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章氏故韵共话宗族文脉六

寻根章氏故韵,共话宗族文脉 六、东洲走亲 及公46世孙 章苗土 2025.7.13 记得去年年底,有东洲宗亲得悉长春(大章村)在建章氏大宗祠,当地族长派人(章旦峰夫妇)前来联络认亲,据说祖上来自大章村,族中尚有家谱记载和祖上流传,并在现场赠上现金万元于祠堂建设。当时鄙人也在场,了解到,该支宗亲出自长春章氏,但具体情况因年代久远而不明支系,本次前来主要目的一为认亲,二也为了解谱系情况。但因提供的信息实在太少,未能得到明确解答,所幸听前来宗亲讲,族中老谱尚在,平时由老族长保管,视若生命,不轻易示人,故相约在适当的时候前去拜访。 今年6月初,下坞门新法、管村建明、長春啟炎、寿春等与我相约前往东洲,是日阴雨,旦峰等宗亲早早的就等在东洲横山嶠村口,中餐后大家一道前往华墅沙族长茂燦(字:小龙,及公43世孙)家。族长茂燦家坐落在华墅沙村中间,周边环境优美,他已早早的烧好茶水等候我们的到来。寒暄过后,族长将珍藏多年的族谱请了出来,我们一行带着崇敬的心情,点燭、上香、鞠躬,恭拜先祖,敬阅宗谱,祈先祖佑泽章氏裔孙兴旺发达。随着层层包裹慢慢揭开的瞬间,我们被一张略显老旧的谱图惊呆了,尤其新法、建明更是眼前一亮,这不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長春章氏峯公一脉吗?原来得来全不费工夫。 华墅沙《富春章氏宗谱》于民国三十三年甲申(1944)重修,整谱略显泛黄,宣纸印刷,但保存完好,左下有佑啟堂謹识。不知这个佑啟堂与大章村佑啟堂的渊源缘由。从《華墅沙章氏續修宗譜序》可以看出:富春章氏,望族也。自宋嘉祐间,由别驾允文公遷大源。始越十二傳,有峯公者,由大源分遷蔡家浦,尋徙橫山嶠。逮二十九世,國安公於遜清乾隆时,復由橫山嶠来遷兹土。”“华墅沙之有章氏,自国安公始。至家袞,素滙纂於大源。同治癸酉歲,橫山嶠刱議分修。光緒癸卯秋,華墅沙始設局而赓續之。迄今(1944)閱四十二寒暑矣。另据《续修横山峤章氏宗谱序》(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年>):吾宗有峯公一派,于康熙初,族祖天锦公为之修其谱,以后自为修辑,与吾族不相往来。远遭粤之乱,谱牒失守,祇有本支略可查考。伊族人有昧所自出之惧。壬申之冬,姪孙兆春路遇白鹤桥,与可茂相遇。可茂询及,知为同宗,历叙本源,云祖峯公。兆春还家,向予传述。予曰:“此蔡家浦派也,有谱牒可考。”至癸酉月望后,有伊族尊长廷楷及锡鲁、可茂等同到村,述其世数,确有次序,恳予录本支一派,以便週览,使为子孙者朝夕观省,庶不忘其所自出。予念同宗之谊,不辞劳瘁,细心纂述。自章成公后,以别驾公为长春始祖,历叙至峯公派下熙字行,凡三十七世,其行实、赞传一一登靡遗,缮为峯公下宗谱一册。又《重修章氏宗谱序》记载:沙洲章氏有二派:一出於峯公,一出於永迪。永迪之後,散居小扶二洲;羅列於华墅沙舆江北者,皆峯公之後裔,而俱祖始遷長春之允文公。 按华墅沙《富春章氏宗谱》记载,横山峤《章氏宗谱序》(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年>),东洲华墅沙及江北峯公派出自富春长春章氏友谅公裔下,谱系如下: 允文--英亮--觉--讷--舜之--友谅--士贤--德甫--和--之显--釲--峯(橫山嶠始迁祖); 长春章氏(大章村派)谱系: 允文--英亮--觉--讷--舜之--友谅--士贤--德甫--恭--之才--文华--梦麒--元礼--日升--仁甫--金--必成(大章村始迁祖)。 上述华墅沙《富春章氏宗谱》之佑啟堂与大章村佑啟堂的渊源缘由或许跟民国三十三年甲申(1944)重修时与长春章氏民国二十六年丁丑(1937)修谱一脉相承有关。 本次东洲走亲还有另一个惊喜,長春章氏谱一直没有允文公及以下几代的生卒年份,而华墅沙《富春章氏宗谱》则明确记载别驾公讳允文,宋嘉祐八年癸卯(1063年)正月十五卯时生,建佑(炎)三年己酉(1129年)三月十五日午时卒,享年67岁。这与我去年撰写的《富阳长春始迁祖宋杭州通判章(允文)公初探》一文所推断的允文公生卒年份要迟13年(原推测1050年左右,衡公1025年生,允文公为其次子),在没有其他可佐证的情况下,这个年份似乎可信,也解了我们后人一个疑惑。 那天老族长还跟我们说了其祖上流传的故事:说他们一支最早的太公是来东洲打工的,东洲一户姓郑的男主生了4个儿子,男主没了,后来人家将其夫人做介绍给太公,说这么一户人家你吃不吃的消,太公说,我打工的有的是力气,如果合适的话,没有问题,这样太公就赘住下来了,后面生有一个儿子,东洲章家就这样发起来了,现有人口四百多口,比他们郑姓四个儿子后人还要多,郑姓当时在他们那里也是大姓。这个说法在华墅沙《富春章氏宗谱》中也有记载。《記章鄭分祭之缘起》:我華墅沙始祖國安公,本居横山嶠,因赘蔡孺人於鄭宅。厥後,遂卜築焉。蓋孺人先適鄭,生四子,不幸夫亡子幼,難以成立,招公爲撫養。公入赘後,克勤克俭,家道日興,叨天之福,舉有一子曰永清。公撫字諸子,以飬以教,咸爲之讀書,次第婚配,勿問爲章爲鄭,一视同仁。比诸子俱克承家,公與孺人亦年邁,邀親族證明,將所有財産以五股均分,外提地六畝爲祭產,定名章鄭合祭;鄭氏得四股,章氏得一股,永遠接年照股輪流,以資祭掃。誠恐年湮代遠,子孙莫明原委,致乖舊谊,爰缀一言,俾後人展覧及之,知章與鄭雖屬兩姓,而先世實情同一家,須各體祖宗雅意,毋相猜嫌,永敦夙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