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磨的往事

邓金贵

<p class="ql-block">人老不能闲吃饭,没事也要找事干。一说找事干,动不动提起小当年。今天想起个驴推磨,连牵带挂一道路的事,拉拉扯扯,都有缘故。子丑寅卯,不说出来,恐怕留下遗憾。</p><p class="ql-block"> 自然经济状态下,使唤驴拉上磨转圈,是磨面粉的一种方式,小户人家十天半个月,大户人家三五天,祖祖辈辈离不开,上世纪八十年代陕北还在延用,直到九十年代,随着电送进农家,才陆陆续续收刹。</p><p class="ql-block"> 现代化的今天,推磨的老故事一个接一个。先复原一下磨的概念,这是一种石器,由石头打磨成圆形的上下两扇吻合在一起为一盘,一条条射线沟槽叫磨齿,中间凿二个圆孔用来进谷物。下扇固定轴,上扇转动,面粉顺齿流出。磨有大有小,有薄有厚,根据用途选定,小磨用人工推,磨齿五方,一方九齿,直径一尺五六。中型磨七方,直径一尺七八至二尺一二,一般用驴拉。 大磨九方,(油磨)直径二尺三,必须用双驴、双骡子才能拉动。磨好不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人家的面子,也直接影响效率。做磨的石材有讲究,一般选择颗粒结构的坚硬石头,宁夏太阳山石,俗称西石,为最好。</p><p class="ql-block"> 因为好石头稀有,加上运输条件限制,记得我的村子里那时候只有一合磨,冬闲时,尤其是一到逢年过节,全村人抢磨,经常要排队,一家连一家,一天也不停工。农业生产合作化时期,白天要参加集体劳动,只好利用一早一晚推磨。记得早晨母亲把驴套上磨,谷物放在磨上,让毛驴拉磨转圈圈磨面,她便回家做早饭去了,我帮他看推磨。从小时记得,推磨不是一个好差事,驴拉磨转圈圈,人不时的往磨眼拨料,一不注意会空转。收料的同时人跟着毛驴转圈圈,有时头晕眼花。其间,还要不停的用箩子箩面,一刻都不能停下来。转一圈又一圈,没完没了,一直转的把料磨完为止,现在想起来都心怯。</p><p class="ql-block"> 推磨时有一个要令,必须把拉磨牲口的眼睛蒙起来,一是防止转圈晕,二是防止偷吃。记得我家那头毛驴,拉磨不肯出力,还学会偷吃东西。当听见你不作声,他就站下偷偷吃一口,气的我赶忙抽打几鞭子,它又乖乖的继续拉磨。毛驴晚上吃了一夜草料,临套磨时又给喝了一肚子水,拉磨的过程不是拉屎就是撒尿。整个磨坊臭气熏天,很折腾人。拔磨,收料,稍不小心被驴屎驴尿滑个背仰朝天,哭笑不得。回忆起推磨是我少年时期最不想干的一种活。自古以来,推磨就是苦差事,陕北民歌《推炒面》就有关于推磨的内容,比如:三升燕麦二两盐,我给我男人堆炒面。三转四转推不下一点面,七转八转才一掬。粗箩箩来细箩弹,还怕男人说不然。白驴推来黑驴换,鸡叫狗咬推不完…。</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年冬天,临近春节,家家户户要磨过年麦子,抢不上磨我跟上父亲去附近村子磨面。腊月寒风冽凛,冻的我浑人发抖,磨面过程,不停的拨料。收料,萝面,当把面磨好了,把手足冻的都裂缝了,鲜血直流,回想起小时推磨确实是个苦差事。我这还算好的呢,听说,一户人家的驴被生产队没收了,只能人工推磨,农村人叫手抱磨棍。气不过,他也唱信天游,半夜鸡叫天不明,现在有理说不清。临年腊月二十八,手抱磨棍因为啥?</p><p class="ql-block"> 那是个生产水平实在低下的年代,凡是面食类的食品都要用到石磨,荞麦,玉米,小麦,彦麦,都要用石磨磨成面粉,过年做豆腐也需要石磨磨。直到了八十年代以后,村里有了米面加工厂,能碾米,磨面粉,磨豆腐,有了专门的机器。石磨慢慢就退出了历史舞台,祖祖辈辈尊为卧龙的石磨也静静的歇下来了。</p><p class="ql-block"> 石磨和推磨,伴随人生活千年万代,劳苦功高,我们这代人成了那个时代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连我们的过去都是永久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磨,越磨越薄,换了一合又一合,磨过的面养育了祖祖辈辈的人,承载了历史,创造了文化,培养了一种精神。不论岁月变迁,伴随着我们一路走来!</p><p class="ql-block"> 2025年盛夏写于西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