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池溜腿千条沟

知秋

<p class="ql-block">  在历城区西营街道东南五公里处,有个美丽的村子名曰“藕池村”。据说该村建于明朝,由附近阎家庄阎氏和章丘龙山孙家人先后迁来建村。村子来源于附近有个远近闻名藕池,被人称为下藕池村,至今已有六百年历史了。到清顺治年间(1644-1661),姚、刘二氏先后分别从泰安下港安下港和高本村又迁入。其村位上,沿称上藕池。</p> <p class="ql-block">  昨晚看到老家金章丘群发帖,今天要来历城区藕池村爬山,一大早我便出来坐车参加他们活动。由于藕池村上午十点才有公交车过来,我只能从西营打个车来。恰好队伍还没出发,群主玉兔神周和群管领队陈明忠大哥也在等磊哥骑车子过来。算是一切都是刚刚好吧。我们一行三十名驴友冒着三十多度高温向南部千条沟出发。</p> <p class="ql-block">  藕池村南边还有个不大的小水库,近年天旱少雨水位下降很快,人们都盼望着下几场透地大雨,好让水库喝个饱。</p> <p class="ql-block">  水库边核桃树上的摇篮成为驴友们最爱。坐在上面可以荡个秋千,任八面来风,定能消除酷夏带来的烦恼,让你神清气爽,乐不思蜀。</p> <p class="ql-block">  空心古槐见过不少,像这样的核桃树却不多见。明明树干都已掏空,可是还枝繁叶茂。前几天济南那场大风把好多柳树都连根拔起,倒是也未曾奈何与它,堪称奇迹。</p> <p class="ql-block">  爬山多年,千条沟闻名已久,就是没来过。这次终于一睹芳容。只见幽幽山谷绿树成荫,看来这是一条泄洪沟。虽然没下雨,谷底却十分潮湿。如果暴雨倾盆,山沟可就热闹了。浑浊的雨水会倾泻下来,势不可挡。你看山沟石头就知道这么多年来它的威力的确无比。所有棱角都被冲刷地非常圆滑。</p> <p class="ql-block">  千条沟很陡峭并不是那么好走,有的地方几乎到了手脚并用的地步。不过确实凉快,感觉比在空调房里还舒服,爬了大半截山谷居然没大出汗。可见领队带我们走这里的良苦用心。38度高温如果只走山顶不一会就会晒秃噜皮的。难怪人们总是说“哪凉快哪里待着去”这真不是骂人的话。</p> <p class="ql-block">  偶尔也会看到山间泉水细流,看着就那么稀罕。看来这是前几天降水已转入地下,最终还是忍不住冒泡了。碧绿的苔藓因为有水而更加翠绿,更加郁郁葱葱。你也终于懂得了“苔痕上阶绿”那句话的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  我们总算来到了被驴友们美誉的那片“绿野仙踪”。 最可惜的是那些藤萝早已被人割断发黄,不过还是死死地缠绕着松树。仿佛就像那一对对生死相依的恋人,应了“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那句话一样,着实令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  万万没想到竟然在这里偶遇德州驴友徐飞,他带着三个哥们驰骋150多公里,从禹城市过来爬山。认识他还是前年跟户外大神李慧霞去爬天帘山的事。我们还加了好友呢。如果不是他和我打招呼我都没认出来。</p> <p class="ql-block">  我和群主玉兔神周相识在章丘猎鹰户外,我们还是同一年开始爬山,一晃已近十年。上次看群里要去莱芜青石关,我特意坐长途车去的,结果未能如愿,没能见到他,很是遗憾。只是经常在群里看他为大家拍的留影。这次终于又见面了,起码相隔也得五六年了,真是格外亲切。我也非常想念卢局、颜老师、九哥、司令、山行那些老伙计们,毕竟我们是多年的驴友。</p> <p class="ql-block">  山顶一阵一阵微风吹过,简直太爽了。我们朝着山顶铁塔步步登高。这里海拔已到八百多米。其实真正拔高并不多,也就四五百米而已。我们可以一览众山小了。</p> <p class="ql-block">  经常爬山,夏天就会见到草莓样野果子,它晶莹剔透,比桑葚颜色要红很多,尤其惹人喜爱。有人尝尝很酸呢。问下花伴侣竟然它叫牛叠肚,不仅可以生吃还可以制作果酱,用来酿酒呢。鲜红色果实味道酸酸甜甜的,真是很好吃。它的茎皮含纤维,可作造纸及制纤维板原料;果和根入药,能补肝肾,祛风湿,看来真是好东西。</p> <p class="ql-block">  往北望去,群山秀丽,沟壑纵横,那个藕池水库也尽收眼底,山山水水构成一幅天然水墨画,不需要任何修饰拍出来就是大片,不服都不行。爬山多年,济南南部山区的美可不是用言语能描述的。特别是雨过天晴后,那更是如出水芙蓉般,美得不要不要的。爱上济南的山当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让你上瘾让你欲罢不能,就像那朝思暮想的恋人一样。难怪外地驴友不远数百里驱车前来,当然那是一见钟情了。</p> <p class="ql-block">  盛开的黄花菜为大山平添了几分秀色,可不是嘛?你看那金黄色长叶光芒四射,格外引人注目。有句歇后语叫“黄花菜都凉了”,凉拌黄花菜可是道好下酒菜。尤其在湖南祁东等黄花菜主产区,宴席的最后一道菜通常是黄花菜,用以醒酒。如果客人迟到至黄花菜都凉了才到,便意味着来得太晚,既调侃又保留面子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户外多年来一直遵循着爬山不走回头路的规矩。本以为从山顶右转下来就是千条沟绿野仙踪那块,可是进入谷底却又不是。可是两条山谷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样极其相似。看来这是隔壁山谷,山梁把“他哥俩”一分为二。</p> <p class="ql-block">  山谷中栾树花开了,金黄色米粒样,金灿灿的,和国槐花有点相似之处,只是颜色不同。落满一地的岩壁宛若金光闪闪的黄金谷。你都不忍心落脚,生怕践踏了它的完美。</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点多回到村委会,孟哥大锅饭早已被分食,只剩下锅底那些,也足够十几人吃的。一大锅熬好的绿豆汤还热气腾腾。早回来的驴友三五成群,有的推杯换盏还在继续高谈阔论,有的已在打牌。多年来孟哥一直是猎鹰和金章丘户外“御用”司机兼厨师。他做的大锅菜可谓一绝,我最爱吃他做的五花肉、豆腐、粉皮炖大白菜,调制的小咸菜和熬的粘粥。从2016年刚加入户外时就很仰慕他那拿手菜。虽然搬家济南七年之久,总忘不了大家拿着各自的碗筷,排长队打饭的场景。那也只有章丘户外才特有的一道靓丽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作者宋斌,笔名知秋,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协会员,铁路货车检修工程师,美篇生活领域优质作者,齐鲁壹点情报员,微头条首发创作者。从2016年开始写美篇加精到871篇。齐鲁壹发布文章767篇。2024年1月获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2023年度影响力创作个人》荣誉证书。2023年6月,2024年8、9月获得优秀个人壹点号。2025年又荣登壹点号4月份风云榜。6月份又获得母亲节优秀征文奖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