,都说两根柱子书法字迹不一样,左边的应该是魏碑字体,右边的感觉更接近行楷。如果2根柱子书法字迹不同,原因一个是故意为之,一个是2柱子形成时间不同,再就是不是一对。”</p>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15日上午江宁左墅发现的文字石柱己<span style="font-size:18px;">运往江宁区博物馆进行保管。</span>陈来友:“我也帮忙,他们来4人,大小车辆3辆,小板车,三轮货车,小型运输车…顶烈日,抗酷暑,满头,滿脸,满身大汗…终于运往江宁区博物馆进行保管,考研了…吉山左墅村朱塘边的一对石柱<断成四截>,终于有了固定之家,到此我也安心了。这是我们文保人的神圣职责!”江宁左墅发现文字石柱,特别感谢陈来友老师提供的信息,以及后续集体活动的接待,介绍,招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