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第二周阅读

我心向阳

<p class="ql-block">  《农历的天空下》是一本精致隽永的书籍,内页分别对应着春夏秋冬的绿色、红色、橙色和蓝色,插图精美,契合着相应的季节和意境。</p><p class="ql-block"> 它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介绍了每个节气的释名和三候,让我们在先民的智慧中感知自然力量的伟大和轮回。</p><p class="ql-block"> 立春,向暖。彼时,屋外的世界依然萧条,满目枯黄,北国的春总是姗姗来迟,但在极细微处,植物已然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它们往往比人类更敏锐地感知着这个世界,顺应着节气如期生长。自立春始,凛冬散尽,坚冰消融,苍山着绿,草木初生,春寒料峭的清晨,那枝头不知何时已缀满了密密匝匝的蓓蕾,一切都似卯足了劲,蓄势待发,可是要将这积攒了许久的精气神儿,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倾其所有挥洒净尽。一场春风化雨,淡柳如烟,桃花初绽,苔痕阶绿,杏花疏影……那些先花后叶的草木争先恐后地登台亮相,按捺不住奔赴一场春日的浪漫约会。光秃秃的枝头,突然绽放出无限润泽与饱满明艳的花朵,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一切都是欣欣然的样子。站在春天里,我们都是一棵渴望开花的树,即使谦卑得像一棵草,也渴望开出最灿烂最美丽的花,因为春是开始,是希望。</p><p class="ql-block"> 小满未满,万物可期。草木到了这个时候,逐渐开始变得饱满充实起来,尤其是麦子开始灌浆,放眼四野,麦子皆是亭亭玉立的模样,像一支支利剑,傲然挺立,直指苍穹,空气里氤氲着着麦子淡淡的清香,风吹过后,麦浪起伏,彩蝶蹁跹。作为北方人,对麦子总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儿时满满是和麦子有关的记忆,对小麦的热爱是刻在骨子里的。秋天播下,来年夏天收获,麦收时,学校还会放几天忙假,我们总是随在大人的身后捡麦穗儿,扛麦垛儿,学着大人的样子拿起镰刀割麦,那时候麦收就是农人们最兴奋、最隆重的一件事情,炽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男女老少挥汗如雨,“虎口夺粮”抢收麦子的场景恍如昨日。在我的记忆里,小麦是最坚韧最无私,它无惧风欺雪压,只暗暗扎根,熬过北方漫长凛冽的寒冬,待翌年,春寒料峭之际,悠然醒转,仿若千军万马归来,声势浩荡,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自强不息。从最初的返青起身到拔节孕穗;由最初的嫩绿,浅绿,墨绿,浅黄到金黄,这景象怎能不叫人欢欣鼓舞?丰收的喜悦在每一个农人的心里悄悄滋长,小麦,它即将把珍贵最饱满的果实献给“青黄不接”的仲夏时节。夏天就这样不疾不徐,悄悄地一日日丰腴起来,大地繁盛,蝉声未鸣。</p><p class="ql-block"> 处暑,暑热渐敛,清秋将至。“处“的繁体字是“處”,恰是取象于一只老虎的盘踞。此时,炎热渐渐消退,秋意渐渐袭来,秋日的风景在广袤的北方大地渐次铺陈开来,放眼四野,葱葱茏茏,层层叠叠的绿,那样浓烈,它们在酷暑中感受凉意,从凉意中感受酷暑,她们在奋力地追赶着阳光,争分夺秒地与潜滋暗长的清凉赛跑。“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因为它们知道,如果此刻还没有开花,它们就成了毫无用处的野草,如果此刻不能把阳光和水分转为饱满的谷粒,他们就会成为秀而不实的荒草。我想起了五年级的课文《夏天里的成长》,“不热不长,不热不大”,夏天是植物生长最蓬勃最热烈的时节,因为这个时候,温度、湿度、光照等自然环境最为适宜。如果不牢牢抓住,就错过了一季。此时,也是农人们收获的季节,点点滴滴的辛苦劳作即将汇聚成累累硕果。草木令人警醒,人亦是如此啊,一旦错过了生长的黄金期,错过了少年时,就追悔莫及了。植物尚且如此清醒且努力,学子们更应该珍惜时光,奋力扎根,努力生长,日后方能成为参天大树。教师作为最特殊的农人,每年秋季这个时候也便开始了劳作、耕耘,等待着思想的种子在教室这块特别的土壤里萌芽、疯长。突然觉得原来我们的生活也是这般诗意,在耕种的季节里勤恳踏实,努力播种,是每一个农人的幸福。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就做什么,顺应自然。草木依着时令如期生长,我们又怎敢懈怠?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方能不负岁月,不负自己。 </p><p class="ql-block"> 圣经上说:“当你看到无花果树发嫩长叶的时候,你就知道夏天近了”。大自然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当用一颗柔软细腻的心去触摸,用一颗谦卑敬畏的心去聆听,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触和收获。</p><p class="ql-block"><br></p>

麦子

草木

生长

饱满

夏天

农人

时候

错过

处暑

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