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单县的街巷乡间,有一抹蓝色总在关键时刻点亮希望。他们不是天生的勇者,却总在危难前选择挺身而出;他们来自市井寻常处,却用专业与热忱筑起守护家园的坚固防线。这就是单县蓝天应急救援协会——一群扎根乡土的普通人,用日复一日的坚守,把“奉献”二字写进了每一次出队的脚印里。</p><p class="ql-block">一、磨剑数年,只为危难时的挺身而出</p><p class="ql-block">成为单县蓝天的一员,意味着要跨过一道道“硬门槛”。从报名到正式执证,两年的淬炼是标配,每一滴汗水都在为生命救援积蓄力量。</p> <p class="ql-block">(一)体能打底,向极限要战斗力</p><p class="ql-block">每日5公里越野、负重攀爬、水域耐力训练……队员们用“自虐式”训练对抗救援现场的未知风险,只为在山野搜救时能多跑一米,在洪水围困时能多撑一刻,更在落水救援等紧急场景中具备快速反应、高效施救的体能基础。</p> <p class="ql-block">(二)技能筑基,用专业护生命周全</p><p class="ql-block">心肺复苏、绳索横渡、舟艇操控、无人机侦察、消防器材操作……协会联合单县红十字会定期开展专项培训,尤其强化防溺水救援、消防应急与急救技能演练,从理论到实操逐个过关。如今,90%以上队员持有急救员证、水域救援证等专业资质,这些证书不是摆设,是暴雨中托举婴儿时的沉稳,是落水现场快速施救时的精准,是火灾面前逆向冲锋时的果敢,更是校园培训中手把手教学的底气。</p> <p class="ql-block">(三)铸魂于信念,抗险凭热爱</p><p class="ql-block">救援从不等于“冒险”,但风险从未缺席。队员们见过跨省深夜搜救时的山体滑坡,遇过汛期冲锋舟的引擎骤停,更亲历过落水救援中与激流的角力、火灾现场高温浓烟的炙烤,却没人因此退缩——“穿上这身蓝,就不能让乡亲们失望”,这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p><p class="ql-block">二、逆行出征,用行动答好“守护考卷”</p><p class="ql-block">在单县人心里,“蓝天来了”四个字,就是定心丸。多年来,这支队伍的身影出现在每一次需要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2020年新冠疫情突袭,协会第一时间组建消杀突击队。队员们背着30斤重的弥雾机,连续45天穿梭在社区楼道、校园教室、农贸市场,日均步行3万步,累计消杀面积超200万平方米。有人手套磨破了手,有人消毒水浸烂了脚,却笑着说“能让老乡们踏实开门,值!”</p> <p class="ql-block">2021年郑州暴雨,单县蓝天的6名队员带着冲锋舟、救生衣星夜驰援。在齐胸深的洪水里,他们用身体探路,把被困的老人背到高地,给获救的孩子喂热水,连续72小时没合眼,累计转移群众200余人。一位队员在日记里写:“听到河南老乡说‘谢谢山东人’,再累都忘了。”</p><p class="ql-block">而在更多不为人知的日常里,他们的守护从未缺席。</p> <p class="ql-block">2022年6月8日晚,西关七队门口两间门市因电线老化突发火灾,火光伴着浓烟窜起近两米高。协会接到报警后,12名队员携带灭火器、破拆工具火速赶到,一边疏散围观群众,一边架设水枪压制火势,仅20分钟就控制住火情,避免了火势向周边商铺蔓延。清理现场时,队员们的制服被火星烧出好几个洞,却只顾着提醒商户“赶紧检查线路,安全第一”。</p> <p class="ql-block">也是这一年,队员们在执行任务返程途中,路过北环路时发现一辆小轿车引擎盖冒起浓烟,司机被困于车内。队员们立刻停车,取出随车携带的灭火器冲上前,熟练地拔掉保险销、对准火源喷射,很快将初起火灾扑灭。等交警和消防赶到时,队员们已悄悄离开,只留下被救司机在原地念叨着“多亏了这群穿蓝衣服的”。</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19日,向阳路路口一辆货车陷入泥坑堵塞交通,队长郭彦成、吴爱军等5名队员带着拖车绳赶到,趴在泥地里挂钩、合力推车,半小时就让道路通畅;去年夏天,东沟河一名少年贪玩溺水,正在附近训练的队员王磊、张超听到呼救,纵身跃入水中,仅用3分钟就将孩子救上岸,又通过专业急救让孩子吐出积水,避免了悲剧发生。事后孩子家长送来锦旗,队员们却摆手说:“这是我们该做的,以后可得看好孩子。”</p><p class="ql-block">三、扎根乡土,让公益温暖每个角落</p><p class="ql-block">对单县蓝天来说,救援是责任,守护更要“未雨绸缪”。这些年,他们把公益的种子撒遍了城乡,尤其将防溺水与急救技能培训作为重点,织密校园安全网。</p> <p class="ql-block">(一)校园里的“安全课”:每年3月至9月,协会都会制定详细的“校园防溺水攻坚计划”,组织队员走进全县32所中小学、46所幼儿园,实现乡镇学校全覆盖。课堂上,他们用动画演示溺水原理,拿人体模型手把手教心肺复苏,还在操场模拟“落水救援”——队员扮演溺水者,让学生们练习如何递竹竿、抛救生圈,现场纠正“手拉手救援”等错误做法。在单县实验中学,“蓝天杯”防溺水知识竞赛已连续举办6届,学生参与率达100%,不少孩子说:“蓝天叔叔教的本事,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提醒身边人。”</p> <p class="ql-block">(二)乡村里的“暖心包”:</p><p class="ql-block">在浮岗镇朱庄村,队员们每月都来“摆摊”——给老人免费理发,为留守妇女讲防火知识,教村干部用AED。针对农村孩子暑期溺水高发的问题,他们还在村头池塘边设立“防溺水警示牌”,用大喇叭循环播放方言版安全提示,让“远离野泳”的意识走进家家户户。</p><p class="ql-block">(三)社区里的“应急站”:</p><p class="ql-block">协会在3个街道设立了应急物资点,存放灭火器、急救包等设备,队员们义务担任社区应急指导员,教居民们怎么用、怎么救,把“自救互救”的理念种进了寻常日子。</p> <p class="ql-block">(四)企业的安全,是员工的平安,更是一方产业的安稳</p><p class="ql-block">就像他们曾在单县的街巷乡间,用蓝色身影点亮无数困境中的希望——冲进火场时的逆向冲锋,跃入激流时的果断托举,趴在泥地里推车时的默默较劲……如今,单县蓝天应急救援协会带着同样的热忱走进厂区,把那些从生死一线攒下的“保命本事”,变成企业安全生产的“护身铠甲”。</p> <p class="ql-block">这支队伍里,有开超市的老板,有跑运输的司机,有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没有工资,救援装备自己掏钱买,出队的油费自己贴,有人一年光在这上面就花了两万多。问他们图啥?队员李大姐的话很实在:“上次救了个落水的孩子,他爸妈给我磕了个头,那时候就觉得,啥都值了。”</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单县蓝天应急救援协会——一群用平凡守护不凡的人。他们的蓝色制服上,没有耀眼的勋章,却沾满了泥土与汗水的芬芳;他们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却写满了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未来,他们还会继续穿着这身蓝,走在守护单县的路上,因为他们知道:所谓英雄,不过是平凡人,多了一份“不让家乡受委屈”的执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