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篇

Dan

五台胜景   朝拜圣地 <p class="ql-block">山西,华夏文明的摇篮,遗存丰富,国保遍地,五千年时光演绎着“地上文物看山西”,这句话名不虚传。</p><p class="ql-block">行走山西一个月,不为探寻《黑神话悟空》的实景,只为追随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脚步,虔诚地从山西各处走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北端,其中五峰耸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2004年,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200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五爷庙,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中心,五爷庙供奉的是他的塑像,因为他有神力,所以人们称他为“五爷”。</p> <p class="ql-block">五爷庙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一座寺庙,五爷是广济龙王菩萨,为东海龙王的第五子。</p> <p class="ql-block">五爷庙因为民间传说五爷有求必应,所以成为许愿灵验之地。每个来到五台山祈福的人,都会来朝拜五爷,因此造就了五爷庙千年香火不断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广仁寺(又名十字堂),始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原为罗睺寺接待蒙藏僧众的附属建筑。</p> <p class="ql-block">十方堂,光绪皇帝御书匾额,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年),是藏传佛教(黄教)寺院。其建筑风格兼具汉藏特色,寺内塑像均为铜铸,具有显著的藏式风格。‌‌</p> <p class="ql-block">罗睺寺创建于唐代,明弘治五年(1492年)重建,清代曾多次重修。</p> <p class="ql-block">文殊菩萨殿,是五爷庙建筑群中历史最悠久的殿宇,初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殿内供奉一万尊泥塑贴金小佛像,故又称“万佛阁”。</p> <p class="ql-block">罗睺寺,创建于唐代,明弘治五年(1492年)重建,清代曾多次重修。</p> <p class="ql-block">罗睺寺天王殿前的石狮子,系唐代遗存。造型敦厚,姿态雄健,肌体丰满,双眼圆睁,十分威猛。是五台山最大的石狮子。</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整个殿宇结构严谨,古朴庄重,殿内宽敞,是罗睺寺喇嘛念佛诵经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大文殊殿,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年),清代被确立为五台山黄庙之首。</p> <p class="ql-block">牌坊采用五门六柱的布局,展现了传统对称美学。既保留了唐代建筑风格,又融入现代雕刻技艺,整体造型古朴典雅。 ‌</p> <p class="ql-block">湛蓝的天空与白塔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菩萨顶,寺庙整体金碧辉煌,绚丽多彩,是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时的行宫,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p> <p class="ql-block">菩萨顶,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现存建筑,全都是清代重建。</p> <p class="ql-block">走出菩萨顶外墙,山坳中出现一抹彩虹。</p> <p class="ql-block">显通寺,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58年-75年),世称“中国第二古寺”,它与洛阳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之一。</p> <p class="ql-block">显通寺内的铜殿,是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铸造的纯金属建筑。门窗棂花与裙板雕刻人物花鸟纹样,工艺精细。‌‌</p> <p class="ql-block">显通寺铜塔,大殿前的明代铜铸佛塔,原为象征五台山五座台顶的五塔,现存东西侧两座,另外三座被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铜塔,塔基上铸有精致的小殿、佛像,塔身内置佛像,外镌经文,中有四大金刚托塔像。</p> <p class="ql-block">佛光寺,位于五台县豆村镇,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 —499年)。</p><p class="ql-block">朝拜佛光寺,总能感觉到历史的涌动,与梁林相差八十多年后到达这里的我们,怀着朝圣的心情,被美所打动,也被这背后的故事所感动。</p> <p class="ql-block">东大殿坐落在高台上,广檐翼出,斗拱硕大,展现出宏大豪迈的大唐气象。</p> <p class="ql-block">现存唐代东大殿是中国第三早木构建筑,拥有彩塑、壁画、题记、经幢“四绝”,被梁思成称为“第一国宝”。‌‌‌‌</p> <p class="ql-block">林徽因在1937年7月,对佛光寺的两座唐代经幢进行了详细测量和绘图,分别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的尊神幢和唐乾符四年(877年)的文殊殿前经幢,这些测稿现藏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唐乾符四年(877年)的文殊殿前经幢</p> <p class="ql-block">经幢上的文字,与林徽因发现的东大殿梁上墨书题记互为印证,由此推翻国际学术界的错误认知,东大殿是中国现存最完整唐代木建筑。</p> <p class="ql-block">林徽因1937年攀爬佛光寺东大殿梁架时,借着手电筒微光,艰难辨认梁上墨迹,最终发现了关键题记“佛殿主女弟子宁公遇”。由此驳斥日本学者关野贞"中国无唐代木构"的论断(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匾额与东大殿同为唐代遗存,但据考证为‌明代在唐代原匾基础上重刻‌而成‌。</p> <p class="ql-block">1937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考察佛光寺时,拍摄了这张与宁公遇雕像的合影。她曾感慨“想陪着这位虔诚的唐朝妇女,在肃穆中盘腿再坐上一千年”,体现了建筑学者对古建筑历史价值的深刻感悟(网络图片)。 ‌</p> <p class="ql-block">这位坐了千年的女弟子宁公遇,是唐代佛教信徒,捐资建造佛光寺东大殿,并捐出土地作为寺院用地。</p> <p class="ql-block">东大殿柱础,历经千年。</p> <p class="ql-block">《镇妖图》壁画,这幅壁画的位置,在东大殿正中一个佛座的须弥座东腰上。</p><p class="ql-block">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佛座背后两侧砌了土墙封闭起来,使这块壁画处在一个密闭情况之下,不通空气、不见阳光。因此,至今保存完好,而且色彩如新。</p> <p class="ql-block">《镇猴妖图》壁画,画面是一个身穿豹纹翻领花甲胄的力士,手擒一个类似猿猴的动物,好像在作驯服之状。</p> <p class="ql-block">文殊殿明代宣德年间绘制的壁画,更是艺术与历史的完美结合,描绘了259尊姿态各异、表情丰富的罗汉。</p> <p class="ql-block">文殊殿始建于金天会十五年,壁画年代与大殿同时代。</p> <p class="ql-block">壁画生动形象,肚子上还有个人头像。</p> <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佛‌,位于佛坛正中,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手作触地印,面相庄严,螺发,衣褶自然垂落,体现了唐代造像的典型风格。‌‌</p> <p class="ql-block">东大殿建殿施主宁公遇像,坐了千年的位置,白色箭头所示,珍贵的唐代真人塑像。</p> <p class="ql-block">观音骑狮,冠有化佛, 服饰奇特,胸前作如意头,两乳为螺旋纹,云头复肩,两袖翻卷如火焰形。</p> <p class="ql-block">108罗汉像,罗汉的面相、衣饰、持物、神情、姿态都不一样,个性鲜明,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罗汉们在认真聆听师傅上早课。</p> <p class="ql-block">佛光寺祖师塔,是创建佛光寺的初祖禅师的墓塔,砖结构,平面六角形,二层,高约8 米,式样古朴。塔的形制是国内仅见的孤例,也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北魏石塔之一。</p><p class="ql-block">关于此塔的建筑年代,梁思成根据建筑风格推断此塔建于北魏,为佛光寺创建时的实物。</p> <p class="ql-block">东大殿旁边的文殊殿,光芒四射的“配角”,大殿利用减柱法,将12根柱减掉8根,只留下4根,营造法式的典型杰作。</p> <p class="ql-block">佛光寺文殊殿,骑着青狮像的文殊菩萨及胁侍菩萨塑像。</p> <p class="ql-block">佛光寺的网红狗“二亮”,性格活泼好动成为寺内标志性小动物,游客称其为“社牛小可爱”。 ‌</p> <p class="ql-block">低调的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构建筑。</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的主殿大佛殿为唐代原物,单檐灰瓦歇山顶,共用檐柱12根,其中3根为方形柱,殿内无天花板和柱子,梁架简练,墙身不承重,体现了唐代大型木构建筑的显著特色。‌‌</p> <p class="ql-block">大殿基座方整宽广,约占了整个院落的一半,屋脊两侧装饰有鸱吻,正面设板门和直棂窗,殿内没有天花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殿的窗户采用典型的唐破子棂窗设计,竖向排列的直棂条结构‌,简洁古朴,无复杂雕饰。</p> <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佛,头部呈螺旋发髻,脸形方圆,面额丰满,身披袈裟,衣褶流畅,神态严肃慈祥。</p> <p class="ql-block">殿内17尊唐代塑像,姿态自然,表情逼真,与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辙,是中国现存寺观彩塑中的珍品(点开横屏观看)。‌‌</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大殿塑像共17尊,1999年被盗走3尊。正中释迦牟尼佛,左右文殊菩萨、菩贤菩萨。</p> <p class="ql-block">坛前胁侍菩萨,腰部弯曲,上身袒露,赤脚站立。</p> <p class="ql-block">手臂虽然残缺,但是唐代美人的形象非常突出,体现了唐代菩萨造像的女性化特征。‌‌</p> <p class="ql-block">殊像寺,这座历史悠久的寺庙,建筑风格堪称佛教艺术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殊像寺中的大文殊殿是最为引人注目的建筑。殿内正中佛台上供奉的文殊骑狮塑像,高近十米,是五台山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p> <p class="ql-block">黛螺顶亦名大螺顶,黛螺顶是一座小山峰的名称,寺庙建在山顶上,所以被称为“黛螺顶”。</p> <p class="ql-block">法师在为朝拜的施主念经祈福。</p> <p class="ql-block">普化寺,原称玉皇庙、帝释宫,现存寺庙于民国年间重建。</p><p class="ql-block">当晚在这里体验了寺庙的斋饭,38元一位,不能剩饭菜,吃多少取多少,自助餐形式,吃完后自己收碗筷。</p> <p class="ql-block">大白塔为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唐代,后经多次重建和修缮,融合了藏式佛塔风格。‌‌</p><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无缘与白塔相见,正在维修中,预计2026完工,耗时3年。</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祈福确实灵验,心诚则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西,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其中古建筑28027处、国保单位531处,元代及元以前木构古建筑515处、唐代木构古建筑3座、彩塑12000余尊、壁画50000余平方米,共建出一座绝世无双的“地上建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行走山西,感受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看中国最古老的木构,赏东方最极致的壁画彩塑。表里山河,孕育了5000年的华夏文明,更守护了数不胜数的“国之重宝”。</p><p class="ql-block">游山西就是读历史,来过,记得,欣赏,回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15日—6月1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