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逛完溱洧水城,走进新密古县衙。</p> <p class="ql-block">新密古城始建于隋代,现存明清时期建筑群,核心区面积1.54平方公里。城内保留密县县衙、城隍庙、法海寺等完整建筑格局,其中密县县衙被称为"中华第一衙",延续使用1400余年。2023年考古发现新密古城寨遗址夏代宫殿建筑群,揭示了该地区自龙山文化晚期延续至今的城建传统。</p> <p class="ql-block">古城采用传统营城理念,现存三进四合院式密县县衙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坐北朝南布局,前堂后宅结构完整保存194位县官任职记录。城隍庙与法海寺形成宗教建筑群,保留明清时期斗拱梁架与琉璃构件。街道系统延续隋代"宽街窄巷"特征,主街宽8米,巷道宽3-4米。</p> <p class="ql-block">2023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溱水东岸台地发现夏代宫殿建筑群,核心为1800平方米的1号夯土台基,表面分布规律柱洞,东侧存配套夯土遗迹</p><p class="ql-block">。建筑群采用南北排房、中部庭院、东西回廊的复合结构,将中国四合院建筑史追溯至夏代,该发现入选河南省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p> <p class="ql-block">新密法海寺,这座始建于北宋的千年古刹,如今依然矗立在新密古城中,与城隍庙相邻。寺内现存清代的山门和大雄宝殿,以及宋代的石塔,都是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这个新密老城尽人皆知的谚语,说的是新密老城的两个老景——城隍庙的琉璃影壁和法海寺里的玉石塔。假若你来到新密老城,和老城人聊起老城往事,老城人会不自觉地向你讲述老城城隍庙前的琉璃影壁和法海寺里的玉石塔,那神色,绝对是崇敬和陶醉——因为,那曾经是新密的风景。但毫无疑问的是,那崇敬和陶醉的神情里又带着无尽的惋惜——因为,这两个被新密人视为镇城之宝的宝贝,早已“香消玉殒”,只是老城人心中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中国天文博物院位于登封市告成镇北的阳城遗址西南角,它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星台为依托。观星台是世界上沿用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古天文台,周围还分布着夏代都城——王城岗遗址、春秋战国至汉代阳城遗址、东周阳城冶铁冶铜遗址等。</p> <p class="ql-block">周公测景台用青石制作,分台座和石柱两部分;台座上小下大,呈梯形锥体,四边稍有偏斜,各边宽窄不等,台底最宽面1.88米,最窄面1.68米,台座上沿四边宽在0.96米左右,台座上面成正方平面,石柱置中间,高1.96米,宽0.46米,厚0.22米,连同台座通高3.91米,石柱为表,台座为圭,石表南边刻有“周公测景台”五字,正楷书,大小尺许,石表距台座北沿连同台底边在内约0.7米,是中国古代立八尺表,土圭测景的遗制。</p> <p class="ql-block">观星台由盘旋踏道环绕的台体和自台北壁凹槽内向北平铺的石圭两个部分组成,台体呈方形覆斗状,四壁用水磨砖砌成。观星台北侧的石圭用来度量日影长短,所以又称“量天尺”。观星台是科学、宗教与政治相互作用的产物,因其独特的设计而成为元代天文学高度发达的历史见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