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历史的站台票~再没有了“送到车厢门口"的仪式感

小芋头(芋眼愈亮)

<p class="ql-block">  “长长的站台,寂寞的等待”“我的心在等待,永远在等待”,20世纪80年代有一首风靡全中国的歌曲《站台》,被称为第一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开山鼻祖”,这首歌仿佛是一把开启了部分听众对记忆的钥匙,让人对站台这个特殊的生离死别的场合有特别的感受,许多含泪分别感天动地的摄影作品都取材于站台这个特殊的场所:站台上战友抱头痛哭、恋人们紧紧拥抱、车窗上同学依依挥手惜别、列车缓缓启动朋友跑步跟进,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景象时常映在脑海,这是那个慢车时代的场景。 </p><p class="ql-block"> “站台”既是出发的地方,也是回来的地方。站台票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过去,火车站为了方便旅客进站提供价格1-5元不等的站台票,允许非乘车人员进入站台接送亲友。上了一定年纪的人还记得,那年上大学的时候或出差时都会买上一张站台票为宿舍兄弟和同事朋友互相送别,可是不知不觉中站台票似乎买不到了,随着高铁的普及和铁路安全管理升级,铁路部门逐步取消了站台票的销售,每次送人都不能进站,最多也只能送到候车大厅,凭票进站早已成为一种规定,或许经过申请特殊情况还是可以送站,但是总感觉不方便了。</p><p class="ql-block"> 站台票的取消引发了不少人的怀念,尤其是老一辈旅客,他们习惯了"月台送别"的情感场景。虽然站台票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但铁路部门仍为特殊人群(如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等)提供了比如重点旅客预约服务等等替代方案,方便行动不便的老人、孕妇、残障人士等需要协助的旅客。 </p><p class="ql-block"> 站台票 ,也又叫月台票的,最早于1830年产生于英国。我国铁路票证起源于民国时期,1910年,我国东北地区的中东铁路开始使用首张站台票,从那时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铁路站台票一直沿用着与铁路常用客票相似的卡片站台票。1992年,铁路部门以文件的方式,对站台票的规格、编码、用字等做了统一规范。铁路站台票也成了收藏品,逐渐成了收藏界的新宠。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