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艺术家心中的巅峰

逍遥君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的山川版图中,黄山无疑是一座被无数次描摹、无数次咏叹、却始终无法被完全征服的巅峰。它不仅是大地之巅,更是艺术家心中的高峰。千百年来,诗人、画家、摄影师,乃至无数平凡的旅者,朝着黄山攀登,寻找自然的壮丽,也探寻心灵的归宿。</p> <p class="ql-block">  自古便有“登黄山天下无山”的说法,仿佛一旦登临,世间的山川都将黯然失色。但对于艺术家而言,黄山真正的魅力,并不只是高耸的天都峰、挺拔的莲花峰、云涛翻涌的西海大峡谷,而在于它如同一座心灵的迷宫,奇松、怪石、云海、飞瀑,构成一幅幅可以穿越时空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黄山的每一块石,每一缕云,每一株松,似乎都在等待着被重新命名、被重新注解。于是,艺术家们来了。</p> <p class="ql-block">  黄山之所以成为“艺术家心中的巅峰”,始于清初的黄山画派。渐江、梅清、石涛,这三位画家,不仅把黄山的七十二峰系统入画,更把黄山变成了他们笔墨的归宿。</p><p class="ql-block"> 渐江三十余次登黄山,他看到的是山骨,是一种超越形态的坚韧。梅清则以细致入微的写生,为黄山绘下前所未有的完整图谱。石涛的伟大,在于他敢于说:“搜尽奇峰打草稿。”他笔下的黄山,已不是眼中的黄山,而是心中的高峰。</p><p class="ql-block"> 黄山,不再只是山,它成为了石涛一生的精神图腾,成为他笔下汹涌澎湃的气韵。</p> <p class="ql-block">  黄山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它终结了什么,而是它永远不会被完全描尽。</p><p class="ql-block"> 古人画黄山,留白;现代人拍黄山,留云。摄影无法定格全部,画笔无法穷尽奇峰。就连最伟大的石涛,也说他只是“打草稿”。</p><p class="ql-block"> 艺术家与黄山之间,像是一场永不终止的草稿之约。你可以在这里找到自然的极致,但你永远画不出它的全貌。</p><p class="ql-block"> 每一代艺术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认识黄山。黄宾虹以浑厚华滋再现黄山气象,李可染以黑密厚重探寻黄山骨感,现代摄影师则用光影,去捕捉那一瞬即逝的云海波涛。</p><p class="ql-block"> 然而,不论用什么工具,黄山始终保持着它的神秘与开放——它欢迎所有艺术家接近它,但拒绝任何人完全掌握它。</p> <p class="ql-block">  对于行者,黄山是一场攀登;对于诗人,黄山是一首未竟的诗;对于画家,黄山是一幅打草稿的画。</p><p class="ql-block"> 对于艺术家而言,真正的巅峰,不在脚下,不在画纸上,不在相机中,而在心中。</p><p class="ql-block"> 或许,石涛已用一句话,道尽所有人的感受:“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p><p class="ql-block"> 但我更愿意相信,黄山不是观止,而是开始。每一个走近它的人,都只是走进了一幅未完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那幅画,等着你,用自己的笔墨,去续写。</p> <p class="ql-block">(配图来自网络)</p>