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七月十三日的清晨,暑气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罩得人喘不过气。我家三口,约上大姐小晴、二姐小纯夫妇,背着塞满零食与矿泉水的背包,八点半准时站在三角山的登山入口。这座坐落在大别山脉南麓的鄂东名山,横跨浠水、蕲春两县,素有黄州府 “笔架山” 之称。1055 米的主峰是浠水之巅,60 平方公里的山林间藏着 156 处景致,夏季最高 26℃—28℃的气温,让它成为我们逃离热浪的绝佳去处。</p><p class="ql-block"> 作为国家 AAAA 级旅游区和黄冈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既有北宋名医庞安时、清代状元陈沆的故里印记,又有红二十八军的革命遗迹,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早已让我们满心期待。</p><p class="ql-block"> 山脚的风裹挟着翠竹的清香扑面而来,上山的路比想象中宽阔平缓。樟树与翠竹交织成绿色的穹顶,阳光透过叶隙在石阶上织出斑驳的光斑。忽然,路边的棋盘石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块青灰色巨石上,天然纹路纵横交错,恰似一幅棋局。介绍牌上说,古时有仙人在此对弈,输棋者怒掀棋盘,棋子便化作了山间的嶙峋怪石。不远处的撑腰石更添趣味,传说扶过此石便能消除疲惫。我们依次将掌心贴在冰凉的石壁上,粗糙的触感里透着丝丝凉意,早起的困倦竟消散了不少。</p><p class="ql-block"> 行至半山,水雾忽然从山谷间漫了上来。起初只是一缕轻烟缠绕在松枝间,转瞬便化作轻纱,将官才石笼罩得若隐若现,那块形似棺木的巨石在雾中更显神秘。沿途的亭子、长廊成了绝佳的观景台,凭栏远眺,28 座峰峦如绿浪翻涌,主峰在雾中时隐时现。大家不由想起 “笔架飞瀑” 的胜景,虽因天干未见水流,仍能想见银瀑悬空时的磅礴气势。</p><p class="ql-block"> 一线天是途中最惊艳的相遇。两块巨岩如被利斧劈开,仅容一人侧身通过,抬头可见狭长的天空染成靛蓝色,几缕白云悠悠飘过。穿过岩缝的刹那,视野豁然开朗,飞来石稳稳立在崖边,仿佛从天外坠落。大家在此轮番留影,快门声与笑声惊起几只山雀,扑棱棱掠过晴空。</p><p class="ql-block"> 接近顶峰时,我们在山寨门洞处偶遇了学生杨鹃母子三人,还有她的朋友带着两个孩子正下山。大家途中偶遇,眼里闪着兴奋的光。杨鹃的女儿是个很不错的孩子,很有爱心和修养。手里拿着一袋零食给小弟弟吃,小弟弟说:“我不吃辣的!”然后又把零食送到我手上。我说:“你留着吃吧,谢谢你!”杨鹃和我们短暂寒暄后道别,我们终于在十点前抵达山顶。凭栏远眺,连绵的大别山如巨龙盘踞,胸中顿生 “会当凌绝顶” 的豪情。</p><p class="ql-block"> 午后将近一点钟,我们终于回到出发时的营地。回望被阳光镀上金边的山路,每个人都汗流浃背,却笑得格外灿烂。这趟郊游不仅享受了天然氧吧,还流了不少汗、排了毒。 确实,三角山给予我们的,远不止 26℃的清凉 —— 那些奇石的传说、历史的回响、亲人同行的欢笑,早已随着汗水渗入心底,成为这个酷暑最珍贵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