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平顶山,原名青云山、平定山,位于本溪市区南,海拔789米。山势巍峨,顶部平坦,故名“平顶山”。山顶四周有绝壁围绕,似刀削斧劈,峥嵘峻秀。置身北端崖上,偌大山城,一览无余。山南有公路直通山顶。山顶有古庙、碑林、电视转播台、碉堡群,山西北角为本溪动物园,北坡有索道达山顶。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将山顶打造成高山植物园。平顶山是本溪市的卫士,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前尚有战争遗迹。</b></p> <p class="ql-block"><b>本溪平顶山(古称青云山)可以说是燕东胜境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仅凭“燕东”两字,就可以知道本溪当时处在战国时期燕国的东部。宏观指整个东北地区,狭意指辽宁东部山区。又因衍水(太子河)美丽的山川拥有众多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如:本溪湖、平顶山、本溪水洞、关门山、铁刹山和老秃顶国家森林自然保护区等,人们习惯称“燕东胜境”。</b></p> <p class="ql-block"><b>登山俯瞰,美丽的本溪市区尽收眼底。西望太子河,蜿蜒如带,从本溪东流入,过市中心,而逝于西山脚下。多座铁路桥和公路桥横跨太子河,衔接两岸。平顶山西北面是本钢高炉群,火光映天,烟雾迷漫。河西岸是闻名远东的彩屯煤矿竖井。河东岸是横穿全市的沈丹铁路和本钢厂区,条条铁轨如同巨蟒向南北伸延。太子河两岸厂房林立,街树掩映着黄、白、红、橙各种颜色的建筑群,把市区点缀得五彩缤纷。近处是市区的绿色宝珠--"望溪公园",一片苍松翠柳拥簇着玉碑红亭。如果遇上晴朗天气,极目远眺,百里外的辽阳白塔可绰约映入眼中,山下本溪城高楼鳞次栉比。回望四周,峰峦起伏,众山皆小,敛回目光,漫山陡壁,扶松踏草、寻访古迹,一幕幕烽烟战火,自会浮现于脑际。</b></p> <p class="ql-block"><b>《太子丹避难青云山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在2200多年前,燕太子丹因派荆轲刺杀秦王未遂,秦王斩杀刺客荆轲后,派秦国大军攻破燕国都城(北京一带),太子丹逃往辽东郡襄平城(辽阳)暂存身得以修生养息。在这场“历史巨变”中,太子丹终又被秦军追杀逃往青云山一带(平顶山),那时本溪地区肃慎人部落还很落后,辽东地区还处在原始森林状态,山高路险,无路可通,只有一条衍水(太子河)黄金水道可达上游地区,由地理位置与地貌的原因太子丹选择了青云山。随身带数十骑亲兵护卫,从太子河张家河口沿清水溪走到四方台,转由南天门村从青云山后面上号称“洪钧祖师”的名山道场。燕太子丹在青云山藏身数月,命兵士砍伐山顶树木搭起“马架窝棚”暂住,在肃慎人狩猎和放山的地窝棚附近“水坑”中掘井,数月后井深丈余,口径两米。水质纯正而甜美,太子丹称“青云山神水”命名“龙泉井”。在青云山避难数月,太子丹常到山顶东崖峭壁看日出,其实在观景消愁罢了,此处风景很美,命名“迎日崖”。这是山城本溪最早迎来曙光的最佳地方。每日傍晚迎着夕阳看日落,站在西侧悬崖峭壁上远望燕国都城方向,勾起思乡之情,兵士管这一处山崖峭壁叫“望乡台”。谁知好景不长,秦军沿衍水行舟到上游铁刹山也没看着太子丹兵马的踪影,秦始皇得辽东将军的快报,“下死令追杀太子丹”。秦军忙派出探马得知太子丹下落,随派重兵围攻青云山。太子丹亲兵拼死保护太子丹,杀出一条血路,从后山四方台到滴水洞,得此处修行的僧人指点,走后塔城村,从思山岭沿财神庙三道河谷奔汤沟逃窜。但“天命难违”,最终太子丹逃亡水洞玉京山紫霄宫后,仅藏身半月有余被秦军斩杀在太子河畔。</b></p> <p class="ql-block"><b>青云山自古有登山的三条道,经多方考证,从新立屯到四方台,走平顶山东南侧城皇庙这条道为主道(俗称古道)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是古代肃慎人登山必经之路,能走车马。另一条道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走水陆在“河沿码头”下船,走柴山(望溪公园)脚下柳树王古井旁(实验中学院内老柳树)一条直通正面平顶山“羊肠小道”,只能登攀,走不了车马,是面对市区和太子河最便捷的登山之路。第三条小道,走的人最少,一般是放羊赶山之人才走,从平顶山西侧转山沟登山,登西侧悬崖峭壁缝隙才可到达山顶。</b></p> <p class="ql-block"><b>现在的平顶山(青云山),前有登山步道和索道,后有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山顶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健身、消夏避暑、地质研学、历史教育以及城市全景俯瞰(观景台可眺望太子河及市区)绝佳场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25年6月22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游览平顶山森林公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