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笔会小记

望海潮富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星期天上午,已经快10:00了。接到朋友的电话,说中午一起吃饭,顺便搞点“笔会”活动。我问要不要带书写工具,他说可以带,也可以不带,看心情。到了地方,果然,大家围坐在一起,桌上摆着茶具、水果,还有几支画笔和颜料。没过多久,就开始动笔了,仿佛这不是一顿饭的开始,而是一场艺术的聚会。</p> <p class="ql-block">八位老人围坐在桌旁,桌上摆放着茶具、水果和一些绘画工具。他们都面带微笑,竖起大拇指,显得非常开心和自豪。背景墙上挂着一幅已完成的国画,画中公鸡和花卉栩栩如生,显示出浓厚的艺术氛围。大家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偶尔也点评几句墙上的画,气氛轻松而温暖。有人说起年轻时学画的趣事,有人则回忆起第一次画公鸡时的窘态,笑声不断,仿佛时光倒流。</p> <p class="ql-block">一位身穿蓝色上衣的老人坐在桌前,手中握着画笔,面前摆放着颜料和画盘,正在创作一幅以公鸡和花卉为主题的国画作品。背景墙上挂着已完成的国画,画面生动,色彩丰富。桌上散落着一些绘画工具和颜料盘,显示出创作中的忙碌与专注。他一边画,一边轻声哼着小调,像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偶尔有人走过,他会抬起头,笑着说:“来,帮我看看这鸡冠是不是太红了?”大家围上来,七嘴八舌地提建议,他却笑得更开心了。</p> <p class="ql-block">一位老人站在一幅描绘公鸡和牡丹花的国画前,他穿着深绿色的T恤,右手拿着画笔,似乎在讲解或展示这幅画。背景是一幅水墨画,画中有松树和竹子。他一边比划,一边笑着解释:“你看这牡丹,花瓣要画得有层次,不能太死板,得有点风动的感觉。”旁边的人频频点头,有人还拿出手机拍照,说要带回去好好研究。他的讲解不疾不徐,像是在跟老朋友聊天,又像是在传授一门家传的技艺。</p> <p class="ql-block">一位穿着蓝色上衣的中年男子站在一幅水墨画前,画中是一只色彩斑斓的公鸡,姿态生动,显得非常有活力。他不时后退几步,眯着眼观察画面,再走近添上几笔。旁边有人问他:“这鸡的羽毛怎么画得这么活?”他笑着说:“其实也没啥诀窍,就是多看、多练,画多了自然就有感觉了。”他的语气轻松,却透着一股认真劲儿,仿佛每一笔都带着几十年的功力。</p> <p class="ql-block">一位身穿深色上衣的老人站在一幅大型国画前,手中握着画笔,正在细致地描绘画面。背景墙上挂着已完成的国画,画面中公鸡和花卉色彩鲜艳,显示出老人对艺术的热爱和精湛的技艺。他神情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只剩下画笔与纸张的摩擦声。有人悄悄走近,他也不恼,只是轻轻说了一句:“别打扰我,我正画到兴头上呢。”</p> <p class="ql-block">两位老人和一位年轻女性站在室内,手持一幅写有“平安喜乐”字样的书法作品,背景墙上挂着一幅描绘花鸟的国画,画面中有公鸡和花朵,右侧还有一张照片和一些装饰品。大家围在一起,有人提议合影留念,于是纷纷站好位置,摆出最自然的笑容。那幅“平安喜乐”被高高举起,像是对这场笔会最好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图片展示了几幅书法作品,上部是草书,下部是隶书,书法作品背景为浅色纸张,书法作品旁边有红色印章。有人轻声念着上面的字,有人则在讨论哪种字体更有韵味。一位老人笑着说:“草书如风,隶书如山,各有各的美。”另一位则点头附和:“是啊,写字就像做人,既要潇洒,也要稳重。”大家听了都笑了,仿佛这不仅是一场笔会,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