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店名有意思(3)

落花有意

<p class="ql-block">汕头属方言区,讲的是汕头话,而汕头各区的方言,发音又有些不同,但还不至于鸡同鸭讲。</p><p class="ql-block">在汕头街道的商铺林立,万商云集,经济比较发达。有的铺名,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让人过目不忘,灰谐的名称,可以会意,方便言传,让人捧腹。</p><p class="ql-block">一看店名“刺客”,以为要发生暗杀之类的恶性事件。其实是我误会了。“刺”是“翅”的谐音,是鸡翅膀的翅。说白了,这是一家炸鸡店。</p> <p class="ql-block">炒糕粿是汕头著名的传统小吃,以优质稻米为主要原料,经浸洗、磨浆、蒸制等工序制成大块白米糕,再切成小块。配料丰富多样,常见的有芥蓝菜、鲜虾肉、瘦猪肉、鲜蚝仔、鲜鸡蛋等,还会用到沙茶、辣椒酱、鱼露、红甜豉油、白糖、味精等调味料。</p><p class="ql-block">要将切好的糕粿块加入鱼露和红甜豉油调匀,放在平底锅上用慢火煎,煎至两面金黄酥脆。加入白糖炒匀,再放入各种配料一起翻炒,最后加入沙茶、辣椒酱等调味料,淋上蛋液煎炒收汁。</p><p class="ql-block">做好具有外酥内软、鲜香微甜、咸里带辣的特点。各种食材的味道相互融合,甜、咸、香、辣、鲜等味道交相释放,多元而复合。</p><p class="ql-block">炒糕粿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汕头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承载着当地的历史记忆和民俗风情,是海内外潮人念念不忘的家乡味道,也是游客了解汕头文化的重要窗口。</p><p class="ql-block">上世纪末,在台湾的表哥来汕头,我热情接待,曾在新兴街请他们吃过糕粿,吃后他们称赞是美味。几天后他们离开汕头之前,表哥提出再吃一次,我满足了他们的要求,皆大欢喜。</p> <p class="ql-block">“六斗反沙”是汕头及潮汕地区的一种传统小吃,属于“反沙”类美食的一种。</p><p class="ql-block">“六斗”并非具体数字或量词,而是潮汕方言中对食材的俗称,指的是“芋头条”(因芋头的形态和当地对其的称呼演变而来);“反沙”是潮汕特色烹饪手法,指将白糖熬制成糖浆后,放入炸好的食材快速翻炒,让糖浆均匀裹在食材表面,冷却后形成一层白霜般的糖衣,口感香甜酥脆。</p><p class="ql-block">先将芋头切成条,经油炸至外酥内粉,再与熬好的糖浆翻炒裹匀,成品外裹着一层晶莹的糖霜,芋头的粉香与白糖的甜脆结合,是潮汕地区常见的茶点或节庆小吃,体现了潮汕饮食中对食材与糖艺结合的巧妙运用。</p><p class="ql-block">这道小吃是潮汕人喜爱的传统甜食,也是当地饮食文化中“反沙”系列(如反沙番薯、反沙芋头)的代表性之一,充满乡土风味和地域特色。</p> <p class="ql-block">“落汤钱”是汕头及潮汕地区的传统小吃,尤其在节庆或日常生活中常见,属于糯米制品。</p><p class="ql-block">“落汤”指制作时将糯米团放入沸水中煮熟的过程,“钱”则因成品形状圆润如铜钱,且寓意吉祥(有“招财进宝”的好意头)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先将糯米磨成粉,加水揉成面团,分成小块搓圆后放入沸水中煮熟,捞出沥干,再滚上花生碎、芝麻、白糖等混合的馅料。口感软糯有嚼劲,外层的馅料香甜酥脆,糯米的清香与配料的香甜融合,味道清甜不腻。</p><p class="ql-block">“落汤钱”不仅是一道家常小吃,还常出现在潮汕人的节日餐桌或茶点中,承载着当地的饮食习俗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是体现潮汕饮食精细与温情的代表之一。</p> <p class="ql-block">汕头生腌是潮汕地区的传统美食,以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闻名,</p><p class="ql-block">潮汕的生腌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宋朝,宋人高似孙在《蟹略》里记载了“蟹生”即生吃螃蟹。清朝乾隆时期,《潮州府志》中也有“所食大半取于海族,故蚝生、鱼生、虾生之类,辄为至味”的描述,延绵至今,汕头居民仍然保留着将海鲜生腌而吃的习惯。</p><p class="ql-block">主要选用螃蟹、花螺、皮皮虾、血蛤、龙虾、虾等新鲜海产品。</p><p class="ql-block">肉质各有特色,壳类比较水润,虾肉相对脆些,皮皮虾鲜嫩,蟹肉则香腴粘稠。酱料味道浓郁,与海鲜的鲜味相互融合,吃起来鲜而不腥、嫩而不生,具有独特的“冰淇淋”口感。</p><p class="ql-block">作为潮汕特有的文化符号,不仅融入了当地的饮食习惯中,更是随着潮汕人的足迹传播到各地,成为人们了解潮汕文化的重要窗口。</p><p class="ql-block">有的人吃生腌会“上隐”,此店取名“上隐潮汕生腌”。</p><p class="ql-block">我是汕头人,家里就我不吃生腌。我有个亲戚是湘人,比汕头人还汕头人,每次吃生蠔能吃2碗。</p><p class="ql-block">温馨提示,初来乍到汕头的外地游客,吃生腌开始要小试几口,防止多吃肠胃不适应。</p> <p class="ql-block">这店名“蚝门翅客”是“豪门刺客”的谐音。</p><p class="ql-block">汕头所说的“蚝”,就是我们常说的“牡蛎”,是一种常见的海产贝类,在潮汕地区的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蚝肉质鲜嫩,富含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味道鲜美,既可生食(新鲜度极高的情况下),也可通过煎、炸、蒸、煮等多种方式烹饪。</p><p class="ql-block">在汕头的特色吃法:汕头人对蚝的利用十分丰富,比如著名的“蚝烙”(用新鲜蚝肉加地瓜粉煎制,外酥里嫩)、“蚝仔粥”(将小蚝仔与米粥同煮,鲜甜可口),还有直接炭烤生蚝、用蚝做汤等,每种做法都凸显了蚝的鲜美,是当地极具代表性的海鲜美食,也是汕头饮食文化中“鲜”味的重要体现。</p> <p class="ql-block">这家居卖的是猪肉,却起店名“黑状元”,真是别岀心裁。对老猪的称呼,在“西游记”中描写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西游记》中猪八戒有多个称呼,不同场景和身份下有不同叫法:</p><p class="ql-block">本名/法名:猪悟能,这是他拜唐僧为师后,由观音菩萨赐的法名,寓意“领悟能力”。</p><p class="ql-block">浑名/别名:猪八戒,是唐僧给他取的别名,因他曾受菩萨戒行,却又好吃懒做、贪恋女色,“八戒”暗合佛教戒律,带有调侃意味,也是最广为人知的称呼。</p><p class="ql-block">前身称号:天蓬元帅,他在天庭时的官职,掌管天河水军,因犯错被贬下凡。</p><p class="ql-block">其他称呼:</p><p class="ql-block">呆子、夯货:孙悟空常以此调侃他憨厚笨拙。</p><p class="ql-block">老猪:他自称时的常用说法,显得亲切随意。</p><p class="ql-block">这些称呼既体现了他的身份变化,也反映了不同角色对他的态度,丰富了人物形象。</p> <p class="ql-block">“好煮意”是“好主意”的谐音,表示这是一家好食店。</p> <p class="ql-block">下岗就是被老板炒鱿鱼了,这店的伙计真厉害,敢“炒老板鱿鱼”。其实就是夸大其词,炒鱿鱼只能一道菜而已。</p> <p class="ql-block">我对这个店名很好感,“限制出镜”是“限制岀境”的谐音。</p><p class="ql-block">这些年来,反腐永远在路上,对有问题的官员或企业家,限制他们岀境是一项强制手段。</p><p class="ql-block">而这家是眼镜店,它“制岀镜”,是制造岀产眼镜,前面的“限”字单列并打括号加“/”,就是“不限制”,我对店名的解读就是“不限制的制造岀产眼睛”。韩信点兵,多多益善。</p> <p class="ql-block">“卤智森”是“鲁智深”的谐音。让我想到“水浒传”中的“鲁智深”。</p><p class="ql-block">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绰号“花和尚”,原名鲁达,是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以豪爽仗义、勇猛直率的性格著称。</p><p class="ql-block">鲁智深原是渭州经略府的提辖官(负责地方军事训练),因打抱不平打死恶霸镇关西,被迫逃亡,后在五台山出家为僧,法名“智深”。出家后仍不守清规,饮酒吃肉,因此被称为“花和尚”(“花”并非指好色,而是因他身上有纹身,且性格放浪不羁)。</p><p class="ql-block">鲁智深勇猛粗犷却心思细腻,嫉恶如仇且重情重义,虽不守佛门清规,却心怀正义,是《水浒传》中“侠义”精神的典型代表之一。最终在杭州六和寺圆寂,结局带有一定的禅意。</p> <p class="ql-block">“一路瞳行”是“一路同行”的谐音,店名右边有个脚印,是个鞋子印,上面写着“走遍千山万水,只为***””。我路过得早没有开店,可能是家鞋店或眼镜店。</p> <p class="ql-block">“路易斯”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名字,相关人物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较为知名的“路易斯”简介:</p><p class="ql-block">大卫·路易斯:全名大卫·路易斯·莫莱拉·马里尼奥,1987年4月22日出生于巴西圣保罗州迪亚达玛,是巴西职业足球运动员,司职后卫,也可胜任防守型中场,现效力于巴甲球队福塔莱萨。他出道于圣保罗足球俱乐部青训营,曾先后效力于本菲卡、切尔西、巴黎圣日耳曼、阿森纳等俱乐部,帮助球队夺得过欧冠冠军、欧联杯冠军、英超冠军等多项荣誉。在国家队层面,他代表巴西队出战57场比赛,打入3球,随队夺得2013年联合会杯冠军。</p><p class="ql-block">C.S.路易斯:被誉为“古老西方文化的代言人”,是著名的奇幻小说作家、基督教护教学家和中世纪文学研究学者。他创作了《纳尼亚传奇》等大量文学作品,其基督教护教学作品《痛苦的奥秘》让他获得了不少崇拜者,他也被赞誉为“英语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基督教发言人之一”,此外,他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研究》等著作对英国文学研究理论学界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尔伯特·牛顿·路易斯:美国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1875年10月25日生于马萨诸塞州。他曾提出“逸度”“活度”概念和共价键的电子理论,引入离子强度概念,还提出了广义的酸碱概念。其主要著作有《价键及原子和分子的结构》《科学的剖析》等。他曾获戴维奖章等多种荣誉,还担任过加利福尼亚大学化学学院院长兼化学系主任。</p><p class="ql-block">我仔细想,这家店是做头的,发型设计,它的重点不是人名,是借外国名人的“斯”与“丝”是谐音。</p> <p class="ql-block">这店名很土,叫“土了个豆”,将土豆分开写。又妙在广告词:“你说我很土-其实我挺逗”。</p> <p class="ql-block">名字叫“黑店”,工商怎么登记的?不登记叫无证经营,就是“黑店”。如果工商登记办证了,今后此店岀事了,工商担责吗?</p><p class="ql-block">店名是不能乱起的。多年前看过一则:钟家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取名“钟共钟央”,派出所不给上户口,说得给改名字。</p> <p class="ql-block">“初来炸到”是“初来乍到”的谐音,说明这店有“炸”的食品。该店的广告词:“生活除了诗和远方,还有撸串和啤酒”。</p> <p class="ql-block">在汕头话(潮汕话)里,“老柴头”是一个口语化的称呼,通常用来形容年纪较大的男性,带有一定的随意或略带调侃的意味,有点类似“老头子”“老伙计”。</p><p class="ql-block">这个词的“柴头”并非指字面意义的柴火,而是潮汕话中对男性的一种通俗指代,加上“老”字就特指年长男性,使用时多在熟人之间,语气可根据语境带有亲切或轻微调侃的感觉,具体含义需结合说话的语气和场景来判断。</p><p class="ql-block">这家店取名“老柴头”,如果不是以老柴作燃料,就是成熟、诚实的意思,如该店广告词:“一家超有范的砂锅店”。</p> <p class="ql-block">汕头话“阔嘴”是“大嘴巴”的意思,能够理解。</p> <p class="ql-block">汕头话“仙脚”是指悠然自得、不受日常琐事束缚,具有优哉游哉神仙做派的人。</p><p class="ql-block">该词常用来形容那些生活状态轻松自在,做事不慌不忙,心态闲适的人,有时也带有一点羡慕或调侃的意味。例如“伊整日仙脚仙脚,真让人羡慕”,意思是“他整天悠然自得,真让人羡慕”。</p><p class="ql-block">但这家店经营何物,我路过太早未开店,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渔鲜笙”是“魚先生”的谐音,顾名思义,该店应该经营有鱼类产品等。</p> <p class="ql-block">此店名叫“很哇噻的潮汕”。“哇噻”是什么意思呢?</p><p class="ql-block">“哇噻”是一个流行的口语感叹词,主要用于表达强烈的情绪,具体含义根据语境有所不同:</p><p class="ql-block">最常见的是表达惊讶、赞叹,比如看到令人震撼的景象、听到意外的消息时,会说“哇噻,这也太厉害了吧!”</p><p class="ql-block">有时也可表达惊喜、兴奋,比如收到意外礼物时,可能会说“哇噻,这正是我想要的!”</p><p class="ql-block">这个词源于闽南方言,后来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开来,多用于口语交流,语气比较活泼、直接,带有较强的情感色彩。</p> <p class="ql-block">一看这店名,以为是政府或团体的组织机构,细想这不是婚姻中介吗?</p><p class="ql-block">“脱单”是网络流行语,意思是摆脱单身状态,找到恋爱对象,开始恋爱关系。</p><p class="ql-block">这个词用“单”指代“单身”,“脱”即脱离、摆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从独自一人的状态转变为有伴侣的状态,在年轻人中使用广泛,常用来调侃或表达对恋爱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非烤勿扰”,就是只接纳烧烤的食客,不撸串者不要进。</p><p class="ql-block">让我想起江苏卫视的一挡有名节目“非诚勿扰”,内容是相亲。而这家店“烤”与“诚”一字之差,天壤之别。</p> <p class="ql-block">此店叫“ -烤成名”,是“一考成名”的谐音。</p><p class="ql-block">“一考成名”意思是通过一次考试就取得成功、获得名声或达成目标,常用来形容在重要考试(如高考、科举考试等)中一次就取得优异成绩,从而改变境遇或获得认可。</p><p class="ql-block">比如:“他多年苦读,终于一考成名,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这个词强调通过单次考试实现“成名”的结果,带有一定的励志色彩。</p><p class="ql-block">如果“一烤成名”的话,无非某个食客撸串太多。但是开店不怕大肚汉,来者不拒,多多益善,也会因食客如云,让店也名符其实“一烤成名”。</p> <p class="ql-block">“晓做手工”,汕头话的“晓做”就是懂得做、会做的意思,不难理解。</p><p class="ql-block">澄海玩具制造业发达,一些厂家就来汕头设点,将玩具零部件外派,既降低成本,也让城市闲散劳力有了收入,一举两得。</p> <p class="ql-block">“酒点半”是“九点半”的谐音。表示是家小酒馆,是否也表示晚上才营业?请看官猜一下。</p> <p class="ql-block">汕头话“尚好食”就是“非常好吃”、“很好吃”的意思。简单明了。</p> <p class="ql-block">汕话"“攀”是“香”的意思,“嘴嘴攀”就是“口口香”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珍得好美食”就是“真的好美食”,一看就懂。</p> <p class="ql-block">这家名叫“发现”的店,关键词是“发”字,就是头发。下面二副对联增彩:</p><p class="ql-block">1. 上联:剪短三千烦恼丝;</p><p class="ql-block">下联:迎来满面春风意。</p><p class="ql-block">横批:从头焕新</p><p class="ql-block">2. 上联:巧手理出千般韵;</p><p class="ql-block">下联:精技修来满面春。</p><p class="ql-block">横批:焕然一新</p> <p class="ql-block">“新发现”比“发现”多一个新字,也是做头顶文章。有对联为证:</p><p class="ql-block">上联:毫末技艺呈精彩;</p><p class="ql-block">下联:顶上功夫展妙奇。</p><p class="ql-block">横批:技高一筹</p><p class="ql-block"> 上联:修边幅顿添风采:</p><p class="ql-block">下联:整华容更显精神。</p><p class="ql-block">横批:容光焕发</p><p class="ql-block">5. 上联:进店蓬头心有憾;</p><p class="ql-block">下联:出门靓发意皆欢。</p><p class="ql-block">横批:满意而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千购”应该是个品牌,是婴儿儿董的服饰或日用品之类的商品。但是,我认为这个品牌的名字起得不好,有拐卖儿童之嫌。</p> <p class="ql-block">这家“茗茶大全”,我看规模并不大,却冠以“大全”,有名不符实之嫌。</p> <p class="ql-block">汕头话“甜来”是“经常来”、“常来”的意思。</p><p class="ql-block">用汕头方言做铺名虽好,但是有地方的局限性,外地人会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我还是主张慎用。</p><p class="ql-block">本篇引用AI部分文字内容。照片由我所拍。</p><p class="ql-block">谢谢美友们,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