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7月9日下午外甥夫妻陪同前去参观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四行仓库”始建于1931年,由盐业、金城、中南、大陆四家北方银行联合建造,故得名“四行仓库”。作为联合储蓄会的货物堆栈,这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6层大楼位于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设计坚固,是当时闸北地区最高大的建筑之一。总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墙体采用花岗岩材料,具备极强的防御能力。</p> <p class="ql-block"> “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中国军队第88师262旅524团1营420余名官兵在中校团附谢晋元的率领下,于1937年10月26日深夜进入四行仓库坚守,激战四昼夜,打退日军十余次疯狂进攻。参加这场保卫战的中国士兵被称为"八百壮士"。</p> <p class="ql-block"> 谢晋元向战士们传达了“死守四行仓库,与最后阵地共存亡”的命令。</p> <p class="ql-block">保卫四行仓库激战场景</p> <p class="ql-block"> 多位战士壮烈牺牲,却没有给父母和家庭留下片言只语,令谢晋元抱憾至深。10月28日晚,谢晋元巡视四行仓库各处时,郑重其事地要求每位官兵趁着战斗间隙,写一封简短的遗书,把这次承担的光荣任务与必死的决心,向家人作个交代。</p><p class="ql-block">战士们写遗书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谢晋元写给妻子的遗书</p> <p class="ql-block"> 随着八一三淞沪抗战进入尾声,四行仓库所在的闸北已全被日军占领,到处悬挂着血腥的太阳旗。10月28日晚,中国童子军女队员杨惠敏冒着危险进入四行仓库,将一面国旗送到四行守军手中。29日清晨,当四行仓库楼顶缓缓升起国旗时,沿河两岸观战的上海民众激动万分。</p> <p class="ql-block"> 10月31日凌晨,公共租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当局要求守军撤退,国民政府权衡再三,下达撤退命令,守军奉命全部撤离,进入公共租界,被租界当局滞留在胶州路孤军营长达四年。</p><p class="ql-block"> 1937年11月1日凌晨,谢晋元率部撤退至苏州河北岸的英国租界区域(今静安区胶州路),被解除武装并软禁在孤军营内。孤军营由英、美、意等国军队共同监管,直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军接管。</p><p class="ql-block"> 日军将孤军成员分批押送至南京老虎桥监狱、安徽裕溪口、江苏南京等地做苦力,或直接送往南太平洋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岛屿充当劳工。</p> <p class="ql-block">谢晋元雕像</p> <p class="ql-block"> 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被汪精卫政府收买的叛徒杀害。</p><p class="ql-block"> 谢晋元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受到了蒋介石和毛泽东的高度评价。蒋介石表扬谢晋元坚守四行仓库,称其为“中华民国军人光荣之典范”,并赞扬谢晋元在孤军营中的坚毅精神。毛泽东则称谢晋元为“民族革命典型”,认为谢晋元代表了中国军人英勇抗战的精神,成为全民族抗争的象征。两者都一致认为,谢晋元不仅是英雄军人,也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四行仓库抗日纪念馆雕塑</p> <p class="ql-block"> 四行仓库西墙的弹孔是1937年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与日军激战留下的实物见证。墙体上保留了8个炮弹孔和430多个枪弹孔,这些弹孔在战后曾被修补,但通过现代技术已恢复原貌。</p> <p class="ql-block">晋元纪念广场</p> <p class="ql-block"> 四行仓库保卫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粉碎了侵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言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