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今年98——唯一能给她的,只有陪伴

许昌解淑云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岁月的长河中,我已奔七。如今,每日的时光,都倾注在了九十八岁的老母亲身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做了两次大手术,一次是换了个股骨头,一次是脊柱裂了打的骨水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医院里,我是母亲的镇痛棒。如果我不在她身边,她就大声呻吟不止,让同病房的人都无法休息。只要我在她身边,她说她哪都不痛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还是她的催眠师,晚上如果我不挤在她的病床上,她就不睡觉。她说我不挤着她她睡不着。逗得同病房的人都笑她。因为护士不让我和她挤一张病床上,说她刚动过手术,怕碰到伤口。但母亲却说,我不躺她身边她睡不着。说了也怪,我只要躺她身边,她能摸到我,很快她就会呼呼大睡。同病房的人都说,你妈算是依赖上你了。所以她每次住医院,我一定是那个送她去医院,然后陪护到出院的人。尽管她有六个子女,但大都是小弟我们俩陪护最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次动完手术,在我们姐弟的细心照顾下,母亲都能很快恢复自理。她自己能做的事都尽量自己做,洗脸、刷牙、上卫生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前母亲身体好的时候,让她到我家来住,她总是说:年龄大了,哪也不去了。你没听人常说:70不留宿,80不留饭。我都90多了,万一有事了,就回不来了。怎么劝都不来我家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知道怎的,连着动了两次手术,她反而想开了,也愿意到我家来住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家,晨曦微露,我便起身。因为母亲耳朵听力不好,也不怕惊扰了母亲那浅浅的睡梦。就先为母亲倒便盆,再为母亲准备刷牙洗脸的水,然后再摆放好洗脸时要坐的凳子。一切安排就序,我才开始做早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最爱的口味,早晚必须要有老三样:馍、菜、汤。馍必须是软乎的,好咬好咀嚼,莱里必须要有肉最好是红烧肉,汤里必须有山药或红薯南瓜之类的,要有捞头儿。中午饭只要不是汤面条,其他的也都行。她的最爱是烩菜,里面要有肉、有豆腐丸子青菜和粉条。只要吃烩菜,她都会说,我只要看到这烩菜,就会有以前过年的感觉。所以吃起来格外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因为味口好,在我家三个多月的时候,体重竟然增加了十三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母亲准备一曰三餐,是我最用心的时刻。熬一碗温热的粥,恰似我对母亲深深的眷恋。炒一盘香气扑鼻的菜,我从来认为它不只是食物,而是为不识字的母亲用柴米油盐写给她的情书,从而唤起她记忆深处最温柔的具象。她每一口缓慢的咀嚼,都让我心中涌起无尽的柔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午后的阳光洒在屋内,我陪伴着母亲坐在窗前。我们一起看着大路上因去胖东来天使城而排起的来自全国各地、各式各样的车队。她时而问我那是什么车,怎么比其他的车高,时而又自言自语的说:怎么买那么多东西,几十袋子,能吃得完吗。一会儿又问我,他们都买的啥,他们那里没有吗。<span style="font-size:18px;"> 她的眼神有时迷茫,有时又透露出往昔的明亮。</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了傍晚,电视里有几个地方台的戏剧频道开始了整场戏的播出,母亲的视线就再也离不开屏幕。她最爱看古装戏曲。在她的感知里,古装戏曲的魅力,也许是在于它是时光淬炼的瑰宝,是千年文明在方寸舞台上的惊鸿一瞥。水袖一扬,便是山河万里;鼓点一起,便见爱恨千秋。那浓墨重彩的妆容下,藏着百转千回的故事——帝王将相的权谋、才子佳人的痴缠、忠臣义士的赤胆,皆在咿呀的唱腔里流转。有时候她会一边看一边为我们讲解戏中的剧情和人物,不管我们听不听,她都会自己陶醉其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晚上过了九点,母亲会很自觉地去洗漱睡觉。当我为母亲整理好被褥,看着她安然入睡,心中才稍感踏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老了,总爱回忆往事。我这个年轻老人,侍奉着98岁的老老人。免不了在一起会回忆往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忆起往事,总能浮现母亲年轻时我小时候的艰辛与人情冷暖——它是岁月沉淀下的生命智慧,也是代际间最珍贵的传承。我们娘俩常忆起<span style="font-size:18px;">、物质匮乏时期的困</span>顿岁月。正是那些经历塑造了我们两代人都“惜物知足”的生存智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常忆起在老家时的人情世故。有油锤奶奶“借一勺面粉的恩情”,有被“邻居偷走衣服和用具的无奈”,有秋玲姑姑“送一捧芝麻的情义”,有村上恃强凌弱者的因果。在农村里的那一桩桩,一件件往事,实则是农耕文明的人际教科书。它传递着最朴素的处世之道:既有“滴水恩涌泉报”的厚道,也有“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警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近一个世纪的经历,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当我们学会倾听苦难背后的生存智慧,就真正读懂了母亲那一代人藏在皱纹里的密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有很多时间,当我需要时间备课和写点东西时,她会轻轻走到我身边,没声没息地坐下来。看着我伏案工作。开始很不习惯,慢慢也就习惯了。可能是年老的女人都会这样吧?身子愈来愈弱,脚步愈来愈轻,神情愈来愈退缩,也就是说,人逐渐逐渐会退为影子。所以她才需要陪伴,需要关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侍候母亲的日子,虽琐碎而疲惫,却也让我在这漫长的时光中,领悟到生命的轮回与坚守。曾经,母亲是我的依靠,为我遮风挡雨;如今,我成为了她的港湾,给予她温暖与安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岁月无情,却也有情。它让我在古稀之年,更加珍惜与母亲相伴的每一刻。在这日复一日的侍候中,我读懂了责任,更读懂了爱。生命或许会逐渐走向终点,但这份母女情,将永远在岁月中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龙应台曾在《天长地久--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此生唯一能给的,只有陪伴。而且,就在当下,因为,人走,茶凉,缘灭,生命从不等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