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们年少时便对日本国有种强烈的敌视情绪,这自然是对它上世纪罪恶侵华的仇恨,其侵略战争的暴行一直令人不忘,抗日雪恨成为了一种共识。几十年间,尽管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之间的政治、经济、科技、贸易、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总是断断续续的,因而我们对其了解也是时有时无的。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来自日本的信息增加了,其形象也有所变化,尤其是1978年后,变化更大。记得最让我等难忘的便是直观的影视作品,如《望乡》、《追捕》、《远山的呼唤》、《血疑》、《排球女将》等,让人对这个岛国又有些新的认识,但是,我并没有产生去看看它的念头。直到进入新千年,我们有幸去了“西洋”观光后,才冒出何妨也去“东洋”一游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于是,2014年5月,我跟团去了一趟日本,六天的时间,只在本州几处看了看,算是一次局部性的游览,行程匆匆忙忙的,加之本身对其有芥蒂,也没有多了解的意向,因而,所见有限,知晓不多,真可谓是跑马观花,故而画作也就更加“印象”了!</p><p class="ql-block"> 为已发布的彩墨绘画系列之故,仍以国画方式作画,仍是尝试,仍是自寻其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海之滨</span></p> <p class="ql-block"> 夜宿名古屋。晨起,住地后面便是海滨,只见水天茫茫,无边无际,那天还是流云苍天,那水便是太平洋的水了。从内陆盆地来到大海边,有种哀渺小羡浩瀚的心绪。天之大海之阔,不妨记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路边民宅</span></p> <p class="ql-block"> 名古屋到奈良的高速公路上,可看到路旁一片又一片的民居。</p><p class="ql-block"> 这些房子多是平房和两层楼房,不少是木结构的,据说多是搭建组装而成,外观多是木料自身的颜色,不新色,反而觉得有些陈旧。大多屋顶雷同,门和窗户都较开张敞亮,少有装饰,眼下所见的像是多年的旧居。据说,如此构造与修建皆因地震威胁所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奈良公园林荫道</span></p> <p class="ql-block"> 京都的奈良公园在1922年便被定为国家名胜。其范围很大,绿树成荫,浅草平铺,砂石筑路,游人成群。此地特别有二:一是路边林间有许多鹿,人可亲近,和谐相处;二是园内有成排的石灯、石柱,尽显古朴苍老。放眼四望,周遭没有花哨的张挂。人行其间,平静散淡,有种步入远年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春日大社一角</span></p> <p class="ql-block"> 春日大社是奈良公园的主要景区之一,建于公元710年。大社在公园林荫深处,有成排成片的石灯引路。浓郁的林木簇拥着的建筑群,有一种显要的园林氛围。大社朱红色的屋宇因绿树相衬,十分夺目,有种新鲜与陈旧,耀眼与阴黯,热切与冷静的对比,如此审美对象,令人既兴奋又沉稳。但,我们还是匆匆出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奈良公园一景</span></p> <p class="ql-block"> 总觉得奈良公园里面有着一种宗教氛围。</p><p class="ql-block"> 据说,日本特征明显、具有标志性建筑的“鸟居”便起源于此。其作为神域与世俗界的分界标志,以区分世俗空间与神明区域。鸟居为牌坊形式,多是木质地的,朱红色的居多。</p><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有大量的、各样的石灯笼,既是特别之物,也是别样景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遥见大阪天守阁</span></p> <p class="ql-block"> 天守阁是大阪城公园内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1585年,现为1931年重建,今为博物馆。其高约55米,外观5层、内部8层,兼具历史价值与观景功能。</p><p class="ql-block"> 我们只是远观一番,因有灿烂的樱花与杜鹃花衬托,景色明丽,让人眼亮,感受着这异国他乡的盎然春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山村小景</span></p> <p class="ql-block"> 夜宿兵库县一山村,晨起虽晴朗,但寒气逼人。眼前的风景似无奇异,小桥流水人家,然而,溪畔樱花烂漫夺目。尽管冻手冻脚的,还是坚持了写生,以为纪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小街一览</span></p> <p class="ql-block"> 京都的“花见小路”地处闹市,游人如织,街两边为老房子,据说自二战以来此地便保持着如此旧貌。我们拐进了一人少的小街,只见两侧均为木质房屋,多两层房子,褐色门面,有民居、有小店,多是掩闭挂帘,设有木栏,门面无人。整个街道干净,安静,没有喧嚣。</p><p class="ql-block"> 步入小街竟然有种不知是今是昔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远望清水寺</span></p> <p class="ql-block"> 清水寺是京都地区著名的景区之一,也是日本佛教法相宗(北派)的本宗,始建于778年,为京都最古老的寺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清水寺遇上了游览人潮,几百米的小街上人们肩摩踵接,左来右往,形成人流。我们也顺势慢行,近观游人,遥看风景。这是旅日期间遭遇的一次热闹场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烟雨中的平和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 箱根的平和公园是日本的和平主题公园之一,始建于1951年。其核心建筑为印度政府赠送的释迦牟尼舍利子塔,园内还设有和平钟、石雕塑等,公园以日式庭园景观呈现。</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在雨中游览该园的,人少,清爽,翠绿。细雨丝丝,天低云黯,白塔更白,绿树更绿,青草更青,天地也被清洗了似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笛吹市一小巷</span></p> <p class="ql-block"> 笛吹市是山梨县一个普通的小城。我们是傍晚时分到达的,感觉还不错,干净清静,花木扶疏。河畔木栏上多挂有日本诗人的俳句木牌,为此地平添了文化色彩。</p><p class="ql-block"> 次日晨起,信步来到一小巷,民居环境,寂无行人,于是写生记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富士山下</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去富士山遇上了阴雨天气,很遗憾的是我们只能到达一合目处,登不了山,自然不知其真面目了。</p><p class="ql-block"> 在霏霏细雨中下车,眼前似冬日景象。上山的路一片雾气,四周林木摇落,没有绿意,似还停留在冬季。树丛中尚有几株樱花,不知是待放还是残存,但毕竟让人忽而眼亮。所幸的是还看见了白桦树,想起了《北国之春》的曲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忍野八海小景</span></p> <p class="ql-block"> 忍野八海颇有名,有“日本九寨沟”之誉,我们也抱有期望而来。</p><p class="ql-block"> 这个在山梨县忍野村的八个涌泉,本身便具有自然魅力,加之其间营造出的民居市井风情,形成了一大片休闲区,游人多,商铺多,景点也多。</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此忍野八海在1200年前就有了,是富士山融化的雪水流经而成的。晴朗时分,此地可望见白雪戴顶的富士山。然而,我们遭遇的是阴沉沉天气,远方白茫茫一片,令人直呼遗憾。</p><p class="ql-block"> 游罢此地,有一想法:忍野八海,你少了些“野”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皇居外苑印象</span></p> <p class="ql-block"> 在东京,我们还被带到皇宫外面看了看。</p><p class="ql-block"> 这个1590年修筑的日本传统建筑,为护城河环绕,筑有高高的宫墙。皇宫城外有大广场,植有草坪与大片松林。</p><p class="ql-block"> 我们只在皇居外苑以及二重桥附近观望。放眼望去,周遭静穆,一片绿色,树木绿、河岸绿、流水绿、宫墙也染绿。看来,这景观与我国的紫禁城大不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东京银座掠影</span></p> <p class="ql-block"> 据说,银座是东京最繁华的商业大街。其地价高,物价髙,为世人瞩目。这里既有百年老店,也有新潮商店、专卖店等。银座大街一带还是步行者天堂。</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此逗留了一小时。我看了两三家商店后,便从一丁目走到八丁目。踱步街头,漫观这闻名世界的商业大街风光,其多彩,也素净,似乎矛盾统一,洋溢着活力。我以为它比纽约的第五大道、圣彼得堡的涅瓦大街、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似乎要新潮一些、时髦一些。有点意外的是行人并不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东京湾暮色</span></p> <p class="ql-block"> 到达东京湾已近黄昏。我们下到水边观看这濒临太平洋的海湾。</p><p class="ql-block"> 宽阔的水面后有林立的高楼,水上有跨海长桥,有白色的快艇,近处岸边有粗大的旧铁链。远远天边有泛红的晚霞。没有看到我想像中的惊涛拍岸和松软的沙滩。</p><p class="ql-block"> 暮色将至,华灯初上,告别了旅日的最后一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日本的跟团游览是短暂的、局部的,观光也多是急促的,这般管中窥豹,也许可见一斑,因而,还是有几分满意。</p><p class="ql-block"> 岁入老年,看罢“西洋”,再看“东洋”,都以画纪行,自得其趣。窃以为,异国他乡的游历总会使自身的人生体验更为丰富和多彩。</p><p class="ql-block"> 长夏消遣,翻看这些画作,我又想起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才认识的、令人省思的古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说来,自强不息,也是硬道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