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5年6月25日,青甘大环线之旅第6天,沙尘天气。清晨从敦煌出发,沿G3011(柳格高速)一路向东北方向前行,到达瓜州双塔互通枢纽后折向东南,汇入连霍高速,前往嘉峪关。</span></p> <p class="ql-block">驶入G3011</p> <p class="ql-block">G3011</p> <p class="ql-block"> “飞天”不愧是敦煌最出名的符号之一,几乎代表了敦煌艺术,成为敦煌的Logo。因此,连马路边上的路灯上都设计的是“飞天”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敦煌,今后还会再来的!</p> <p class="ql-block"> 出敦煌不久,出现了西北地区尤其是河西走廊戈壁、荒漠屡见不鲜的沙尘暴,天空逐渐被沙尘笼罩,视线在模糊中延伸。沿途可见路标不断提示着嘉峪关的方向,瓜州南、G30、甜水井、张掖、兰州等地名串联起这条纵贯河西走廊的交通动脉。车辆缓缓前行,在低能见度中感受这片土地的辽阔与苍茫。</p> <p class="ql-block">沙尘在公路上施虐</p> <p class="ql-block">沙尘在公路上施虐</p> <p class="ql-block">沙尘在公路上施虐</p> <p class="ql-block">沙尘在公路上施虐</p> <p class="ql-block"> 从瓜州南出口驶出,打卡“大地之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途中驶出高速,10分钟车程就到了“大地之子”雕塑。这座静卧于沙漠中的巨形婴儿塑像,是由当代雕塑家、清华大学教授董作宾创作的,位于甘肃酒泉瓜州县215国道旁,距离敦煌市区170公里。婴儿蜷卧于大地的姿态,呈现绝对的脆弱感和依赖感。广袤的戈壁与渺小的婴儿形成强烈的对比,仿佛在诉说着人类与自然的永恒联系,时刻提醒我们要敬畏自然,保护自然。我们站在雕塑前合影留念,感叹艺术与荒漠的奇妙融合。由于当天大风狂作、沙尘飞扬,走路都有困难,我们匆匆下车拍照后继续驶入G3011前往嘉峪关。上车以后,我们思考,难怪董作宾教授要在茫茫戈壁上创作这样的雕塑,结合今天的天气,就更能够理解他的良苦用心了。</span></p> <p class="ql-block">尽管今天狂风大作,还是有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拍照</p> <p class="ql-block">尽管今天狂风大作,还是有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拍照</p> <p class="ql-block">尽管今天狂风大作,还是有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拍照</p> <p class="ql-block">尽管今天狂风大作,还是有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拍照</p> <p class="ql-block">风雨者,董作宾教授创作,是向坚韧的丝路行者致敬。因风太大,没有下车。照片为车上所拍。</p> <p class="ql-block">无界,董作宾教授创作,又名“海市蜃楼”,与大地之子、汉武大帝共同构成“戈壁艺术长廊”三件套。以超现实的白色钢构,诠释丝路文明的精神幻境。因风太大,没有下车。照片为车上所拍。</p> <p class="ql-block">汉武大帝雕像,以震撼的视觉语言,重新诠释汉武帝开拓西域的历史功绩。因风太大,没有下车。照片为车上所拍。</p> <p class="ql-block">重新驶入G3011前往嘉峪关</p> <p class="ql-block">重新驶入G3011前往嘉峪关</p> <p class="ql-block">重新驶入G3011前往嘉峪关</p> <p class="ql-block">重新驶入G3011前往嘉峪关</p> <p class="ql-block">重新驶入G3011前往嘉峪关</p> <p class="ql-block">到达瓜州双塔互通枢纽后折向东南,汇入连霍高速,沿连霍高速向东南,前往嘉峪关。</p> <p class="ql-block">G30(连霍高速)</p> <p class="ql-block">G30(连霍高速)与右侧的312国道并行</p> <p class="ql-block">G30(连霍高速)与312国道、兰新高铁并行</p> <p class="ql-block">G30(连霍高速)与312国道、兰新高铁并行</p> <p class="ql-block">G30(连霍高速)与312国道、兰新高铁并行</p> <p class="ql-block">G30(连霍高速)与312国道、兰新高铁并行</p> <p class="ql-block"> 看到铁人大道路牌时,不禁想起“铁人”王进喜来,玉门到了。曾经的“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新中国的建设者,如今依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下午迎来了今天的主角嘉峪关,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的历史重镇,几乎被每一个上过小学的中国人所熟知。作为一个地道的甘肃人,已经过了花甲之年,第一次来嘉峪关,说起来有点惭愧啊!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这座因万里长城而闻名的历史重镇,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地处祁连山与黑山(马鬃山余脉)之间的峡谷地带,扼守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素有“河西第一隘口,天下第一雄关”之称。嘉峪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5年,是明万里长城西端的起点,与东端的山海关遥相呼应,共同承担着抵御游牧民族入侵,保重商旅安全的重要职能。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因酒泉钢铁集团建立而兴起,成立嘉峪关市,是我国第一个不设区、县的地级市,是西北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为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站在关城前,“万里长城——嘉峪关”的石碑映入眼帘,我们在此合影留念,感受那份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城墙高耸,飞檐翘角下是斑驳的砖石,诉说着数百年的风霜雨雪。走进西城门,五伏五券的拱券结构令人惊叹古代工匠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嘉峪关关城由内城、翁城、罗城、外城组成,呈梯形结构。标志性建筑有光化楼、柔远楼、嘉峪关楼,三座城楼雄距关城,飞檐斗拱,气势恢宏。箭楼、敌台沿城墙分布,体现严密的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到这里,今天的行程已全部结束。回顾今天旅程,早上从河西走廊最西端的“艺术之都”敦煌启程,到达河西走廊最狭窄的“咽喉锁钥”、万里长城第一关嘉峪关,深切体会了穿越戈壁的艺术与历史之旅,体会了真实的沙尘暴天气,尤其是二位亲家,沙尘暴只是听说过,作为广州人,从未亲眼见到、亲身体验过如此的极端天气,不过,对于她们而言,今天既看到了河西走廊的真实地貌,了解了河西走廊厚重的历史文化,也亲身体验了西北的天气变化,也算得上是“不虚此行”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