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丹巴县红5军政治部旧址 丹巴县红军政治部旧址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写作时间:2025年7月8日</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康永春</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0日,我们从达维红军会师地赶到30里外的沃日土司官寨。这里是乾隆年间收复大、小金川浴血奋战的地方,现在是国家文物,又赶路1个多小时到达丹巴甲居藏寨。这里已经成为收费旅游景点,我们老年人登记即可办理入住。导游安排我们入住在二村故事客栈,体会一下藏族人的日常生活。第2天一早,嘉绒藏族老板为我们预备了可口的早餐:酥油茶、玉米饼、稀饭、鸡蛋。</p><p class="ql-block">以前我只知道红军长征途中刘伯承与彝族同胞小叶丹结盟,小叶丹7天7夜护送红军走出大凉山地界,便于渡江北上。不知道红军长征途中还走过四川丹巴甲居藏寨。不止是经过,还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为此既感到意外惊喜,又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汗颜。红5军政治部旧址和陈列馆就在我们入住的甲居藏寨二村村口。</p><p class="ql-block">用过早餐,我们出发去寻找。一路上看到不少红军长征的标语和宣传画,就是这里了!</p><p class="ql-block">甲居藏寨红5军政治部旧址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聂甲乡甲居二村村口。红5军在长征期间设立的政治部所在地,见证了红军在丹巴地区的革命活动和汉藏民族的团结。</p><p class="ql-block">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丹巴,这里成为红军在丹巴活动的中心,红军在此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丹巴苏维埃政权和各级群众组织。并组建了第一支藏族红军武装——丹巴藏民独立师。2000多名丹巴藏族儿女参加红军,支持革命事业。1936年7月,红5军与31军91师组成右路纵队北上抗日。</p><p class="ql-block">我们走到大门口,看到这是由一座石砌四层藏式民居和一座石砌十五层碉楼组成的四合院。占地约550平方米。碉楼由巴旺土司下属的头人提供。原为储存粮食的组合碉楼,易守难攻,适合防御和储粮。藏式碉楼融合了民居与碉楼的特色,体现了嘉绒藏族在生存条件恶劣情况下的的建筑智慧。院内进去右边是碉楼,对面和南面由院围墙为基础,像北方汉族的土炕一样,砌起来上面放着小炕桌,是政治部工作人员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走进碉楼感觉它的建筑异常坚固,光线略暗。会议室里有马克思、恩格斯的画像,红军军旗,办公桌上摆着公文、档案,另一面墙上是红军长征的线路图。周边还有长枪、大刀。碉楼窗户很少,但有不少射击口,内大外小。这里有政治部主任李卓然的办公室兼卧室,门楣低得人要弯腰才能进去。</p> <p class="ql-block">二村村口的红军长征路上的群雕</p> <p class="ql-block">群雕介绍红军两次进入丹巴</p> <p class="ql-block">红五军团政治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大门的左边写着丹巴县红5军政治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大门的右侧写着丹巴县红军旧址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丹巴甲居红五军政治部旧址简介</p> <p class="ql-block">院内的藏式碉楼,用厚重的石头垒砌而成,坚固异常,易守难攻。</p> <p class="ql-block">从另一个角度看碉楼</p> <p class="ql-block">红军在院里挖的水井</p> <p class="ql-block">当地藏民为纪念红军种下的石榴树,象征民族团结</p> <p class="ql-block">碉楼办公室内悬挂着马克思、恩格斯的画像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军旗</p> <p class="ql-block">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李卓然简介</p> <p class="ql-block">李卓然居室</p> <p class="ql-block">杨克明居室。曾任红5军政治部主任,1937年与董振堂军长在高台战役中壮烈牺牲。</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在丹巴活动情况草图</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红军在丹巴的几次战斗简介</p> <p class="ql-block">步枪被展示在玻璃罩里</p> <p class="ql-block">射击孔内大而外小,有利于防守。</p> <p class="ql-block">射击孔在碉楼里排列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机枪</p> <p class="ql-block">大刀</p> <p class="ql-block">机要室内的电台</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政治部档案</p> <p class="ql-block">部分档案内容</p> <p class="ql-block">我也拿起大刀练一把,好重啊,让我想起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红5军政治部旧址留念</p> <p class="ql-block">嘉绒藏族的碉楼,记载着红5军在丹巴的战斗历程</p> <p class="ql-block">崇山峻岭之中的甲居藏寨,现在是川西旅游的一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细看藏族建筑非常别致,而脑子里想的全是红5军长征在丹巴的战斗经历。参观中对于表述中的红5军和红五军团一直有疑问。经DeepSeek (深度探索)查询给予如下解释。</p><p class="ql-block">丹巴藏寨的红5军政治部旧址与红五军团旧址是同一历史机构的不同表述,但需注意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1. **机构名称辨析** </p><p class="ql-block"> - **红五军团**是红军长征时期的正规编制(属红一方面军),而**红5军**是红四方面军的番号(由原红五军团改编而成)。丹巴藏寨的旧址属于红四方面军时期的红5军(1935年后),而非早期的红五军团(1931-1935年)。</p><p class="ql-block">2. **李卓然的任职情况** </p><p class="ql-block"> - 李卓然在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调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未直接担任红5军政治部主任**。 </p><p class="ql-block"> - 红5军政治部主任在1935-1936年间的确切人选存在争议,可能为**曾日三**(1936年牺牲)或**杨克明**(1937年牺牲),但需进一步考证原始档案。</p><p class="ql-block">3. **历史背景补充** </p><p class="ql-block"> - 红五军团(原宁都起义部队)在1935年7月改编为红5军,归红四方面军指挥。丹巴藏寨的旧址反映的是这一时期(1935-1936年)的活动,与早期中央红军的红五军团驻地(如江西、湘江战役旧址)需区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