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四十多年前,在某单位工作的老李,由于经常下乡,走到哪里都有人请客,逐渐养成了喝酒的习惯,以至于后来回家也要喝酒,顿顿让妻子给他整几个菜,享受人间美好。有时兴致来了,还要邀请朋友们来喝,从中午吃喝到下午,从黄昏喝到深夜,一喝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可谓快意人生。</b></p><p class="ql-block"><b>然而时间久了,妻子却招架不住,酒席不能按时撤下,锅碗瓢盆洗不了,便心生怨恨,时不时跟他吵架,日子过得鸡飞狗跳。同事们看不下去了,劝他喝酒要有分寸,不要给家人添麻烦,邻居也来劝,提醒他喝酒耽误工作,年纪轻轻不能没了上进心,长此以往下去,会毁了自己的前程。他一边答应“知道了”,一边照样“今朝有酒今朝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天天沉醉在万丈红尘中,美名其曰:“享受生活”。</b></p><p class="ql-block"><b>三十多年前,他喝酒越来越没有节制,早上起来就喝,班也不上了,喝醉了就睡,醒了再喝,“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完全过上了唐伯虎的桃源生活。</b></p><p class="ql-block"><b>进入不惑之年后,他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不念及妻子多年的陪伴,也不可怜孩子的苦苦哀求,毅然决然地与妻子离婚,选择了净身出户。没有了婚姻的羁绊,他更是放飞了自我,几乎天天下馆子,日子过得那真叫一个“爽”。</b></p><p class="ql-block"><b>没有收入的妻子,顿时陷入了困境。为了养活孩子,不得已再婚。如今孩子们在继父的帮衬下,都已成家,并且有了下一代,而他却走投无路,成了孤家寡人。</b></p><p class="ql-block"><b>现在他退休了,住在出租屋里,“革命小酒天天有,幸福生活日日长”。有人表示不能理解,问他:“离婚后悔不?”他满不在乎地说:“有啥后悔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只要开心就好。”</b></p><p class="ql-block"><b>仔细琢磨老李说的话,结合老李的经历,我感触颇深,不知该怎样评价他。</b></p><p class="ql-block"><b>他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每天都充满欢声笑语,可自从他沾上酒瘾后, 家里就不得安宁,小吵小闹不间断,一地鸡毛天天有。到后来躺平摆烂不说,竟还离家出走了。“家庭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喝酒故,二者皆可抛。”这句话毫无疑问地成了形容老李当下最有力的注脚。</b></p><p class="ql-block"><b>喝酒本来没错,酒作为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几千年来不仅形成了一种文化,而且在我国的文化里有着独特的地位,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然而遗憾的是,像老李这种喝酒的人,酒并没有给他带来桥梁的作用,喝了几十年酒,不仅没能留住朋友,甚至连亲情都喝没了。现在的他,虽然顿顿有酒有肉,也只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知其开心从何而来。</b></p><p class="ql-block"><b>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永远的感同身受,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观,都有自己的处世方式,对待任何事物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你认为不好的,对于别人来说,也许就是好的,你认为不可理喻的,对于别人来说,也许最正常不过了。出身不同,经历不同,受教育不同,导致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千差万别,社会上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出现了许多千奇百怪的事。</b></p><p class="ql-block"><b>“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读了黑格尔这句“存在即是合理”的哲言,我豁然开朗,原来老李的所作所为是合乎理性的,是现实的,属于社会百态,属于人间烟火,就像李叔同,处于事业巅峰却与妻子离婚出家,就像陈行甲,提拔在即、仕途一片光明却辞去公职搞公益,他们的行为方式,从一开始我们并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然而随着真相被一点一点地揭开,到后来我们都慢慢理解了,接受了,原因就在于他们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一条让自己开心的路,能够静下心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像老李,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一下,就不难理解他了,他虽独处陋室,但很清静,想喝就喝,想睡就睡,不用看人脸色,不用听人闲言碎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能不开心吗?</b></p><p class="ql-block"><b>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控制幻觉”,就是我们总以为自己能影响别人、改变别人,但现实是,大多数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b></p><p class="ql-block"><b>就像李叔同和陈行甲,我们总以为能影响他们,改变他们,但事实上,他们并不会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去发展,他们不是活在我们的世界里,而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李叔同念佛也好,陈行甲搞公益也罢,都是因为他们活通透了,活明白了,余生不想再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b></p><p class="ql-block"><b>通过梳理李叔同和陈行甲以及老李的人生轨迹,我认识到,改变一个人比登天还难。比如,你恨铁不成钢地劝一个沉迷于游戏的孩子别打游戏了,他却摔门而去,下了网吧;你苦口婆心地劝一个嗜烟如命的朋友戒烟,他嘴上答应的好好的,转头又点燃一支;你想改变伴侣的懒惰、冷漠,没有上进心,结果却换来一句:“你怎么总是看我不顺眼?”</b></p><p class="ql-block"><b>我们总是太容易陷入一种“救世主情结”,但人生的真相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道,该撞的南墙,该走的弯路,一样都不会少,你拦都拦不住,该成长的,也不是你拔苗助长就能开花结果的。</b></p><p class="ql-block"><b>在我们眼里,也许别人并不完美,但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我们过得不也是一塌糊涂?一无是处吗?顺其自然,允许一切发生,允许花成为花,允许树成为树,允许别人成为别人,允许自己成为自己。不在别人心里修行自己,不在自己心里强求别人。个人因果个人了,个人缘分个人圆。尊重每个生命,世界就会变得更加多姿多彩。</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